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观视角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摘要】: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础,要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来提供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我国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党中央连续六年发布的一号文件更强调“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现了本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新农村建设中,资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投入要素。虽然该规划纲要指出财政要加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资金投入,但财政资金毕竟有限,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
本文在借鉴默顿和博迪的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按照金融功能观的分析思路即“金融需求—金融体系功能—金融体系结构”的顺序进行布局。通过对新农村建设引致的金融需求、现存农村金融体系功能性缺陷分析以及实证考察农村金融功能发挥状况,论证了我国改革和完善现存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一个包括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非正规金融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内的竞争性的、多元化的、功能完善的新农村金融体系,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首先,介绍选题背景、评析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现状、介绍论文的基本思路及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最后对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和不足进行了概括;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农村金融理论以及金融功能观理论,并分析了金融功能观理论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指导性作用;第三部分,首先回顾了浙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的历史,再从正规金融机构以及非正规金融两个方面分析现状;第四部分,先从金融功能供需的角度来分析浙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再以实证检验来考察农村金融功能发挥状况;最后,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