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尿素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工艺及催化剂研究

茆福林  
【摘要】:尿素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工艺及催化剂研究 为了研究尿素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工艺以及氨基甲酸甲酯 (MC)醇解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催化剂,本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建立了尿素醇解法制氨基甲酸甲酯(MC)反应体系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 由于MC的沸点较高,尿素难于气化(高温易分解),因此采用气相色谱无法测定混合物中的尿素。经研究发现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能够方便快捷的对其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甲醇-水二元体系,采用两根串联的C_(18)柱,能对反应体系的尿素、MC和少量副产物进行分离与检测。 二、研究了尿素醇解法制MC的间歇反应条件和半连续化反应条件。 在尿素醇解法制MC的间歇反应工艺研究中分别对反应温度、尿素和甲醇的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其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60℃,甲醇与尿素的摩尔比为5:1,搅拌速度为600转/分。达到反应温度后反应时间为5h。该条件下由尿素醇解合成氨基甲酸甲酯,氨基甲酸甲酯的收率可以达到75.1%。 在尿素醇解法制MC的半连续反应工艺研究中分别对反应温度、尿素和甲醇的摩尔比、反应时间、通入氮气的流量、反应釜的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其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60℃,甲醇与尿素的摩尔比为5:1,搅拌速度为600转/分,氮气的流量为40ml/min。达到反应温度后反应时间为5h。该条件下MC的收率接近9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斌;赵雪君;李孟芹;杨双印;卢新建;;焦炉气制甲醇补碳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0期
2 ;甲醇行业确立“十二五”发展目标[J];煤化工;2010年06期
3 侯颖;眭贤明;杨立荣;吴坚平;徐刚;;尿素-溴化钙联用分离制高纯度间甲酚[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1年02期
4 吕鹂;杨华;李世荣;文新宇;;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苯胺、联苯胺[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9期
5 耿学坚;范恩卓;;生物柴油掺烧甲醇对柴油机污染物影响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6 张思聪;张静;;提高甲醇高锰酸钾检测的准确度[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7 夏小军;李继香;杨艳超;张相兵;范军涛;任亚峰;;甲醇在高寒地区输气管线防冻解冻中的应用[J];河南化工;2011年08期
8 ;吡蚜酮生产中废甲醇的回收利用[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1年02期
9 陈平;陈振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甲醇[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7期
10 刘道明;周章凯;杨成;;硼酸三甲酯无“三废”合成工艺[J];河北化工;2011年09期
11 李群生;朱炜;付永泉;高东江;王海川;王浩;李仑;;常压下甲醇-碳酸二甲酯汽液平衡测定及其萃取剂选择[J];化学工程;2011年08期
12 梁焱;王碧云;;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多环芳烃PAHs[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13 陈虎魁;金徽;陈立宇;张秀成;;一步法烷基化制备均三甲基苯胺工艺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4 李晓娜;;甲醇合成催化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保护[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7期
15 张春云;胡会超;柴欣生;;速生桉木硫酸盐法蒸煮中液比对甲醇生成的影响[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1年03期
16 曾游;丁怡;;葡萄酒中甲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条件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1年08期
17 赵云鹏;荆涛;贾丽华;孙德智;郑钟植;;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1年05期
18 张涌飞;李平;;甲醇中三氯乙烯溶液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4期
19 宁英男;唐浩;毛国梁;;CO_2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1年02期
20 王利卿;;米糠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锋涛;马红竹;王博;;固体多金属氧酸盐催化氧化甲苯和甲醇的电化学偶联反应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2 孟凡会;任军;周媛;邢艳玲;李忠;;CuCl/SiO_2-Al_2O_3催化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3 竹为民;;浅论甲醇储罐区的防火防爆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张凌云;;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硝基苯含量[A];四川省第十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红英;李菁;;气相色谱法测定噻托溴铵中残留甲醇和二氯甲烷[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任丽萍;戴维林;范康年;谢在库;;高活性Ag/SiO_2-Zn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醇脱氢制无水甲醛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天生;张堃;Noritatsu Tsubaki;周岱;;低温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袁建英;刘先勇;;采用光声光谱技术检测白酒中甲醇含量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智芳;王伟;刘忠文;刘昭铁;;纳米铈锆固溶体催化甲醇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DMC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10 冯世强;许宁;赵志宏;张春雷;邵敬铭;;对苯二酚甲醚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醚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春;钛基改性含铂电催化涂层对甲醇的电氧化及其人工智能模拟[D];中南大学;2001年
2 张海东;锑氧化物及锑钒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的甲烷选择氧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黄正国;基质隔离—红外光谱和量化计算研究金属原子与甲醇及乙炔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4 胡兆初;有机基体改进溶液和激光剥蚀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大陆地壳疑难元素丰度研究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6年
5 卢进;聚苯胺-铂-氢钼青铜催化体系的形成及其对C1分子的电催化氧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汤勇;深层凝析气藏多相流体复杂相态理论及提高气井产能新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张林;烃(醚)—甲醇体系渗透汽化膜及其传质与集成分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许松伟;海藻酸—二氧化硅杂化凝胶固定化脱氢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吴国鹏;光催化重整甲醇及生物质衍生物制氢[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朱虎刚;高压下单组分流体pVT性质和二元系统相平衡和临界曲线[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茆福林;尿素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工艺及催化剂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瑜;碳纳米管负载金属镍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3 王树生;中国甲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马勇骉;排气污染的前处理——含氧燃料的开发利用[D];广西大学;2004年
5 张军昌;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王毓;超临界水氧化甲醇反应动力学模型[D];四川大学;2004年
7 衷小琴;气—液—固三相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8 李茜;Cu/分子筛及其水处理改性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9 梁霞;二甲基醚/甲醇双燃料均质压燃燃烧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赵宏庆;菜籽油超临界法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继军;国内甲醇价格首现南低北高格局[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国内甲醇价格企稳 首现南低北高格局[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武验;谨防甲醇标准引发行业“虚热”[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黄杰;市场空缺引发大战 国产甲醇仍待正名[N];中国经营报;2009年
5 刘方斌 徐颖之 化信 耿育盛;仅反倾销难改国产甲醇命运[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金国;甲醇经济,从幕后走到台前[N];中国石油报;2010年
7 常森;甲醇价格阴跌 市场走弱[N];物资信息报;2005年
8 李军;甲醇价格整体走低[N];现代物流报;2005年
9 本刊记者 宋廷生;变废为宝:焦炉煤气制甲醇[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顾鑫;甲醇价格较年初上涨13%[N];中国证券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