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共光路干涉技术的光纤传感系统研究

杨珂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凭借其高灵敏度的探测优势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在某些精密测量领域,人们需要对微小位移或者微小振动实现精确测量时,其优势就更为明显。由于光纤的敏感性使其内部传输光的相位极易受到外界参量的影响,被测信号引起光相位改变的同时,干涉仪传输回路上的外界附加扰动也会使相位信息发生变化。因此干涉传感系统会产生干涉现象不稳定、输出信号衰落的现象,从而导致系统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该问题,目前采取的有效方法主要有相位跟踪技术和PGC调制解调技术。然而特别的,当干涉仪的传输回路受到与待测信号相近频段的扰动(同频干扰)时,干涉信号中就会存在该频段的干扰信号,利用普通方法基本不可能将待测信号从同频干扰中提取。这些对光纤干涉仪作用的影响因素,对光纤干涉传感器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针对干涉仪传输回路中出现的同频干扰问题,本文在共光路干涉仪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GC-ARCTAN算法的共光路干涉解调系统。针对共光路干涉的结构,在解调系统中对调制深度进行补偿,保证两路信号幅值的匹配,达到有效消除外界扰动的目的。利用LabVIEW工作平台对解调系统进行模拟仿真,验证了该解调系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其次,基于数字PGC解调技术,本文构建基于共光路技术的双迈克尔逊干涉传感系统,并基于LabVIEW搭建实验平台,利用数字解调技术处理干涉信号。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一定程度的消除了干涉仪传输回路上的外界扰动带来的影响。该系统的探头部分仅由小段光纤构成,参考臂和干涉仪的其他器件无需封装在探头内,可实现干涉仪传感探头简单化。 最后,针对双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带来的信号串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共光路技术的双马赫曾德尔干涉传感系统。该结构采用双光源双向探测的结构,避免了信号串扰问题对后续解调的影响。实验证明,该系统对干涉仪传输回路中的扰动抑制可达26dB,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测量稳定性。基于波分复用技术,本文在双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基础上设想出一种准分布式的光纤干涉传感系统,并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程晓辉,赵洋,李达成;光学纳米测量方法及发展趋势[J];光学技术;1999年03期
2 溯舟;JDG—1型激光多用干涉仪[J];工具技术;1981年03期
3 林蓉薇;;导弹被动导引系统[J];飞航导弹;1985年S8期
4 ;光学细分干涉仪与镀膜平面标准经鉴定通过[J];计量技术;1986年05期
5 杨成龙;激光干涉测速技术[J];爆炸与冲击;1989年04期
6 羡一民;双频激光干涉仪的原理与应用(四)[J];工具技术;1996年07期
7 李孟超,郑刚,庄松林,包学诚;半导体激光干涉仪在信号倍频处理中的应用[J];光学仪器;2000年05期
8 洪媛,郑玉甫;WDM中马赫-泽恩德干涉仪(MZI)应用及其性能分析[J];甘肃科技;2005年01期
9 向淑兰,张杰儒;干涉仪对两点源信号测向的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5年05期
10 温静;左春英;;干涉仪在分光计调整中的应用[J];光学仪器;2008年04期
11 任冬梅;万宇;谢春玉;;测量线膨胀系数的光学干涉方法[J];计测技术;2011年02期
12 ;CLS—95型激光平面干涉仪鉴定会[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76年04期
13 ;长度与角度计量[J];光电工程;1979年02期
14 夏生杰,吴宝根,谢邦力;用于流场显示的激光双镜干涉仪[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5年02期
15 张蕴玉;纳米激光偏振干涉仪[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9年06期
16 D.K.Bowen;冯克猷;;用X射线干涉仪检定亚纳米级位移量[J];国外计量;1990年06期
17 S.C.Chim;李熙;;一种新型薄膜干涉仪[J];国外计量;1991年01期
18 谢锦平;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直观、快速调节[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19 王文绵;用于精密和超精密测长的双频激光干涉仪[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5年02期
20 孟克,鲁标,李艳昌,王东红;水声信号的光纤DSPI检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青;;干涉原理与干涉仪标准的思考[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方智恒;王伟;王琛;孙今人;傅思祖;顾援;王世绩;;马赫-贞德尔干涉仪的调节[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3 别业广;熊俊松;;德布罗意波及原子波干涉仪[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志超;陈慧余;何正明;富绍军;;四通照明布里渊散射测试系统[A];第一届全国光散射会议会议指南[C];1981年
5 杨庆华;周仁魁;赵葆常;;高分辨率时间调制傅氏变换成像光谱仪的关键技术[A];2009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齐永岳;赵美蓉;林玉池;;纳米测量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邓路;阮德金;杨春;;少模光纤干涉仪中光纤对准偏差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张杰儒;;雷达诱饵对反辐射导弹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洪涛;韩冰;张晓辉;;非球面单镜检测热试验研究[A];2009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栾竹;刘立人;章磊;周煜;;实验调整对横向双剪切Jamin型干涉仪的影响[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田;下一代光网络中的全光信息处理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05年
2 陈立武;CE-1成像光谱仪工程化光学技术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3 何勇;数字波面干涉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4 黎永前;纳米精度测量与校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梁艺军;光纤声发射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陈青山;光纤低相干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杨庆华;高光谱分辨率时间调制傅氏变换成像光谱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8 陈国霖;单模光纤应力双折射及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器件的研究[D];清华大学;1989年
9 王金海;光电集成加速度地震检波器信号处理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王福源;窄线宽非经典光源的制备及性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珂;基于共光路干涉技术的光纤传感系统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严志刚;三分量全光纤加速度地震检波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3年
3 滕建成;合成孔径激光雷达中激光线性调频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吴仁安;移相式红外泰曼干涉仪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嵇芳;二维横向剪切干涉仪的研制及在气动光学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6 于毅;Zygo干涉仪及其应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张常飞;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瞬态干涉条纹采集技术及其在激光等离子体测试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金霞;数字波面干涉仪及其标准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杨俊麒;40G DPSK模块平衡接收的研究[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黄傲;自稳程双光束探测干涉仪的设计[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龙;可在室温下工作的量子干涉仪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2 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中心 邱惠君;MEMS应用 无“微”不至[N];中国电子报;2001年
3 晓科;宇宙探生命 星海寻家园[N];西安日报;2002年
4 滕继濮;来自蝴蝶翅膀的创意[N];科技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胡胜友 记者  李凝;华裔科学家发现一颗绕幼年恒星转的行星[N];科技日报;2006年
6 胡胜友;华裔科学家发现新行星[N];大众科技报;2006年
7 毛文波;科学家成功绘制全球二氧化氮污染图[N];科技日报;2004年
8 李钊;地面布矩阵遥看系外星[N];科技日报;2008年
9 马京生;天眼(待续)[N];中国人事报;2000年
10 ;精密测试技术的展望(下)[N];电子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