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茧丝绸产业化发展研究
【摘要】:丝绸,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的一块瑰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使丝绸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作为传播中华民族和平、自由精神的文化使者,丝绸之路的建立,不仅使中国走向世界,更使得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后,丝绸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在世界上占有垄断地位的产品,其发展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金寨县作为茧丝绸大县,在栽桑养蚕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年来在茧丝绸生产、加工等领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曾经创下连续34年来稳居安徽省县区茧丝绸产量第一位的宝座,金寨县茧丝绸业的发展在1995年达到了顶峰。茧丝绸业的生产,为金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丝绸作为出口导向型的产品,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市场上供需关系的变化和调整,1999年后,金寨县茧丝绸业的发展全面陷入困境,多年来一直在低谷徘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砍桑弃园现象十分严重,全县范围内茧丝绸业的各项相关指标均严重下滑。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领导下,通过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扶持,全行业的发展形势有所恢复,但仍不乐观。由于茧丝绸业始终是金寨县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金寨县茧丝绸行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再塑历史辉煌,始终是县委县政府、各大企业以及行业内人士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笔者先从茧丝绸业在金寨县的发展历史和茧丝绸业在该县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入手,认真分析了金寨县茧丝绸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对制约金寨县茧丝绸业发展的因素做了系统、客观的分析,同时根据茧丝绸业自身的特点及茧丝绸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结合金寨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笔者观点——金寨县的茧丝绸业若想要走出现如今的困境,再塑历史上的辉煌,只有推动茧丝绸业走上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这一选择,既顺应茧丝绸业的自身发展规律,同时,又符合金寨县茧丝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后,本文又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对茧丝绸产业化的理论依据以及其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行机制等经行了分析,并结合金寨县茧丝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金寨县茧丝绸业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进行了摸索与探讨。而后,通过霍山县茧丝绸业走产业化道路发展所带来的成功和金寨县槐树湾乡“宏槐蚕桑专业合作社”走产业化道路所取得的成功,再次印证只有走产业化大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金寨县茧丝绸业的振兴,重塑历史辉煌。
有了历史的借鉴和现实的判断,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就可以准确分析出金寨县茧丝绸业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后,提出振兴金寨县茧丝绸业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并提出六条建议:一是深化改革,理顺发展机制是推动桑茧丝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二是育龙头企业,增强发展动力;三是加快蚕茧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四是强化科技推广,增强发展潜力;五是加大政策扶持,激活发展动力;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发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