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杂传考论
【摘要】:杂传是产生、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新的史学著述形式,它上承两汉史传,下启唐代传奇文,既具有史学“本色”,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本文以杂传为论述主体,考察杂传的产生与著录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传主与作者的关系,并对杂传的文体特征展开论述,试图寻找出杂传产生与兴盛的历史原因。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传”体的发展源流对杂传的概念作初步界定,并对杂传作简单分类。第二章通过检索、辑佚,将现存可见的杂传篇目罗列出来,大致展现杂传的著录情况。第三章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杂传的传主与作者情况。杂传的传主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东汉至东晋时期,在地域上集中在北方中原地带,在门第上集中在高门与权门。从别传的作者来看,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主要是血亲、姻亲与友朋关系。第四章对杂传呈现出的史学“本色”与文学性展开论述。杂传是在两汉史传的基础上产生的,故而杂传在命名、体例、叙事等问题上与两汉史传一脉相承,呈现出明显的史学“本色”。另一方面,由于文学的参涉与融合,杂传在人物、故事的叙述以及叙述手法、品格等方面呈现出很高的文学性。第五章从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杂传产生与兴盛的历史原因,丰富的人物是杂传产生、发展的基础,而史官考核制度则推动了杂传的创作,同时文学的发展促进了杂传的传播与接受。
杂传在唐代尚文风气以及审美趋向的影响下,与诗赋等文学体裁相互渗透,实现了文体转化。杂传在文体上为唐传奇的生成作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