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产品对外贸易调整成本测度分析
【摘要】:2011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强调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重要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而贸易结构调整与贸易调整成本的大小、贸易绩效以及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在面对市场开放带来的冲击时,农业生产资源相对较低的流动性使其难以在短时间内无成本地把生产资源转向其他生产,从而产生了调整成本(AdjustmentCosts)。贸易冲击在影响调整成本较大的产业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可引发社会问题,可能会威胁到该产业从业者的基本生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调整成本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农产品对外贸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实现手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产品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但尽管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但贸易逆差额也逐年扩大。本论文根据Regmietal.的农产品技术分类体系,按照农产品技术含量的大小,将农产品分为四大类:传统大宗农产品、半加工农产品、园艺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其中,园艺产品和加工农产品被认为是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而半加工农产品被认为是具有中等附加值的农产品。结合从浙江省海关、商务厅、国研网所取得的数据,全面分析浙江省农产品整体以及四大类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AzharElliott的S指数测算方法,对浙江省的四大类农产品以及隶属于四大类的各HS四分位农产品的S指数进行测算,通过S指数值判断浙江省农产品的贸易绩效、调整压力与调整成本。从具体测算结果看,浙江省具有高附加值的园艺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贸易绩效相对较好,但贸易调整成本和压力有逐步提高的趋势;具有中附加值和低附加值的半加工农产品和传统大宗农产品占据浙江省农产品贸易总额的60%以上,但贸易绩效相对较差,但贸易调整成本和压力缓慢下降。从总体上看,浙江省农产品的贸易绩效不良,而贸易调整成本和调整压力缓慢上升,应分门别类引导浙江省农产品和四大类内部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