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H大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

钱海丹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和改革对科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支撑。而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毕业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调查,以进一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校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化被动适应为主动引领基础教育科学教育的发展。本研究以基础教育阶段的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和高校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为背景,在现有科学教育专业建设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外的科学教师标准以及国内对综合科学教师能力要求为理论支撑,通过对我校科学教育专业近5年毕业的从事教师工作的新任教师进行跟踪问卷调查,通过用人单位对我校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以及通过对一些的优秀毕业生进行访谈调查,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查分析以了解毕业生的从业情况,了解他们适应实际教学工作的情况,并对我校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综合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和优秀毕业生经验总结所得到的结论,在舍恩反思性教学理论、罗杰斯自由学习理论、案例教学理论等教学能力培养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提升我校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一)综合交互的课程体系建设,包括通过加重教育教学管理课程、增设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深化学习心理学课程、实验技能课程系统化、全面渗透创新能力培养来实现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全面提升,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交叉开设、课程内容按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方式组织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并行。(二)灵活高效的课程实施途径,包括通过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通过延长时间、明确目标、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全程考核体系等措施实现教育实习课程的反思性实践。(三)通过调查信息的深入分析,本研究进一步构想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新培养模式:大一实现从学者到教者的角色转变,大二基于实际需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大三从实践回归深入学习理论,大四在更高层次的实践中再次检验理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向战;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之我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王增德;当前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实行就业保护的现实意义[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孙振宇,吴玉敏,赵玉斌,李志强;北京市机关大学毕业生培养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人才;2005年17期
4 刘平成;;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体会点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6期
5 杨鹰;;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探析[J];学理论;2009年28期
6 吕冰;;非常时期 非常重视 非常举措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1期
7 梁曦;;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和对策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1期
8 鲁丹成;;从创新理念和强化保障两方面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J];教育与职业;2011年06期
9 曾艳;;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扶助[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3期
10 赵彩珑;;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年01期
11 周勇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12 滕文惠;;会计专业毕业生市场就业情况分析[J];价值工程;2013年03期
13 赵北平;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个人因素[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6年04期
14 覃沛华;《谈挫伤理论在高校毕业生教育中的运用》[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15 陈素;蒲瑾;庄倩;段利忠;;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年12期
16 袁进霞;;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04期
17 郭瑞玉;谭瑞庭;;独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J];快乐阅读;2013年07期
18 黄基胜;;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J];中国就业;2000年12期
19 吴云霞,萨海斌;大学毕业生供需洽谈引起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20 周学红;从并轨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看高校教育[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露;赵发旗;;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李清;安春梅;施晓虹;;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健艺;;探析基于“社企校生”四方联动的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虹嘉;;企业对商务高职毕业生素质需求的分析[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詹一虹;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杨爽;初次就业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组织匹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敏;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钱海丹;H大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常宇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罗海滨;“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实战培训”策划方案[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葛晶;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忠军;高校毕业生专门化就业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刘永前;高校毕业生与招聘岗位量化评价及优化匹配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晓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鲁木齐晚报记者 赵晓露 实习生 朱媛;新疆四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N];昌吉日报;2008年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元卿陈峰;开启能源类毕业生就业新思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吕妍;毕业生为何冷落“见习岗位”[N];新华日报;2008年
4 市职介中心 方向东 许莉婵;浅析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N];潮州日报;2009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皓;进一步落实规范高校毕业生“实习制”[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茹良勤 朱凤喜;郑州测校毕业生今年更走俏[N];中国测绘报;2001年
7 记者 毕式明 实习生 彭伟瑜 通讯员 郑颖妃 曾瑛璐;1.5万个职位“挑选”3万毕业生[N];南方日报;2006年
8 实习生 盘永娜 记者 周仕兴 整理;我区采取八大举措力促大学生就业[N];广西日报;2009年
9 鹿慰;招聘人才择优重质[N];中国煤炭报;2011年
10 记者 尚志鹏;特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N];三峡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