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浙江农产品对外贸易调整成本测度分析

王文启  
【摘要】:2011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强调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重要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而贸易结构调整与贸易调整成本的大小、贸易绩效以及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在面对市场开放带来的冲击时,农业生产资源相对较低的流动性使其难以在短时间内无成本地把生产资源转向其他生产,从而产生了调整成本(AdjustmentCosts)。贸易冲击在影响调整成本较大的产业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可引发社会问题,可能会威胁到该产业从业者的基本生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调整成本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农产品对外贸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实现手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产品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但尽管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但贸易逆差额也逐年扩大。本论文根据Regmietal.的农产品技术分类体系,按照农产品技术含量的大小,将农产品分为四大类:传统大宗农产品、半加工农产品、园艺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其中,园艺产品和加工农产品被认为是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而半加工农产品被认为是具有中等附加值的农产品。结合从浙江省海关、商务厅、国研网所取得的数据,全面分析浙江省农产品整体以及四大类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AzharElliott的S指数测算方法,对浙江省的四大类农产品以及隶属于四大类的各HS四分位农产品的S指数进行测算,通过S指数值判断浙江省农产品的贸易绩效、调整压力与调整成本。从具体测算结果看,浙江省具有高附加值的园艺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贸易绩效相对较好,但贸易调整成本和压力有逐步提高的趋势;具有中附加值和低附加值的半加工农产品和传统大宗农产品占据浙江省农产品贸易总额的60%以上,但贸易绩效相对较差,但贸易调整成本和压力缓慢下降。从总体上看,浙江省农产品的贸易绩效不良,而贸易调整成本和调整压力缓慢上升,应分门别类引导浙江省农产品和四大类内部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丹;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0年02期
2 高彩云;浅析中国的农产品贸易[J];杭州科技;2000年04期
3 张桂林,刘晓光,王政宇;辽宁与日本农产品贸易回顾与分析[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4 马宇;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亟需调整[J];政策;2000年03期
5 赵静 ,杜明霞;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贸易[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2年08期
6 梁秋燕;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年09期
7 宋海英;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及我国的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吕宏;技术壁垒与农产品贸易[J];新农业;2002年04期
9 吕宏 ,刘彦波;技术壁垒在农产品贸易中的表现形式[J];新农业;2002年06期
10 李三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承诺[J];农家顾问;2002年01期
11 刘坚;;中国入世与农产品贸易——提高竞争能力 促进农产品贸易[J];WTO经济导刊;2003年02期
12 路剑 ,杜晓力 ,李小北 ,张明;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业经济;2003年05期
13 张立富;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贸易[J];农业经济;2003年07期
14 汤艳丽;非典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J];世界农业;2003年10期
15 吴佳;绿色条款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沿海环境;2003年04期
16 ;韩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环境[J];云南农业;2003年05期
17 卢锋,雷蕾;下降的比重——我国农产品贸易趋势和结构变动(1981年-2003年)[J];国际贸易;2003年11期
18 刘铁敏;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3年05期
19 徐建堂;论“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03年12期
20 朱桂方;主动应对农产品贸易争端[J];江苏农村经济;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2 张蕙杰;王瑜洁;;中国农产品在韩国市场的比较优势分析[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3 赵玉榕;;当前两岸农产品贸易的跟踪分析[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4 陈彤;;近10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冷传慧;;农产品贸易中价值标准设定与量化的探讨——以日本水产品进口为例[A];2009’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赵玉榕;;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浅析[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安洁;谢淑娟;来永钧;杨锐;刘春霞;刘志强;付庆伟;张伟;王海瑛;王雪;;山东省农产品国际市场准入技术措施研究与应对分析[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王音;;21世纪我国植保植检工作对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相应对策[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继勇;隋晓锋;马继宪;雷欣;;中美农产品贸易相对国际竞争力研究[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10 穆月英;;我国农产品地区比较优势的定量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勤昌;农产品贸易保护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陈阵;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唐仙丽;WTO框架下农产品贸易促进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杨莲娜;农业贸易政策改革及对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司伟;FTA背景下中国与潜在自由贸易伙伴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董桂才;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赵文;国内支持与农产品贸易次优格局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杨金发;两岸农产品贸易障碍、潜力及突破路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滕;我国农产品贸易争端解决主体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刘伟轲;中俄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3 孟金花;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分析及我国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君婷;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D];延边大学;2009年
5 仲晶;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取向[D];苏州大学;2004年
6 付建全;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7 高慧;论日本的农产品贸易政策与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宋新刚;中美农产品贸易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丁永晟;中日主要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石晓虎;战后美欧农产品贸易摩擦与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永炳;重视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2 本报记者 黄文方;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重围”[N];农民日报;2001年
3 翁鸣;我国向农产品贸易大国迈进[N];国际商报;2006年
4 农业部信息中心 钟永玲;中越农产品贸易发展势头良好[N];国际商报;2006年
5 李高超;中方希望保障正常农产品贸易[N];国际商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董山峰;我国为何主动调低农产品出口增速[N];光明日报;2006年
7 许志平;发达国家为何极力保护农产品贸易?[N];金融时报;2006年
8 桂冕;我省农产品出口突破亿美元[N];江苏经济报;2006年
9 庞博;我对日农产品贸易如履薄冰[N];农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莎 通讯员 王铭;我省前10月农产品创汇4.5亿美元[N];云南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