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双孢蘑菇的超高压处理工艺研究

楼雄珍  
【摘要】: 本研究采用超高压技术(Ultra-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UHPP)处理新鲜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以样品的感观、微生物安全、营养价值和活性成分为指标,研究超高压处理工艺参数(压力强度、处理温度和保压时间)对其影响规律。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双孢蘑菇的超高压处理工艺参数。 指标微生物和主要营养成分的检测根据国标规定的方法进行。因活性成分多糖的检测还没有统一标准,所以,本研究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2.8,浸提温度81.0℃,浸提时间1.5h;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传统经典的苯酚-硫酸法。 单因素试验结果: (1)微生物检验发现:样品残存活菌数随压力的变化基本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死亡速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2)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发现:随压力强度增强,样品主要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小幅度降低,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增加;随时间的延长,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变化不明显;随温度升高,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明显,而抗坏血酸含量则显著降低。 (3)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多糖含量测定发现:多糖含量随压力强度增强而降低,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而温度变化对其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实现样品符合微生物安全的基础上,最有利于保持双孢蘑菇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超高压工艺参数是压力强度400MPa、处理温度30℃、保压时间10min。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吕滨;;超高压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酶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年06期
2 张海峰;白杰;刘姗姗;金文刚;;超高压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3 李振林;许秀举;;超高压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酶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王凤芳;;巴氏杀菌在牛乳生产中的作用[J];食品工业;2006年04期
5 黄琴;贺稚非;龚霄;郭辽朴;伍先绍;;超高压灭菌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8年03期
6 张海峰;白杰;张英;金文刚;;超高压对肉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肉类工业;2009年08期
7 张海峰;白杰;刘姗姗;金文刚;;超高压技术在肉类工业中的应用[J];肉类研究;2009年04期
8 聂兴龙;汪洪流;江红波;;超高压技术对肉制品加工的影响[J];肉类工业;2009年11期
9 杜宗绪;韩世栋;巨荣峰;王效华;;食品超高压处理技术及其应用[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年04期
10 赵俊芳;高愿军;吴光辉;;超高压技术在水果加工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年11期
11 张中义;晁文;李东岭;蔡永艳;;Nisin协同下的甜米酒超高压杀菌研究[J];粮油加工;2010年09期
12 段虎;王祎娟;马汉军;;超高压处理对肉及肉制品食用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1年01期
13 方亮;江波;张涛;;高压中温协同处理对猕猴桃果汁流变特性影响初探[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年03期
14 闫雪峰;赵有斌;韩清华;;超高压处理对果蔬汁杀菌效果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11期
15 杜宗绪;;食品超高压处理技术及其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16 王薇;贾昌喜;秦晓健;;超高压处理对番茄汁品质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年06期
17 李光霁;潘家祯;;超高压方法处理干红葡萄酒的研究[J];化工机械;2010年02期
18 谢慧明;张文成;潘见;杨毅;陈宝胜;;淡水小龙虾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超高压杀菌模型建立[J];食品科学;2006年11期
19 王允祥;楼雄珍;陈锡威;吴峰华;;食品超高压技术机制、影响因子及辅助手段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年09期
20 马佩佩;王洪新;童军茂;;超高压提取库尔勒香梨多糖工艺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根才;陈绍军;白艳红;李莉;王梅英;;超高压处理对冷却肉抑菌效果的影响[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宏福;马振凯;;处理白酒糟营养价值的评定[A];中国营养学会第二届营养资源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9年
3 丘相国;方唯徽;;蚕豆营养价值浅析(摘要)[A];江西省第三届营养学术会议及优秀作品评选目录汇编[C];1989年
4 谯仕彦;李德发;姜建阳;;中国猪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研究进展[A];饲料营养研究进展——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亚非;柳启沛;徐达道;;肝渣粉营养价值的评价[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6 荣长宽;刘春海;;海水鱼类人工配合饲料的营养与特性[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李能芳;郑阳霞;;蕺菜的开发与利用[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沈政赢;袁东星;;超声波强化微生物对偶氮染料AO7的降解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9 牟金贵;王玉海;刘晓东;刘学岷;王明秋;;发展胡萝卜产业,改善食品结构[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10 陈晓汉;陈琴;谢达祥;;南美白对虾含肉率及肌肉营养价值的评定[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远景;超高压食品处理工艺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琴;双孢蘑菇汤特征风味物质的鉴定及熬制过程风味物质释放规律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陈美元;双孢蘑菇基质降解能力退化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李光霁;超高压微型撞击流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进菊;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马永昆;热力、非热力处理对哈密瓜汁香气、酶和微生物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马翠卿;生物催化法生产丙酮酸(盐)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8 闫贵龙;影响秸秆营养价值的作物学因素及复合化学处理的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李菊娣;凤眼莲的营养性评定与优化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潘锋;秸秆微生物共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雄珍;双孢蘑菇的超高压处理工艺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8年
2 陈锡威;鸡腿菇超高压即食产品品质调控[D];浙江林学院;2009年
3 薛路舟;超高压处理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丽;异育彭泽鲫性别控制和性腺发育及理化性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建平;不同饲用高粱品种的营养价值及其人工瘤胃降解动态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6 马慧;生物制剂玉米秸青贮对奶牛营养价值及日粮组合效应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7年
7 罗雪雅;蜂王浆新鲜度指标筛选与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付清茂;收获时间、贮存时间及添加剂对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9 杨志清;内蒙古地区主裁的荞麦萌发后营养成分的比较及荞麦芽乳饮料的研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10 乔支红;乳酸菌发酵布丁豆腐生产工艺及其品质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崔威 通讯员 吴海霞;新坝探索生态高效农业新路[N];连云港日报;2008年
2 ;双孢蘑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N];武威日报;2009年
3 晏智 何骏天 记者  汪光辉;建高棚 400亩地种出2000亩蘑菇[N];成都日报;2006年
4 本报通讯员 殷云山;种出俏市品牌菇[N];安徽日报;2006年
5 邹春林詹平相;乐安两万“蘑菇大军”走南闯北创大业[N];抚州日报;2007年
6 高翔;双孢蘑菇的采后贮藏保鲜技术[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年
7 通讯员 肖金华;杨河农民闲田种菇增收[N];孝感日报;2007年
8 李鑫徐敬意;淮北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N];中国工商报;2008年
9 唐俊实习生 刘婧;村党支书入“风险股” 农民家门口铺就致富路[N];南充日报;2008年
10 王连贵;稻草变金条[N];中国特产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