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束分布函数的研究
【摘要】:分子束是研究分子的结构以及分子同其它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固体、液体和稠密气体中的分子间距较小,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很难研究单个孤立分子的性质。稀薄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其相互作用随压强的减小变弱,但因分子无规运动,使得对分子本身的探测和研究较困难。分子束中,分子作准直得很好的定向运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予忽略,利用它来研究分子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较为理想。所以分子束技术在原子物理、分子物理以及气体激光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化学反应动力学,甚至在空间物理、天体物理、生物学中都有重要应用。它也是研究固体表面结构的重要手段。
由于泻流技术特别是分子束技术的广泛应用,研究分子束的分布显得尤为重要。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范围遍及所有可能的区间,分子束中的分子由于整体运行速度较大,其中的速度分布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相比较明显不同。与速度有关的能量、动量、频率和波长等各种物理量的分布规律的讨论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区别于其它文献的特点。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第一章介绍了分子束的相关知识以及研究分子束的必要性。
第二章从理想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出发导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第三章从理想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给出分子束的速率分布函数的具体形式。
第四章从分子束的速率分布函数出发推导了与速度有关的能量、动量、频率和波长等物理量的分布函数。
第五章将各种分布函数加以比较,得出相关结论。
|
|
|
|
1 |
刘益民;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和能量[J];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06期 |
2 |
傅晓玲;熵、信息和能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3 |
彭在清,林益明,刘建斌,邹秀红,郭志坚,郭启荣,林鹏;福建永春毛竹种群生物量和能量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4 |
吕贤远;单轴晶体内e光的波面[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5 |
李继萍,钱苹,孙晓冬,高中书;昆明机场一次飑线过程分析[J];四川气象;2004年01期 |
6 |
姜璐,范智;信息定义的探讨[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年02期 |
7 |
刘宁宁,亢海伟,高蒙;小波分析在负载识别中的应用[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8 |
崔超;;宇宙奇点没有能量[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0年07期 |
9 |
李继平;李青仁;高延令;林险峰;;用微扰法求解氦原子的基态能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10 |
成功,刘延柱;万有引力场中带挠性附件充液卫星的姿态稳定性[J];空间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
11 |
席道瑛,邱文亮,程经毅,易良坤,张斌,谢端;饱和多孔岩石的衰减与孔隙率和饱和度的关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02期 |
12 |
刘荣桂,刘郁馨,苏军;板极限分析的一种改进方法[J];工程力学;1998年04期 |
13 |
朱俊;用单中心球对称波函数计算H_9~-团簇体心立方结构的能量曲线[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
14 |
梁先庭;蛋白质分子中生物能量传输基本方程椭圆波解的讨论[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
15 |
孟泉水,常琳;量子力学不确定度关系的作用分析[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16 |
周听清,奉孝中;水压爆破中群药包药量的计算[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17 |
陈国栋,王国瑾;有理等距曲线的C~2Hermite插值[J];工程图学学报;2000年03期 |
18 |
于锡南;科技文献资源系统的能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9 |
黄春明,张绍东,易帆;双变量波状扰动激发重力波波包的数值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
20 |
王建林,胡单;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最优增长单部门模型的建立与影响参数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