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实现机制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相关文件动员高校教师依托自身专业知识背景领办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机构具有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市场所需,缓解政府压力等重要功能。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工作学界的重点议题。本文选取杭州四家高校教师领办的社会工作机构为案例,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深度访谈法,并以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平衡记分卡模型为基础,从资源获取、工作者发展、服务对象与服务情境等四个维度建立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性评估框架,以此探讨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实现机制。本文根据四家机构的项目开展情况结合工作人员深度访谈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实现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借以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四家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性的实现,需要统筹机构方方面面的专业性。当前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尚未达到平等合作状态,高校教师领办机构应提高专业性,依托专业提高自身主体地位,多方链接外部资源。为实现高校教师领办机构专业性,首先需要依托政府保持良好合作,得到服务项目与项目所需资金。其次依托专业人力资源,高校人力资源是机构最为显著的比较优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有专业背景可以保障专业性。经研究发现,员工团队建设是保障机构专业性的有效方式,这不仅要求机构关注员工的专业背景,也需要给与员工的所需的系统培训与完善的职业规划以帮助其晋升。为延续专业性,机构也应结合机构自身情况大力拓展机构优势领域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