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自主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
我国现今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现状,无论是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都过多地关注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忽视了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得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主体地位难以确立。
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主性,专业自主发展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自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来自于教师内在的主观需要。教师要想获得专业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需要内化外在的客观要求,使之与自己内在的需要紧密结合。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要求教师能够自主成长、自主发展,这不仅是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当今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更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专业自主指专业人员能够独立于外在压力,不受任何非专业人员的干扰与支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拥有专业自主意识、自主权利和自主能力,自主订立发展目标和计划,自主从事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师在专业自主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是教育实践的主体,是专业发展的主人。本研究所说的专业自主,是专业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专业自主,是有条件的自主,是在外在价值引领下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为此,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以及如何促进和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本研究的真正目的。本研究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基础,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有理可依”;同时又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理论体系即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取向、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和发展结构进行建构,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有体可循”。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内在专业结构的改进与成长,但其并不否认外界因素的作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作保障。本研究对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理念问题、实践问题和环境问题,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培训途径、科研途径、学习途径、激励途径、环境支撑途径,期待能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推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共同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