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笔墨”
【摘要】:
绘画是在平面上展现视觉形象的造型艺术,中国画对于物象的画面呈现有着自身的历史传统,展现了独特的审美风貌。古人在对“天文”的领悟中创设“人文”,“画”是人文的重要组成之一。中国艺术的起源和形成本于独特的“象”思维。“象”是中国画的属性和内在规定,中国画既非“再现”亦非“表现”,“似”与“真”、“形”与“神”的关系是“形”与“象”关系的具体体现。二十世纪以来将“应物象形”理解为“形似”悖于其本义。“以大观小”和“常形”、“常理”论是中国画独特观物方式的必然。画家“取象”经历“观”、“感”、“应”的心理过程,最终在创作中达到“造化”与“心源”的合一。中国画追求“象外”之意,“虚”、“白”在“笔墨之外”的追求中体现了画家对“有无”与“隐显”的理解和把握,“简”与“平淡”是画的境界追求。“气韵”建立在画家对宇宙与生命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不滞于物”是“气韵生动”的要求和保障。“笔墨”对中国画具有本体意义,筋、骨、肉、血、神是笔墨自身生命的呈现,“书写性”与“生成性”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气”是笔墨运动的内驱力和依据,“气韵”在笔墨“气势”之中。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