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_(0.8)Sr_(0.2)MnO_3薄膜与异质p-n结的整流伏安特性及输运性研究
【摘要】:自从发现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物具有巨磁阻效应以来,有关它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强关联电子体系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巨磁电阻效应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如磁随机存储和传感器,信息存储领域中的磁记录元件以及在自旋极化的全氧化物器件上的应用。然而,这些应用主要是基于薄膜的特性。从基础研究上来讲,这些锰氧化物表现出丰富的物理内容,如顺磁-铁磁相变伴随绝缘-金属相变,电荷轨道有序,相分离,Jahn-Teller畸变,以及各种相互作用之间的耦合,这些复杂的现象激发了物理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兴趣。更重要的是,从应用研究上来讲,对巨磁阻薄膜的研究和探究,不仅对当前的自旋电子学的应用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全氧化物或氧化物-金属原型薄膜器件的研制提供了有效途径。
本论文通过对钙钛矿锰氧化物外延薄膜的应力、氧含量和厚度效应的研究,探索了沉积氧压、衬底应力以及薄膜厚度对外延薄膜结构和输运性的影响,特别是原位沉积氧压与薄膜的结构、整流伏安特性和输运性的关系,晶格失配应变与厚度效应,角度畸变引起的应变与整流特性,以及输运性的变化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锰氧化物薄膜及异质p-n结的背景现状、基本的物理性质以及半导体理论在本章中给出了详细介绍。首先我们回顾了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包括钙钛矿晶体结构,锰离子电子结构,交换作用,锰氧化物相图,锰基异质p-n结整流伏安特性和锰氧化物薄膜的霍尔效应。
第二章简要地介绍了脉冲激光沉积镀膜的方法及其特点,结合薄膜制备的需要,也对锰氧化物薄膜及块材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叙述。我们系统地介绍了掺杂锰氧化物异质结(薄膜)的制备参数,以及结构和整流伏安特性(输运性)的表征。并就测量所需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100)0.7wt%Nb:SrTiO3(NSTO)衬底上制备的La0.8Sr0.2MnO3/0.7wt%Nb:SrTiO3(LSMO/NSTO)(100)薄膜异质结,并详细研究了氧含量和后退火温度及搁置时间对异质结结构及整流伏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SMO/NSTO(100)异质p-n结均有良好的外延单晶结构和平整的表面,并表现出良好的整流伏安特性。
第四章在LSAT和STO衬底上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了单层的La0.8Sr0.2Mn03外延薄膜,衬底应力、氧含量及薄膜厚度对Sr掺杂的锰酸镧外延单晶薄膜的结构和输运性的影响被系统研究了。实验结果表明,薄膜厚度的降低引起了转变温度的升高以及电阻率的增加。
|
|
|
|
1 |
白忠;王宇翔;李配军;邱里;王智河;;Nd_(0.7)Ce_(0.3)MnO_3掺杂对YBa_2Cu_3O_(7-δ)超导电性的影响[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2 |
刘剑;杨宏顺;朱莉;曹烈兆;;Nd_2CuO_4及其微量Zn掺杂单晶样品的传输性质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
3 |
张永强;李元;李冬梅;刘文;刘德胜;解士杰;;一维导电共聚物中极化子输运的动力学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4 |
孙成海;杨宏顺;王建彬;成路;柯少秦;许祥益;曹烈兆;;不同Ce含量的Nd_(2-x)Ce_xCuO_4(x=0.14,0.15)单晶的输运性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4期 |
5 |
张立纲;超晶格异质结构中的输运性质[J];物理学进展;1988年03期 |
6 |
阮可青,陈仙辉,冯宇,汪成友,曹烈兆,贾云波;Ca掺杂Nd_(1.85)Ce_(0.15)CuO_(4-δ)体系的输运性质研究[J];物理学报;1997年04期 |
7 |
白文君,袁峰,冯世平;氧化物材料中赝能隙对输运性质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8 |
张建武;贾旭;郑保中;张权;王关生;许高杰;丁泽军;张裕恒;;系列退火条件下Bi2201相超导电性的进化[J];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
9 |
黄胜利;阮可青;吕章明;魏鹏;曹烈兆;孙玉平;;Nd_(2-x)Sr_xCoO_4(x=1.25,1.33,1.60)体系的物理性质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
10 |
汪世清;陈国邦;黄永华;孟令军;;~3He流体的低温输运性质综述[J];低温与超导;2006年04期 |
11 |
闫宏杰;其木苏荣;于肇贤;腾功清;;缺Sr和真空退火对Bi_(1.8)Pb_(0.2)Sr_2CuO_6相的超导电性和正常态输运性质的影响[J];低温物理学报;2008年04期 |
12 |
阮耀钟,李学东,陈琦,方鲲;导电聚吡咯薄膜的输运性质[J];低温物理学报;1992年06期 |
13 |
蔡凤鑫;栗增;罗有华;黄宗胤;杨向东;;~3H_e和~4H_e及其混合气体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2年04期 |
14 |
曾晖;胡慧芳;韦建卫;谢芳;彭平;;含有五边形—七边形缺陷的单壁纳米碳管的输运性质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09期 |
15 |
贺梦冬;龚志强;;多层异质结构中的声学声子输运[J];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16 |
欧阳方平;徐慧;魏辰;;Zigzag型石墨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
17 |
欧阳方平;徐慧;林峰;;双空位缺陷石墨纳米带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6期 |
18 |
陶小平;孙腊珍;;Hg_(1-x)Cd_xTe材料变温特性的实验研究[J];物理实验;2010年09期 |
19 |
栗增
,蔡凤鑫
,黄宗胤
,罗有华
,陈书勤
,张民宽;Tang—Toennies势计算低温氦的输运性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20 |
盛松,吴柏枚,杨东升,李荐扬,周雅琴,熊光成;磁转变对La_(0.7)Ca_(0.3)MnO_3在T_c附近的输运性质的影响[J];低温物理学报;199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