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民俗变迁的影响

刘琪  
【摘要】:开展民俗旅游需要两方面的基础:一为民俗风情,无论是历史性的,还是现在性的;二在民俗研究,既指民俗事象的抽象层面,也涵盖民俗生活的具体方向。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族群众多,造就了浩瀚的民俗,基于其上的民俗研究也创造了丰硕的成果。民俗学人以科学指导民俗变迁及应用,成就了民俗旅游今日的繁盛。 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作为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现代商业模式。民俗旅游的开展必然使旅游开发地,即旅游目的地的民俗被发现、整理、转化和交换。伴随此一过程,旅游目的地民俗主体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进而在口头和行为模式上出现微妙的变化。此之外,民俗旅游的开展还在环境、经济等层面对旅游目的地形成影响。 论文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民俗主体的反应而作出的理论探求。不变的空间坐落,流逝的时间岁月,民俗主体怎样与时俱进地调适以应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在民俗文化,即文化性的符号及其转化上展示其适应当下旅游需要的变迁;从民俗生活,即民俗主体传承并享用的生活世界来展演其面对目下旅游发展的变迁。选取相对比较边缘的民俗旅游村落进行的案例考察,籍以反映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民俗变迁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晓春;粟娟;何海燕;张进;;影视文化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培育的机制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5期
2 GG;王飞;方园;;简约派海岛生活[J];世界;2007年09期
3 余意峰;熊剑平;;国外旅游目的地忠诚度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10年02期
4 杨晓清;;妈妈,今年去哪儿玩?——亲子旅游,边学边游[J];大众心理学;2009年02期
5 蒋玉石;;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房地产的共生发展[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6 邵金萍;;再论文化旅游产业的特征、作用及发展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7 马鹏;;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下的我国狩猎旅游发展策略探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8 赵丽华;;携手共创GMS统一旅游目的地品牌 第20次GMS旅游工作组会议在丽江召开[J];云南画报;2007年05期
9 ;月历[J];时尚旅游;2007年01期
10 多西;;亲亲历史[J];时尚旅游;2007年06期
11 宋大明;胡莹;;精品旅游小镇 豆沙古镇[J];云南画报;2008年04期
12 高静;;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3 赵德芳;;上海市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4 范宏亮;徐人平;;泰山风景名胜区导入视觉识别系统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15 吴玉宝;张景春;;从搭便车到合作:旅游目的地利用影视剧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0年12期
16 黄刚;;努力整合茂名特色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建设文化强市的一点思考[J];南方论刊;2011年01期
17 曹霞;吴承照;;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8 梁智;王碧含;;旅游目的地社会心理承载力的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19 李萍;粟路军;叶莉;;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20 艾建玲;许春晓;;基于分层聚类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研究[J];人文地理;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竑;;中国国际级旅游目的地的重新审视——境外旅行商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殷柏慧;吴必虎;;旅游目的地依赖型景区开发研究——以河北秦皇岛市祖山风景区旅游开发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隋鑫;;区域气候变迁与特殊天气事件对目的地旅游需求影响研究新进展[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4 李琛;;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实证研究——以御道口森林草原风景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石丹;;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评价与策略框架研究——以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为例[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世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冰川旅游地的适应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小航;;广西桂林旅游信息化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毛端谦;刘春燕;;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述评[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李维;曾克峰;;旅游目的地系统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10 马勇;张祥胜;;国内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天;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胡晓晶;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王京传;旅游目的地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任桐;冰雪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莉叶;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8 柴海燕;旅游目的地网络口碑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1年
10 王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浩捷;丝绸之路旅游可持续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建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李子超;北京高尔夫旅游认知度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肖绪信;金华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5 唐小亚;目的地旅游业后危机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东亮;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霍松涛;旅游目的地旅游预警系统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8 曾嵘;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卫民;韩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张巧玲;深圳旅游目的地优化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磊;“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依然有效[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通讯员 沈杨根记者 李稹;杭州荣获中国十佳会议旅游目的地称号[N];杭州日报;2007年
3 李佳 孙克娜;天津研讨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曲阜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主任 李维生;瞄准国内一流世界著名 打造国际人文旅游目的地[N];济宁日报;2009年
5 记者 胡蓉;将常德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N];常德日报;2009年
6 北京巅峰智业机构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许豫宏 陈可 贾伟;从游客价值链看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构建策略(二)[N];中国旅游报;2009年
7 记者 蔡华锋;暑期平价海岛游受宠[N];南方日报;2009年
8 驻宁夏记者 王涛;将沿黄城市带打造成西部独特旅游目的地[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中共武隆县委书记 刘旗;“四大提升”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N];重庆日报;2009年
10 舒利彬 特约记者 杨林;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N];自贡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