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光路干涉技术的光纤传感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凭借其高灵敏度的探测优势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在某些精密测量领域,人们需要对微小位移或者微小振动实现精确测量时,其优势就更为明显。由于光纤的敏感性使其内部传输光的相位极易受到外界参量的影响,被测信号引起光相位改变的同时,干涉仪传输回路上的外界附加扰动也会使相位信息发生变化。因此干涉传感系统会产生干涉现象不稳定、输出信号衰落的现象,从而导致系统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该问题,目前采取的有效方法主要有相位跟踪技术和PGC调制解调技术。然而特别的,当干涉仪的传输回路受到与待测信号相近频段的扰动(同频干扰)时,干涉信号中就会存在该频段的干扰信号,利用普通方法基本不可能将待测信号从同频干扰中提取。这些对光纤干涉仪作用的影响因素,对光纤干涉传感器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针对干涉仪传输回路中出现的同频干扰问题,本文在共光路干涉仪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GC-ARCTAN算法的共光路干涉解调系统。针对共光路干涉的结构,在解调系统中对调制深度进行补偿,保证两路信号幅值的匹配,达到有效消除外界扰动的目的。利用LabVIEW工作平台对解调系统进行模拟仿真,验证了该解调系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其次,基于数字PGC解调技术,本文构建基于共光路技术的双迈克尔逊干涉传感系统,并基于LabVIEW搭建实验平台,利用数字解调技术处理干涉信号。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一定程度的消除了干涉仪传输回路上的外界扰动带来的影响。该系统的探头部分仅由小段光纤构成,参考臂和干涉仪的其他器件无需封装在探头内,可实现干涉仪传感探头简单化。
最后,针对双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带来的信号串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共光路技术的双马赫曾德尔干涉传感系统。该结构采用双光源双向探测的结构,避免了信号串扰问题对后续解调的影响。实验证明,该系统对干涉仪传输回路中的扰动抑制可达26dB,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测量稳定性。基于波分复用技术,本文在双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基础上设想出一种准分布式的光纤干涉传感系统,并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
|
|
|
1 |
程晓辉,赵洋,李达成;光学纳米测量方法及发展趋势[J];光学技术;1999年03期 |
2 |
溯舟;JDG—1型激光多用干涉仪[J];工具技术;1981年03期 |
3 |
林蓉薇;;导弹被动导引系统[J];飞航导弹;1985年S8期 |
4 |
;光学细分干涉仪与镀膜平面标准经鉴定通过[J];计量技术;1986年05期 |
5 |
杨成龙;激光干涉测速技术[J];爆炸与冲击;1989年04期 |
6 |
羡一民;双频激光干涉仪的原理与应用(四)[J];工具技术;1996年07期 |
7 |
李孟超,郑刚,庄松林,包学诚;半导体激光干涉仪在信号倍频处理中的应用[J];光学仪器;2000年05期 |
8 |
洪媛,郑玉甫;WDM中马赫-泽恩德干涉仪(MZI)应用及其性能分析[J];甘肃科技;2005年01期 |
9 |
向淑兰,张杰儒;干涉仪对两点源信号测向的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5年05期 |
10 |
温静;左春英;;干涉仪在分光计调整中的应用[J];光学仪器;2008年04期 |
11 |
任冬梅;万宇;谢春玉;;测量线膨胀系数的光学干涉方法[J];计测技术;2011年02期 |
12 |
;CLS—95型激光平面干涉仪鉴定会[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76年04期 |
13 |
;长度与角度计量[J];光电工程;1979年02期 |
14 |
夏生杰,吴宝根,谢邦力;用于流场显示的激光双镜干涉仪[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5年02期 |
15 |
张蕴玉;纳米激光偏振干涉仪[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9年06期 |
16 |
D.K.Bowen;冯克猷;;用X射线干涉仪检定亚纳米级位移量[J];国外计量;1990年06期 |
17 |
S.C.Chim;李熙;;一种新型薄膜干涉仪[J];国外计量;1991年01期 |
18 |
谢锦平;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直观、快速调节[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
19 |
王文绵;用于精密和超精密测长的双频激光干涉仪[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5年02期 |
20 |
孟克,鲁标,李艳昌,王东红;水声信号的光纤DSPI检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