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有机-无机杂化多金属氧酸盐研究
【摘要】:
根据大量的文献调研得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广阔研究空间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是材料领域研究前沿之一。于是,本论文追踪这一前沿展开工作。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总结发现有机-无机杂化多金属氧酸盐综合了有机的功能性和无机的热稳定性于一体,具有结构多样性,便于分子设计与剪裁。
第二章是一类有机-无机杂化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表征工作。共合成了18种化合物,其中目标产物有7个。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表征。共解析了三种化合物的单晶结构,并且从结构分析发现随着阳离子上的取代基的加长,阳离子的平面性下降
第三章主要对这一系列化合物的光学性质作了系统研究。分为电子光谱,液体荧光,固体荧光,双光子吸收,光限幅和Z扫描研究,发现产物都有光致发光性质,并有不同程度的非线性吸收性质,展示了其在光学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
第四章对它们的电化学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测试,发现该系列化合物都具有电化学活性,且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本论文还在此部分对其氧化还原稳定性作了比较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总之,本论文利用有机-无机杂化的思想和手段,进行分子设计,合成并得到了一个系列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化合物,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新的有益的探索。
|
|
|
|
1 |
王秀华,翁履谦,王玲,徐国跃,王芹,王函,台国安;硅烷偶联剂在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有机硅材料;2004年03期 |
2 |
郭清泉,陈焕钦;溶胶-凝胶技术及其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J];热固性树脂;2003年04期 |
3 |
李浩宏,陈之荣,黄长沧,赵斌,肖荣平,倪朝霞;一种新颖一维铅碘聚合物[(Pb_2I_5)(L-H~+)·2DMF]_n(L=Piperazine)的自组装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1期 |
4 |
张超灿,孙江勤,李曦,李华智;溶胶-凝胶法制备PMMA/SiO_2透明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0年04期 |
5 |
蔡元志;史振雨;;多金属氧酸盐结构研究的新进展[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6 |
史振雨;郑春艳;;基于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
7 |
倪克钒,单国荣,翁志学;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微胶囊及其渗透性[J];化工学报;2005年08期 |
8 |
戴珍;李燕芳;刘海云;黎白玉;赵宁;徐坚;;分子水平上有机-无机杂化的聚有机硅倍半氧烷材料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09年02期 |
9 |
王秀华;孙益民;刘守华;孙红霞;沈业青;;有机-无机杂化涂层制备及耐腐蚀性能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6年04期 |
10 |
肖海连;;基于Keggin结构杂多酸的有机-无机杂化稀土化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1 |
刘长军;田丰;陈世谦;张彦军;刘圣军;;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结构体——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研究进展[J];中国塑料;2005年09期 |
12 |
王秀华;孙红霞;刘守华;;硅溶胶改性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薄膜的制备及性能测试[J];腐蚀与防护;2008年01期 |
13 |
林毅;陈奇;宋鹂;侯凤珍;陆剑英;;聚苯胺对新型杂化透明导电薄膜制备和性能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6年19期 |
14 |
程思园;吴刚;郑莹莹;陈红征;汪茫;;(C_(4n)H_(8n+1)NH_3)_2CuCl_4层状钙钛矿结构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
15 |
董卫卫;俞昊;洪范;孙宾;朱美芳;;原位生成法制备聚酯/钛系化合物杂化涂层基体[J];上海涂料;2009年07期 |
16 |
哈恩华;纪建超;厉蕾;钟艳莉;;航空透明件有机-无机杂化耐磨涂层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10期 |
17 |
聂春发,索继栓;杂化MCM-41固载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2期 |
18 |
张秋根;周国波;刘庆林;;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6年11期 |
19 |
吴桂军;王潮霞;;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纺织品数字喷墨印花中的应用[J];印染助剂;2007年12期 |
20 |
孟二辉;田春蓉;黄奕刚;王建华;;八(乙酰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J];精细化工;2008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