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研究

王成城  
【摘要】: 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面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纷纷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方向,把发展高新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人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资源,如何对其进行激励逐步成为理论研究和实际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研究为论题”,从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依赖性入手,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理论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的有效机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突出人才这一特殊群体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强调指出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建立起系统的激励机制,希望通过对人才激励机制进行系统的设计,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具体的运用方法和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性质和人才激励理论与机制,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即如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进行有效激励进行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一部分还介绍了目前国际和国内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指出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还不能具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本企业的有效激励机制,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 第二部分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依赖性。文章将高新技术企业界定为:以人才为依靠,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为特征,以研究开发为手段,实现技术经济一体化,并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综合效益的新型企业。在此基础上对人才的定义进行了辨析,指出本文所要讨论的人才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类人才和技术类人才,并详细阐述了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进行激励的意义。 第三部分阐述了有关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的理论。这一部分介绍了马斯洛(A.Maslow,1954)的需求层次理论、阿尔德弗(Alderfer,1972)的ERG理论、麦克莱兰(D.C.Mc.Clelland,1961)的成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F.Herzberg,1957)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等内容型激励理论,以及洛克(E.A.Locke)的目标设置理论、弗鲁姆(V.H.Vroom,1964)的期望理论、亚当斯(J.S.Adams,1963)的公平理论、斯金纳(B.F.Skinner,1938)的强化理论以及凯利(Kelley.HH,1967)的归因理论等过程型激励理论。此外,还具体阐述了经济学的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 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的现状。文章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层面描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的状况。在物质激励层面主要叙述了工资福利激励和股权激励;在精神激励层面重点考察了成就感激励、企业文化激励、培训激励和晋升激励。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薪酬体系不够完善、精神激励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第五部分探讨了如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的机制。本章对激励的目的——信息收集、激励主体与客体、激励的内容、激励的时机和场合以及激励效果的反馈做了详细的阐述,并把高新技术企业对激励效果的反馈界定为下一轮激励的起点和过程改进的关键点,然后把激励的目的——信息收集、激励主体与客体、激励的内容、激励的时机和场合以及激励效果的反馈作为一个完整的、可持续改进的过程进行定义,构建了理论模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晓彦;;沟通:人才激励的前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王俊强;;中小企业人才激励之道[J];中外管理;2009年11期
3 陈海平;人才激励的法治与人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12期
4 木石;人才激励八法[J];中国中小企业;2001年02期
5 王世谊;关于人才激励的思考[J];党建与人才;2002年08期
6 萧锐;人才激励 不必高薪[J];管理与财富;2002年11期
7 萧锐;人才激励不必高薪[J];广东科技;2002年12期
8 萧锐;人才激励方略[J];人才瞭望;2003年06期
9 马冬卉,田恩舜,赵勇;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建构的策略选择[J];北方经贸;2003年09期
10 吴长春,苑世强,姜秀敏;江泽民对邓小平人才激励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理论探讨;2004年05期
11 张锐;高薪不是人才激励的惟一办法[J];青年记者;2004年09期
12 赵光辉;;人才激励的理论依据与应用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1期
13 陈东;;探析民营企业人才激励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年34期
14 刘灿文;;实施人才激励的途径与方法[J];商情(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15 江超;;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探析[J];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16 陈智峰;;中小企业人才激励管理方法探析[J];现代商业;2009年11期
17 卫佳;;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18 孙海涛;孙慧敏;王红翠;;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04期
19 谢金月;张黎;;人才激励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领导科学;2012年32期
20 林泽炎;;我国人才激励和保障的战略思考与制度设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卫东;杨雪;王树萍;;企业创新型人才激励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任宝宁;;浅析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任宝宁;;浅析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成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2 陆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的长效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权娟;中国共产党人才激励思想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石慧珺;国有企业人才激励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顾平;南钢中板厂人才激励政策的理论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6 彭本瑜;攀枝花市人才流失和人才激励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韩永宝;科技型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09年
8 罗林;网络时代IT企业人才激励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王乃全;事业单位改制中的人才激励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彪;人才激励:重奖之外更需长效机制[N];组织人事报;2014年
2 钱志新;人才激励[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张文春;人才激励正成为制度创新的核心[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林文钦;人才激励贵在“量身定做”[N];光明日报;2008年
5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 林雨;加大人才激励和保障力度[N];中国电子报;2012年
6 江苏省地税局人事处 刘源;以适度非均衡实施人才激励[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胡琦;法尔胜的人才激励正能量[N];无锡日报;2013年
8 记者 郑培源;内部搞人才激励 外部搞巨头合作[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王兆贵;捉放斑鸠与人才激励[N];光明日报;2014年
10 赵建国;构建科学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N];大连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