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茂铁巯酯制备、电化学还原及自组装修饰的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综述了二茂铁衍生物的性质和应用、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研究,对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和导数循环伏吸法的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总结。并且对自组装膜的结构特点、形成机理、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二茂铁衍生物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所以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化学理论和应用研究。自组装技术在电分析领域也有着巨大的优势。本文设计合成一种二茂铁巯酯化合物,研究了其电化学信息及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信息。用制备的二茂铁巯酯化合物进行电化学还原并自组装修饰电极。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1、设计合成了几种二茂铁衍生物,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这些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2、运用循环伏安、差分脉冲等电化学手段研究了合成的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行为,运用红外差谱的光谱电化学技术进一步研究了二茂铁巯酯在二氯甲烷溶剂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结果显示:发生的是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且结构对于电活性的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行为有较大影响,由于结构的差异,使二茂铁巯酯中的二茂铁基团的氧化和还原峰的电位均发生了正移,说明二茂铁巯酯难于发生氧化而更易于发生还原。
3、研究了二茂铁巯酯化合物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以及还原后自组装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电化学还原是一种有效的还原方法。通过现场红外行为的研究证明了还原后的产物正是二茂铁巯基化合物和羧酸,研究了该种新型二茂铁巯基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电化学还原自组装修饰的电极电化学性质稳定。电化学还原自组装相对于通常的自组装方法来说节省了很多时间。
|
|
|
|
1 |
孙默然;杨丽嘉;杨华;;二茂铁基甲基取代的茚及环戊二烯的合成[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6年14期 |
2 |
胡潇文;曾凡;徐彩虹;;聚二茂铁基硅烷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9年08期 |
3 |
张成如;尹荣鋆;;新法合成3-二茂铁基-2-丁烯酸乙酯[J];化学通报;1988年05期 |
4 |
张文,李逢泽,边占喜,罗美华;二茂铁甲酰基-芳基羟胺B(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5 |
边占喜,王健春,李逢泽;多二茂铁基二氮杂己烷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J];应用化学;1995年02期 |
6 |
吴树林,边占喜,王健春,李逢泽;N,N’-双〔二(二茂铁基)甲基〕乙二胺及其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7 |
马永祥;马春林;;含二茂铁基的酰氧基二-(甲基环戊二烯基)钛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1989年12期 |
8 |
冯志君;吴德林;商永嘉;;新型含噻二唑环的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7年02期 |
9 |
王振民;张洪云;贾汉东;金佩珩;车得基;陈建勋;;1,1’-二[N-(O-氯苯甲酰腙乙基)]二茂铁和它的Cu(Ⅱ),Co(Ⅱ),Zn(Ⅱ)的配合物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1991年02期 |
10 |
王立,程建国,潘杰,封麟先;星形和树枝状二茂铁基聚合物[J];高分子通报;2001年03期 |
11 |
唐红梅;邓科;;二茂铁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12 |
尹瑜;李娟;李志强;;新型1,1′-双乙酰基二茂铁席夫碱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7年03期 |
13 |
师树简,孙利军;二茂铁偶姻衍生物的合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
14 |
马庆云;李玉平;胡波;;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对高氯酸铵的燃烧催化作用[J];火炸药;1989年04期 |
15 |
步修仁;孟庆金;王瑞雪;游效曾;戴安邦;;混合三聚反应及结构的研究——Ⅱ.单核及双核铁混合三聚反应的研究[J];化学学报;1989年03期 |
16 |
张成如;尹荣鋆;王流芳;;二(1'-乙酰基)二茂铁基丙二酮的合成[J];化学试剂;1990年04期 |
17 |
刘贤玉;王久菊;李治军;张丽萍;佟振合;吴骊珠;;4′-(二茂铁基)-2,2′∶6′,2″-三联吡啶钴(Ⅱ)配合物混合价态的电荷转移[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0年05期 |
18 |
孙力强;尹荣鋆;;二茂铁含氮配位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J];化学试剂;1991年05期 |
19 |
关德龄;高睿;高明;;含二茂铁结构单元的新型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8年10期 |
20 |
王倩;侯学会;王敏灿;;新的二茂铁基氮杂环丙醇类手性配体的合成及结构表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