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

胡琴娥  
【摘要】:怀疑——假设——求证是胡适治学方法三个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这一治学方法思路的最终确立在时间上有一形成过程,即由胚胎期,到形成期,到成熟期。在其方法有了成熟的理论形态后,胡适总结为十字箴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种说法因其语言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因而流传最广,成为胡适治学方法的代名词。 胡适不仅竭力从理论上宣扬“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实验主义方法,而且还将其付诸具体的学术研究当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在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无一不是因为运用方法的得当。尤其是用实验的方法考证《红楼梦》,开创了一代新红学;以历史的方法考证《水浒传》,所得出的结论至今仍为学界所认同。 胡适这一实验主义治学方法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对这种科学方法的提倡,不仅激起了国人普遍重视方法的自觉意识,解构了自明末、晚清以来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所形成的“中体西用”的僵化模式,而且克服了清代考据学的繁琐,提倡了一种大无畏的探索精神,使得“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成为评判传统文化最为响亮的口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志福;;趣谈胡适题赠诗[J];文史杂志;2011年04期
2 ;胡适幼子胡思杜[J];中外文摘;2011年14期
3 陈佳勇;;极品男人胡适之[J];黄金时代;2005年10期
4 佚名;;胡思杜:被历史车轮碾碎的胡适之子[J];文史月刊;2011年09期
5 苏炜;;“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关于“为胡适的情人传信”的公案[J];书城;2011年07期
6 段慧群;;大师胡适身后的父爱和母爱[J];老友;2011年09期
7 颜建华;;傅熊湘诗词中有关胡适的资料辑证[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8 张书克;;胡适和杨振声的一则轶事[J];读者(原创版);2007年02期
9 凌罡;;访胡适故居[J];教育文汇;2011年08期
10 周宁;;不挂名的总编:胡适与亚东图书馆关系再探[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11 叶永烈;;在台北寻访胡适生命的终点[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12 苗振亚;;不唱时髦的调子[J];同舟共进;2011年07期
13 李喜仁;;理念的植入——进化论进入文学领域的三个关键人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4 游宇明;;胡适遭受的一次喝倒彩[J];民主与科学;2011年04期
15 蔡禹龙;张玉龙;;《独立评论》派对共产主义革命认知差异的原因——以蒋廷黻、胡适为中心[J];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6 陶方宣;;胡适的圈子[J];读书文摘;2011年08期
17 智效民;;胡适之死[J];民主与科学;2011年03期
18 李杨;傅艺明;;胡适为普通女生李超写传[J];公关世界;2010年03期
19 魏青;;文化大师胡适的中西文化观[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20 韩石山;;胡适的人文品格——在终南大讲堂的演讲[J];艺术广角;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2 李丕洋;;评胡适的真理观[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田建民;;重史求实、新旧兼容的学术原则与治学方法——从钱钟书对胡适和周作人的批评及对文言与白话的评说谈起[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柳芳;;胡适和民国时期的大学体制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黄书光;;试析胡适“文学革命”对国语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陈鸿祥;;《王道诗话》若干相关史实之辨正[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7 姜建;;瞿秋白、鲁迅与胡适的一次交锋[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9 王泽庆;;再论胡适与梁启超之间的科玄之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3 周璇;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5 谢向红;美国诗歌对“五四”新诗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7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8 彭发胜;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D];北京大学;2008年
9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何华青;新实验主义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琴娥;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2 刘美忠;五四时期胡适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论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霞玲;胡适的科学文化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刘恩贤;胡适的中国文学观[D];青岛大学;2004年
5 李谦;五四时期的胡适与马克思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红星;胡适实用主义之认识[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凌;从“人”的解放看鲁迅与胡适的内在精神联系[D];河北大学;2003年
8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9 高倩;现代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互释[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唐亚军;胡适人权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虹;从胡适先生的“三味药”说起[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白剑峰;有感胡适看中医[N];人民日报;2010年
3 潘贵文;学者眼睛里的学者[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朱洪;胡适与韦莲司[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秦海;尊重社会的信任[N];鸡西日报;2009年
6 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何裕民;从胡适看中医想到的[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后勤指挥学院政工系政治理论教研室 严燕子;胡适为什么考证《水经注》[N];北京日报;2010年
8 杨建民;胡适评说新文学家及作品[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徐蕾;胡适:一代才子被苹果难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史飞翔;少读禁书的胡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