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从政府一元管理到多元治理的初步研究
【摘要】: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西郊,距离西湖5公里,是我国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公园三期工程分别于2005年、2007年和2009年竣工后,除核心生态保护区外,公园对外开放。从2007年至今十年间,采用由杭州市政府下设西溪湿地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政府集权管理模式,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可以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平衡了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和管理、利用之间的关系,确保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园以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及公园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发展变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的政府一元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湿地公园东西区分而治之协作不足、管理建制行政结构及职能模糊、政府对公园运营中的市场行为干预过多、社会公众参与湿地公共管理意愿不强等,显然西溪湿地当前的政府单一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湿地公园长远目标需求和新时期杭州生态城市规划需求,公园整体管理亟待转型调整。本文作者作为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某一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亲身经历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在执法、管理、内外协调和调控等方面的挫折和困难,引发了作者对西溪湿地现有管理模式的分析和思考。本文首先总结了西溪湿地当前管理模式中好的成效,接着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指导思想,从多元主体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对当前西溪湿地公园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开分析,最后对西溪湿地转向多元治理提出相应对策。由于我国政府管理与其它西方国家政府公共管理实际不尽相同,根据国内的实际,本文没有照搬西方多中心治理的理论用于湿地公园的治理,而是提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辅补、协同治理”的多元治理模式的建议,具体举措包括积极培育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建立和完善多元治理结构和机制,推动多主体共同保护和管理西溪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