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艺术与博物馆

薛军伟  
【摘要】: 西方博物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庙和亚利山大城的博物馆,文艺复兴晚期开始,建立私人收藏成为贵族和学者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收藏了包括艺术品在内的各种珍稀物,成为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私人收藏除了供藏家个人欣赏外,逐渐向部分特权阶层和学者、艺术家、学生等开放,而法国大革命后的卢浮宫艺术展则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公共艺术博物馆出现。19和20世纪被誉为是博物馆时代,大批公共艺术博物馆此时陆续在世界范围内建成。正是由于博物馆文化现象的逐渐成熟,许多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将目光投向了博物馆,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和个人兴趣出发对博物馆进行多维度的思考。 真正对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所思考的问题除了博物馆实践外,主要集中在收藏和博物馆史研究,另外也形成了博物馆学和博物馆志的概念。认为对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属于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而博物馆志则是对博物馆实践的思考,这属于博物馆学的早期阶段。到了上世纪晚期,随着学术环境的变化,对博物馆的研究思路有了大转变,主要体现在新博物馆学的出现以及对博物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使博物馆学成了多学科、跨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当然其中最重要、贡献最大的还在于围绕艺术博物馆,由艺术史家和相关领域学者作出的研究成果。除了传统的艺术博物馆史、艺术品收藏史研究外,他们还站在现代学术立场上,对在博物馆中日益重要的艺术展览、博物馆作为艺术机构等问题进行了批评研究,对博物馆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这一古老而持久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当艺术品被转移入藏博物馆后,引发了很多人的质疑:这种对艺术品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艺术品在博物馆内的展览方式是否能使艺术品复活?有些学者认为博物馆扼杀了艺术品,如果这样,那么艺术博物馆的目的何在?它的展览和收藏是为了向观众呈现艺术品的特质,还是有其它目的?在博物馆一味宣称的教育这一目标之后,是否还有其它意图?博物馆馆与艺术史的关系如何?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不同时期的学者都发表过各自的看法。本文正是在艺术与博物馆、博物馆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中,展开了对英美艺术博物馆学的研究之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成淇;提倡学一点博物馆学[J];南方文物;1985年01期
2 米歇尔·柯蒂;吴晖;;博物馆——分享知识的地方[J];中国博物馆;1996年02期
3 魏淑民;;博物馆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12期
4 张文彬;;前言[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年Z1期
5 ;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中国博物馆》杂志社[J];中国博物馆;2009年01期
6 邓宇;;“中国博物馆小镇”挂牌[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1期
7 理智;;论“县县办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1994年02期
8 吕济民;;张謇与中国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1995年03期
9 张誉腾;台湾的生态博物馆:发展背景与现况[J];中国博物馆;2005年03期
10 梁吉生;;博物馆学本土化发展及其今后路向[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11 张岚;;国际博协——博物馆专业人员自己的国际组织[J];上海文博论丛;2007年01期
12 苏东海;;放眼世界,立足中国[J];中国博物馆;1987年02期
13 梁华平;;论博物馆的本质[J];中国博物馆;1992年02期
14 陈建明;关于开展中国博物馆学史研究的构想[J];中国博物馆;2001年03期
15 ;写在《中国博物馆》改版之际[J];中国博物馆;2009年01期
16 王集钦;建立和发展陈列学,提高陈列水平[J];中国博物馆;1989年01期
17 杰弗里·刘易斯;张雁;;博物馆的行政管理[J];中国博物馆;1994年03期
18 孙郁;;博物馆学的拓荒者[J];前线;2008年09期
19 段勇;;多元文化:博物馆的起点与归宿[J];中国博物馆;2008年03期
20 付敏;;50座博物馆打造新名片——专访大邑县委副书记、安仁文博管委会主任徐耘[J];西部广播电视;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志远;;博物馆农业文物的档案管理[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第四——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2 王宏钧;;展望21世纪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的发展趋向——修订《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的主要指导思想[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3 闵泉;;市场的远与近——市场环境下的博物馆经营管理[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4 甄朔南;;世纪之交的博物馆与博物馆学[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俞剑咏;;前言[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6 沈晨霞;;博物馆职能的延伸[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7 俞剑咏;;前言[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8 徐学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保管部的教育功能[A];以人为本促进科普场馆协调和持续发展——2004年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海南研讨会论文论文集[C];2004年
9 俞剑咏;;前言[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1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10 金燕;;浅论当代中国博物馆的服务取向[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Kapukotuwa Mudiyanselage Alexander(阿里克);博物馆学理论和原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潘峰;“同根同源”的文化展演[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段阳萍;中国西南民族地区不同类型生态博物馆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王新天;中国东南海洋性瓷业发展史[D];厦门大学;2007年
6 释见证(古骐瑛);佛教题材展览规划与效能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7 余压芳;生态博物馆理论在景观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索罗蒂斯;从食物获取方式的变化分析中国东北地区生业模式由狩猎到农业的转变[D];吉林大学;2007年
9 钟经纬;中国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梁江;中国美术鉴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雁;中外博物馆学专业教育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冯歆宇;博物馆特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陆保新;博物馆建筑与博物馆学的关联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4 孙媛;博物馆的评估与认定[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晨聪;关于我国博物馆创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慧净;中国私人博物馆发展问题浅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曹温庆;博物馆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宋陵宇;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现代”问题[D];吉林大学;2007年
9 董松;博物馆陈列中的序厅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10 沈佳萍;信息定位型主题性展览策划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盈雁;“防”与“盗”的博弈[N];检察日报;2011年
2 陈宏京;博物馆学真奇怪[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记者 张云宽;终身学习的无声课堂[N];湖北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尧 陈晓星;服务·体贴·尊重[N];人民日报;2006年
5 潘守永;《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欧洲的新视野》导读[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梁吉生;追记博物馆学教育家王玉哲[N];中国文物报;2005年
7 王昊飞 周慧敏 叶健;博物馆缘何遭“冷遇”?[N];贵阳日报;2006年
8 俞文君;经济体制和民主建设的发展是解决博物馆困境的关键[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易木;民族博物馆组建“联合舰队”[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甄朔南;展示我国博物馆大发展 喜迎第二届博博会[N];中国文物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