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乌药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乌药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膨大块根,为传统常用中药,是重要的温胃理气止痛药,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天台乌药在台湾、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均有很高的声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宗的天台乌药仅靠药农上山采挖,每年生产量极低,由于目前产量太低,没有规模化和产业化,市场上的天台乌药几乎都是来自江西和安徽的假冒产品。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天台乌药自然环境土壤的酸碱度和养份、研究了天台乌药无性系快繁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了乌药中主要活性成份波尔定碱的含量与生长的关系,并对天台乌药自然生长环境进行模仿,进行仿生栽培,在天台乌药的保护地-浙江天台,对天台乌药人工栽培技术进行提升并探索天台乌药的可持续采栽培模式,不仅有助于天台乌药的原产地域保护和野生天台乌药资源的恢复,而且还有助于解决天台乌药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其产业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社会效益非常突出。
研究了天台乌药自然环境土壤的酸碱度和养份,结果发现,天台乌药最适生长pH值在4.7-5.3之间,氮、磷、钾含量一般,钙、硼含量较高的环境。
研究了天台乌药无性系快繁的主要影响因子:外源激素、基质、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对快繁的影响。研究表明,用ABT1号生根粉100mg/Kg浸条12hr,插床温度28-30℃,温度80%,可以达到无性系快繁的最佳效果,平均生根率95%,平均侧根数10根,平均最长根长度22.7cm。
本论文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液相色谱梯度洗脱,于289nm波长下进行检测,对不同生长年龄天台乌药的波尔定碱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其含量随生长年份的增大而增加。对波尔定碱的含量分析表明,天台乌药的最佳采收期应在6年以上。
|
|
|
|
1 |
邓庭丰,李培清;川乌人工栽培技术措施[J];云南科技管理;2001年03期 |
2 |
梁铭,闫翠芳,杨永萍,李银换;野生草麻黄人工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年03期 |
3 |
丁宝峰,尚永芳,李风庆;藏药材翼首草人工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4年01期 |
4 |
王凯军,焦为屹,宋学淑,齐巍,于爱虹,铁利伟,王宪华,孙东华,刘吉斌,王长路;猪芩的人工栽培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4年05期 |
5 |
尹平孙;半枝莲的人工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4年11期 |
6 |
池小妹;我国灵芝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现状[J];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08期 |
7 |
杨翠莲,范左日,刘洪杰;穿地龙大田人工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5年06期 |
8 |
万思谦;绞股蓝人工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年02期 |
9 |
王学堂;武心芹;;山野菜霞草人工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7年02期 |
10 |
徐关根;;灵芝人工栽培技术[J];新农村;2007年07期 |
11 |
刘克龙;杜一新;梁碧元;;天胡荽人工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4期 |
12 |
刘鹏娟;巩红冬;;藏药植物在高原地带的人工栽培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
13 |
李宪红;杨斌;郭翠玲;;柴胡人工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12期 |
14 |
何素明;;萝芙木人工栽培技术[J];科学之友;2013年08期 |
15 |
;猕猴桃人工栽培技术考察[J];四川农业科技;1983年03期 |
16 |
李学禹
,陆源芬;甘草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J];石河子农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
17 |
刘化祥;剌梨的人工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87年01期 |
18 |
谭英华,曾碧林,何文衡,刘浩,吴镇芬;蕺耳根人工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1992年04期 |
19 |
王珊,贾云峰;麻黄人工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5年10期 |
20 |
苏云中,郑运禧,赵剑清,陈显敬;食用野菜败酱的人工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1999年S1期 |
|
|
|
|
|
1 |
刘跃钧;;野生马兰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综述[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分会场:资源植物学[C];2013年 |
2 |
李键;;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及意义[A];2013首届全国猪苓会议论文集[C];2013年 |
3 |
刘宏义;张勇;聂金婵;;阿拉善荒漠地区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
4 |
柳新红;刘跃钧;;马兰人工栽培技术研究[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
5 |
赵福德;;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
6 |
李婷;李敏;贾君君;吴发明;何霖;于素玲;;全国半夏资源及生产现状调查[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