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_2纳米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解决能源和环境的主要方法,它主要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后产生载流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来消除污染物。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具有清洁、高效、选择性好等优势,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Ti02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然而,Ti02自身存在缺陷,一是光响应范围过窄,对太阳能利用率低,二是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很高,导致量子效率低,三是分离和再生性及循环使用性能差,上述因素制约着TiO_2光催化剂的应用。因此,本文对Ti02光催化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溶剂热法可控合成了分级TiO_2纳米结构,并研究了反应温度、乙醇与丙三醇的体积比例对合成样品的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在有丙三醇存在的情况下,所有合成样品都呈现分级结构,而在只有乙醇存在情况下,样品呈现球形结构。在紫外光照射下,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溶液来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有合成的TiO_2样品的光催化性能都比P25的高,并且当反应温度为170℃、乙醇与丙三醇的体积为30:5时,样品具有最佳光催化性能。光催化性能的增强可以归因于比表面积、结晶性、带隙和晶粒尺寸的共同作用。随后,我们采用乙二胺(EDA)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大丽花状Ti02样品,EDA作为配体可以促进大丽花状Ti02结构的生长。合成的大丽花状Ti02结构由相互交联的2D纳米片组成,并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大丽花状Ti02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中表现出非常高的光催化性能,其活性明显高于P25。这主要是由于样品具有的分级结构和高的比表面积的共同作用。(2)为了进一步提高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我们首先制备出上述光催化性能最佳的菊花状分级TiO_2结构,然后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花状CeO_2/TiO_2异质结构。样品由纳米棒自组装形成花状TiO_2结构,并且小的CeO_2纳米颗粒定向长在TiO_2的纳米棒上。花状CeO_2/Ti02异质结构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溶液中表现出非常高的光催化性能,其活性明显高于纯的CeO_2和TiO_2、混合的Ce02和TiO_2以及P25。花状CeO_2/TiO_2异质结构的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可以归因于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其来源于TiO_2和CeO_2异质结构的共同影响。随后,通过调节反应溶液的pH值,采用两步水热法合成了 CeO_2/TiO_2微球,样品的形貌随着pH值的变化而改变。与纯的CeO_2和TiO_2相比,CeO_2/TiO_2微球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在pH值为9.5的条件下,合成的CeO_2/TiO_2微球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4 min-1,是纯TiO_2的2.1倍。CeO_2和TiO_2的协同作用使光生电荷的分离加快,从而提高了 CeO_2/TiO_2微球的光催化性能。(3)我们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不同含量Ce掺杂TiO_2纳米颗粒。研究结果表明Ce的掺杂可以减小晶粒的尺寸。在紫外光照射下,合成的Ce掺杂TiO_2样品比纯TiO_2和P25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Ce掺杂TiO_2的的最大光催化反应速率常数为0.021 min-1。这主要归因于Ce3+/Ce4+对的存在而形成的更多的活性氧,从而导致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的提高。
|
|
|
|
1 |
伍沅;周玉新;;水热法合成羟基磷灰石[J];无机盐工业;1991年01期 |
2 |
;莫斯科结晶学研究所的水热法合成红色绿柱石[J];珠宝科技;2001年04期 |
3 |
邵珠伟;邵鑫;尹贻彬;孟宪华;刘凤珍;;水热法合成钼酸镉及其性能研究[J];科技传播;2013年06期 |
4 |
杨佳;许文军;王兵兵;李彩霞;边小兵;周剑平;刘鹏;;水热法合成碲化铋粉体及其热稳定特性[J];人工晶体学报;2012年06期 |
5 |
张昌龙,余海陵,周卫宁,霍汉德,张海霞;桂林水热法合成红宝石晶体[J];珠宝科技;2002年01期 |
6 |
袁心强,狄敬如,匡永红;桂林水热法合成红宝石的鉴定特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1期 |
7 |
朱云贵,施善友,李学良,朱玉蓉;硫铁矿烧渣水热法合成纳米球形α-Fe_2O_3[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8 |
童辉,赵俊,陈永熙,孙育斌,郭丽萍;水热法合成介孔氧化硅材料的结构及表面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03年11期 |
9 |
谭宏斌;付蕾;袁新强;;熔融水热法合成A型沸石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粉煤灰;2009年06期 |
10 |
陈哲;陈峰;徐娜;;水热法合成分层的羟基氧铝纳米结构[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
11 |
韩淑芸,张韫宏,李丽云;MAPO-5分子筛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质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7年08期 |
12 |
王丽华,匡永红,吴静;桂林水热法合成红宝石与其它红宝石内部特征的鉴别[J];珠宝科技;2002年04期 |
13 |
韦志仁,董国义,李志强,王立明,张华伟;水热法合成蓝宝石晶体及其透射光谱[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06期 |
14 |
马小玲;郭从盛;谭宏斌;;熔融-水热法合成粉煤灰沸石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6年06期 |
15 |
赵世永;邹展旗;;粉煤灰加碱煅烧熔融水热法合成4A沸石[J];煤炭工程;2007年10期 |
16 |
刘文丛;罗云清;郑友兰;张崇禧;;水热法合成甘草次酸甲酯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7 |
傅小明;汪旭东;丁树生;张远望;;α-Fe_2O_3纳米颗粒的水热法合成及其光吸收特性[J];湿法冶金;2013年03期 |
18 |
李珺,王秀山,白云山;FeAPO-44分子筛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9期 |
19 |
黄志良,张联盟,刘羽,汪奇林,陈伟,何前军;水热法合成4A沸石的相变/纳米聚合生长过程及其机理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5年02期 |
20 |
欧平;徐刚;倪利红;韩高荣;;α-Fe_2O_3的水热法合成及其相形成机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