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的媒介形象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城管的媒介形象,在研究中,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城管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量化统计与文本内容分析相组合的方式,对城管的媒介形象进行梳理与解读。经过统计发现,社会公众对于城管的印象大多来源于媒体报道,而媒体报道中的城管媒介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城管现实形象的认知。
对此,本研究选取了《新安晚报》和新华网的城管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2012年的城管报道展开深入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新安晚报》与新华网不仅在城管媒介形象的类型上有着区别,分布上也有着很大差异。在《新安晚报》的城管报道中,塑造的“兢兢业业的工作者”形象最多,其次分别为执法开拓者、非法执法者和弱势无奈者。而新华网的城管报道中,塑造最多的形象是“新型执法者”,其次分别为违规公务人员、被误读群体和执法难工作者。
通过研究发现,《新安晚报》与新华网在城管报道中,报道的倾向性、报道的方式、报道的视角和报道的再现主题存在着明显不同,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媒介属性、媒体功能、受众需求、媒体性质等方面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两种媒体城管媒介形象的不尽相同。
正是由于城管的媒介形象由上述因素所影响,造成社会公众对于城管的认识也各不相同。此外,媒体报道的主观性和标签化,社会公众的刻板印象和自我意识,城管的自我定位和工作性质,也使得城管的形象在三种视角下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塑造城管媒介形象时,应减少使用感情色彩较强的语言符号,使写作语言更加客观、建立合理的传受互动机制;淡化标签效应、合理适度的使用标签策略;在取景框架上应趋向平衡多角度,在叙述框架上应准确客观。从而形成准确的、客观的、全面的媒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