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幻想与现实之间:对E.B.怀特三部幻想文学作品的分析

赵宁宁  
【摘要】: 本文主要是从对文本的分析与阐释入手,试图对E.B.怀特的三部作品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分析与阐释。 在中国的儿童文学范围内,“童话”(Fairy Tale)一直是个含糊的概念,而外来词语的不断引入难免加剧这一情势,因此区分“童话”与“幻想文学”(Fantasy)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第一章里,我们主要是为廓清E.B.怀特的三部作品的性质做了一次努力,试图把它们引入到一个界限清晰的范围内;同时本章简要叙述了对于“幻想文学”很关键的一个词语“第二世界”(The Secondary World)的概念,这是理解怀特三部作品的关键概念;最后,在这一章里我们还简要分析了E.B.怀特的现实主义的手法,对于他来说,这个词的用法不仅仅局限于创作手法,更是一种写作态度。 第二章上承前章内容,在已确定的范围内分列专节分析了E.B.怀特的作品,主要是从隐喻、象征的角度入手,分析了E.B.怀特在他的三部幻想文学作品里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所创造出的属于他的第二世界。在这个第二世界里,可以找到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怀特在作品里写进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同时我将阐述怀特的这个第二世界所具有的独特的意义与内涵,以及它与其它幻想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事实上,这个过程是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它更多是隐藏在作品中的。 第三章主要就作品本身所体现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轻逸”(Lightness)与“沉重”等等做了一次自己的陈述,这些问题并不一定有一个确定不移的答案,相反,解释的多样性更能显示作品的魅力和品质。这样的品质在每一部优秀或者伟大的作品中都是存在的,也是它们之所以被称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E.B.怀特除了在散文领域享有崇高声誉外,在儿童文学领域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可以说,他以自己独特的文笔为儿童文学确立一种美学品质,在他的文中,充满了值得玩味的隐喻色彩与张力,因此,分析他的作品对我们来说并非是一次可有可无之举,而值得投入更多的精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石侠;程诺;;构建“第二世界”的儿童幻想文学[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2 吴其南;;“幻想文学”是个伪概念[J];中国儿童文化;2009年00期
3 陈耀明;;“玄幻文学”到底能走多远?[J];黄金时代;2005年05期
4 孙金燕;;武侠“为市井细民写心”与20世纪文化元语言的动制分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蒋萍;;论英国幻想小说的传统与创新[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6 钱淑英;;中日儿童文学的碰撞与发展可能[J];中国儿童文化;2009年00期
7 赵欢;;论科幻文学的审美价值[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8 班马;;三十年河东河西不如大江东去[J];中国儿童文化;2010年00期
9 杨阔;;真假孔子与奇幻小说人物内涵之双重性[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杨玲;;在自由与利润之间:网络小说的裂变发展[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钱晓宇;;中国当代幻想文学的传承与新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王卫英;姚义贤;;科技时代,我们需要文学幻想——浅谈科幻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A];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3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尹霖;武丹;沙锦飞;王卫英;;关于我国科幻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科幻创作与青少年想象力培养”研讨会综述[A];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5 星河;;试论科幻文学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6 邹敏;;《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考试教材建设之探讨[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7 周洪立;;网络文学的三个发展时期[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全南玧;中国现当代幻想文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生琳;向现实主义艺术真实论的历史告别[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晶;从文学经典到数码影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慧;童话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学斌;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蓉;时间之书——博尔赫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宋贞和;《西游记》与东亚大众文化[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宁;幻想与现实之间:对E.B.怀特三部幻想文学作品的分析[D];安徽大学;2007年
2 李娜;幻想小说中幻想与现实的平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静;镜中镜—米切尔·恩德幻想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钺;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幻想特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晶晶;在幻想与现实之间[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6 金婧;1997:幻想之花初开[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陈洪菊;中国当代儿童幻想小说“幻想人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美红;推开双重世界之门[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健;中日女性作家幻想小说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赵艳敏;审视现实的“第三只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张秋林;塑造“大幻想文学”品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2 ;《火天车》重扛中国幻想文学大旗[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舒伟;中国儿童幻想文学大有可为[N];文艺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秀娟;缺乏现实精神,幻想只能无根飘摇[N];文艺报;2011年
5 曹文轩;让幻想回到文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李苑;幻想小说为何让青少年“疯狂”?[N];光明日报;2011年
7 唐兵;什么不是“幻想文学”[N];文汇报;2003年
8 杨展;让本土的幻想文学腾飞[N];北京日报;2004年
9 高俊杰;全新的幻想文学[N];文艺报;2002年
10 安武林;幻想文学之我见[N];文艺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