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图像空间多通道相似分解的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柳慧超  
【摘要】:从数码相机、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手机视频通讯等各方面可以看出,人类在可视信息数字化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图像质量评价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基于视觉感知的评价方法和结构化评价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存在很多不足。视觉感知评价方法(HVS基本模型)缺乏对空间相似结构的考虑,空间视觉相似性分析注意到结构化分析没有考虑多通道分解的影响,为此,必须将视觉感知空间模型和图像空间相似性分解结合起来分析图像质量。 本文将空间相似分解与亮度加权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图像空间相似性和多通道分解特性,建立新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依据图像空间相似分解和合成方法,以及光度学和色度学相关理论,将黑白图像处理方法扩展到彩色图像空间,给出了基于三基色和基于色差信号的两种彩色图像相似分解方法,并基于空间向量合成方法,建立了彩色空间向量合成信号的设计方法。 2.基于正交变换量化方法,设计了一种有利于主观视觉比较的测试信号,验证了亮度加权扩展网络用于多通道分解模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彩色视觉空间细节对应带宽实验,将亮度加权扩展网络扩展到彩色空间,实现了彩色细节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3.将图像空间相似分解与亮度加权扩展网络有机地结合,给出一种图像空间多通道相似分解的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既考虑到误差图像结构,也照顾到空间尺寸对视觉的影响。同时在彩色空间对此进行了研究。 4.建立了基于图像空间多通道相似分解的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实验平台。采用上述三种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对多种类型失真进行了考察,并对相关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本文提出的新算法建立在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实验结果显示,新算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对实现图像质量的主、客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起到促进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kous;;分割AVI文件不再难[J];电脑应用文萃;2006年01期
2 ;改善图像质量[J];世界发明;2004年06期
3 ;ADI的数据转换技术可使MRI系统生成优异的图像质量[J];电子技术应用;2010年04期
4 梁燕,高元桂,张小京;影响磁共振图像质量因素的探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5年04期
5 ;瑞萨科技发布R2J10030FP PAL/NTSC TV视频信号处理LSI,使模拟电视可以在低成本下达到数字图像质量——使用新开发的PXG—4图像质量增强技术,可以在模拟广播和HDTV电视机上实现高分辨率图像显示,不需要外部DRAM或类似的芯片[J];集成电路应用;2005年02期
6 李仲男;DVR的评价[J];安防科技;2003年05期
7 张俊峰;变大变小 不变质[J];电脑应用文萃;2004年02期
8 罗斯青 ,孙晶;互联网视讯业务图像质量的评估标准与方法[J];通信世界;2004年41期
9 吴忠;单片CCFL控制器改善大屏幕LCD TV的图像质量[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5年10期
10 戴羽;;提高数字节目图像质量要从源头做起[J];声屏世界;2006年03期
11 ;尼康D300 一次明显的升值[J];数码摄影;2008年02期
12 王龙;;提高放像机重放图像质量的方法[J];家用电器;1998年02期
13 廖建新;安全技术中图像质量的主客观评估[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3年03期
14 蒋进;魏敏;韦建炳;;数字系统杂谈[J];现代电视技术;2007年11期
15 ;佳能EOS-1D Mark Ⅲ 陶醉在高速之中[J];数码摄影;2008年02期
16 Elaine Jin;Brian Keelan;;利用准则实现校准图像质量评测[J];今日电子;2010年12期
17 ;亲密接触——松下新品DVD-RP652[J];家庭影院技术;2002年12期
18 Gordon Laing;;认清高清晰[J];个人电脑;2005年12期
19 ;安讯士推HDTV图像质量 精确光圈控制功能[J];安防科技;2009年06期
20 罗檑;;浅议如何提升高清后期制作图像质量(下)[J];电视工程;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秉航;张晓东;李芳云;李良才;何亚齐;吴任国;黄晖;黄德成;梁健雄;;心率、重建时相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冯琦;殷焱;华小兰;朱荣;华佳;;利用128排CT比较前门控及低剂量后门控技术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影响的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保生;王立学;杨云剑;;浅谈质量控制在低场磁共振成像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迟彬;;数字乳腺摄影中不同压力的选择对图像质量影响的比较分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吕访贤;吕顽;李絮绿;;双源CT冠脉成像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佳宾;李坤成;杜祥颖;利剑颖;李鹏雨;刘建;;多排螺旋CT球管焦点选择对于图像质量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孙继全;吴晶涛;陈文新;王守安;叶靖;吴祥生;孔嶷;董颖;张萍;;自动毫安秒低剂量扫描对主动脉夹层CT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辐射剂量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振;狄幸波;丁忠祥;卢建芳;徐健;刘锦;蔡学祥;吴颖;;剂量最适技术在MSCT腹部多期检查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韩磊;吕滨;白桦;王宏宇;吴言伶;;双源CT前瞻门控轴扫与后门控螺旋扫描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比较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政;刘丰林;罗军;;简论一种工业CT图像质量的快速评价方法[A];2006年西南地区第九届NDT学术年会暨2006年全国射线检测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娜;基于视觉系统和特征提取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保云;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郭丽君;腹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单、双射频源图像质量及ADC值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姚伟;基于偏微分方程及变分理论的图像质量改善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丁艺芳;基于小波变换和视觉系统的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新算法[D];上海大学;2001年
6 薛立勤;显示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刘明;基于图像复原的航空摄影前向像移检测及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8 高修峰;人脸图像质量评估标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刘红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10 郑羽;提高频域OCT性能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慧超;基于图像空间多通道相似分解的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法[D];安徽大学;2011年
2 华宁;图像质量客观评估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3 徐云生;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琨;图像质量对立体定位精度影响的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杨元元;MTF与图像质量参数关系的建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唐鉴;人脸识别中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米玉成;能谱与常规模式下减影去骨法脑CTA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王景艳;旧电影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李振兴;面向DCT域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魏崇奎;基于HVS图像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H.264改善图像质量[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2 记者 王屏;3D电视:标准与市场同步发展[N];国际商报;2010年
3 黄;富士施乐彩色数码多功能机优化图像质量[N];电脑商报;2009年
4 刘 晖;跨越图像质量的鸿沟[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本报记者 刘晖;在质量与易用上下功夫[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图像质量调整秘技[N];电脑报;2001年
7 ;Cell REGZA是电视演变方向[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刘晖;不一样的EasyShare[N];计算机世界;2002年
9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那伟 高树灼;时间短辐射少 影像检查更精确[N];厦门日报;2009年
10 王秋妹 陈春慧;省农垦三亚医院启用64排螺旋CT[N];海南农垦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