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败酱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黄花败酱为败酱科(Valerianaceae)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 aefolia Fisch.)的干燥根、根茎或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破瘀排脓的功效,主治肠痈、肺痈、痢疾、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热毒痈肿。现代研究证明具有镇静、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保肝利胆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鼻窦炎、慢性盆腔炎及阑尾脓肿和结肠炎等。迄今为止,从该植物中已分得香豆素、环烯醚萜及其苷类、皂苷、甾醇及其苷等多种成分。为了探究其生物学活性,对该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本论文采用乙醇浸提法得到其全草粗提物,通过各种层析柱(Sephadex LH-20、MCI、ODS、CG161M、C18、Silica gel)和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分析(IR、UV、MS、HRMS、1D-NMR、2D-NMR)化学方法,及与标准品和文献资料对比鉴定出15个化合物结构,主要为环烯醚萜类和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是:ScabrosideJ (1), Scabroside K (2) Patriscabrol (3), Isopatriscabrol (4), Patriscabroside I (5), Isopatriscabroside I (6), JatamaninA (7), JatamaninJ (8),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苷(9),齐墩果酸-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a-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10),齐墩果酸-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a-L-鼠李毗喃糖基(1→2)-p-D-木吡喃糖苷(11),3-O-β-D-(?)比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2),Scabroside L(13),马钱子苷(14),p-谷甾醇(15)。其中1、2、13为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3、4、5、6、7、8、14为本种中首次发现,9、10、11、12、15为已知化合物。
|
|
|
|
1 |
张启兴,陈静,闻雅芝,杨波;黄花败酱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J];中医药信息;2001年04期 |
2 |
李延芳,李明慧,楼凤昌,唐于平;黄花败酱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3 |
杨波,佟丽华,杨景红;黄花败酱根与茎化学成份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8年02期 |
4 |
杨波,佟丽华,金梅,赵维民,陈英杰;黄花败酱中一个三萜酯甙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中药材;1998年10期 |
5 |
姜泓,初正云,王虹霞,李琳,刘云峰;黄花败酱化学成分[J];中草药;2003年11期 |
6 |
杨波,丁立新,沈德凤,陈英杰,裴玉萍;黄花败酱中一个皂甙的分离鉴定[J];中药材;1999年04期 |
7 |
王盈;;黄花败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9年04期 |
8 |
杨波,沈德凤,丁立新,陈英杰;黄花败酱中酰化新皂苷的分离与鉴定[J];中草药;2002年08期 |
9 |
杨波,佟丽华,何勇;黄花败酱皂甙的分离鉴定[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8年05期 |
10 |
;黄花败酱的镇静作用与临床疗效初步报告[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74年01期 |
11 |
王瑞俭,孙宝民;黄花败酱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12 |
杨波,付正宗,张宇,陈英杰;黄花败酱中新皂苷的分离和鉴定[J];中草药;2000年01期 |
13 |
肖木珠;朱士农;张爱惠;;败酱属植物药用和食用研究进展[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4 |
杨波,樊国锋,许典哲;黄花败酱中甙元与单糖链皂甙的分离鉴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年02期 |
15 |
卢佳林;王一奇;陈津;杨波;张如松;;败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年08期 |
16 |
杨波,金梅,佟丽华,陈英杰;黄花败酱中齐墩果酮酸的分离鉴定[J];中药材;1999年01期 |
17 |
杨波,许典哲,樊国峰;黄花败酱中三糖皂甙的分离鉴定[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年06期 |
18 |
李娟;毕志明;肖雅洁;李萍;;怀牛膝的三萜皂苷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年03期 |
19 |
赵栋;丁青;肖艺;;败酱草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9年10期 |
20 |
杨燕军;陈梅果;沙聪威;;枫香槲寄生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02期 |
|
|
|
|
|
1 |
王丽;;女贞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2009浙江省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2 |
胡君一;段宏泉;;青刺尖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化学成分[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3 |
薛世萍;姜华;;藏药甘青青兰的研究进展[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
4 |
王学军;;苗药木瓜的研究进展[A];2003全国苗医药学术研讨会特辑[C];2003年 |
5 |
刘可越;张铁军;高文远;陈海霞;郑毅男;;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6 |
彭求贤;刘塔斯;王晟;郭英;;女贞子研究近况[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7 |
杨明珠;周浓;田新雁;姜北;;分心木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8 |
席旭东;尹红芳;晋小军;何尤;;施肥对宽叶羌活化学成分的影响[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9 |
张晓玲;戴灵超;;鸭跖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
10 |
杨光忠;胡昀;陈玉;;竹叶椒木脂素成分的研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