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功能性双乙烯基吡啶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张瑞龙  
【摘要】: 光学材料和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一直处于研究的前沿,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无机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和配位化合物发光材料。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具有良好光学性质的有机配体;与二羧酸依靠分子间弱作用力形成聚合物纳米颗粒;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得到了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综述了配位化合物光学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2.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乙烯基吡啶配体(L),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核磁和质谱进行了表征,得到了两种同质异构的单晶结构L-S1和L-S2。其中构型L-S1的晶体属于四方晶系,I4/a空间群,但是L-S2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通过π-π作用,得到了一种L没有参与配位的复合物Zn2(phen)6L(ClO4)4的单晶,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光学性质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一种分子,分子间作用力不同,构型不同,其光学性质也不同。 3.制备了配体L的纳米晶,对其形貌、生长过程、光学性质以及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证明L的纳米晶为J-聚集体。将配体L与二羧酸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一维纳米结构的聚合物,对纳米颗粒的形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本文以草酸和配体L形成的纳米聚合物(B)为例,探讨了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XRD和选取电子衍射结果表明,B可能是以多晶形成存在的,光谱学数据说明聚合物分子之间的堆积不是通过π-π相互作用,可能是分子间氢键作用。 4.将配体L和d10结构的过渡金属组装,得到了一系列配位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并对其固体光致发光性质与晶体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制备两种形貌不同的配合物纳米颗粒,从金属离子的半径大小和分子间作用力解释了纳米颗粒形貌不同的原因。 以上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配合物和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表明它们在光学材料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鲁锦富;PTA光学性质探讨[J];聚酯工业;2004年03期
2 陈复生,李里特,辰已英三;植物蛋白质凝胶光学性质研究的进展(一)[J];食品科技;2001年02期
3 赵波,祁铁流;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J];物理学报;2001年09期
4 丁迎春;徐明;沈益斌;陈青云;段满益;;γ-Si_3N_4在高压下的光学性质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刘艳玲;谢敏;钟晴;凌瑶;韩立志;;芘修饰芴衍生物PTF的结构和光学性质[J];广东化工;2014年14期
6 张伟达;闵嗣桂;杨涵美;;As-Te硫系膜的光学性质及其热致变化[J];功能材料;1993年01期
7 王连卫,黄继颇,林成鲁,郑玉祥;氧注入损伤对6HSiC光学性质的影响[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1999年03期
8 任玉芳;孟建;;磷化镝与磷化镱的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J];应用化学;1988年03期
9 刘元君;张美娟;黄峥;袁爱华;朱国兴;;金纳米多面体的制备、表征及光学性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阮传德;金奎励;;煤岩光学性质分析及在炼焦中的应用[J];燃料与化工;1994年04期
11 张志文;潘瑞龙;吴杰颖;;新型喹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J];合成化学;2013年06期
12 应加银;冯燕;聂王焰;周艺峰;;4-[2-(9,9-二辛基-9H-芴-2-)乙烯基]苯胺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J];合成化学;2010年01期
13 刘强;肖贵乾;杨秋萍;;Pyrite-结构TiO_2的光学性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年08期
14 姚向东,郝扶影,田玉鹏;一种新型有机染料的合成、表征及光学性质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5 胡波;;磷光三核Cu(I)吡唑配合物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16 杨一军;阚彩侠;刘强春;李光源;;CdS/SiO_2介孔组装体系的光学性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7 连景宝;李星;肖冰;李晓东;孙旭东;;La_2O_2S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08期
18 崔华楠;石建英;戚小莺;;Zn_xCd_(1-x)S的可控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9 陈学贤;盛连根;肖家宁;陈菊芳;;非晶态As_2S_3膜光学性质的光致变化与热致变化[J];无机材料学报;1981年Z1期
20 王浩,赵子强;Cu/CaF_2复合团簇镶嵌薄膜的光学性质[J];真空科学与技术;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琳;庄乃锋;章永凡;陈德贤;陈建中;李俊篯;;纳米氮化镓的制备、光学性质与理论模拟[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继森;王海宇;鄂书林;秦伟平;黄世华;;纳米ZnO微晶的晶格畸变和光学性质[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3 蔡清元;郑玉祥;林崴;张冬旭;张荣君;陈良尧;;硅片、金膜光学性质的变温椭偏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李步洪;谢树森;陆祖康;;测定生物组织光学性质的积分球技术[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王爽;单桂晔;李亚军;刘益春;;ZnO/Au纳米复合物光学性质的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赵海峰;熊万斌;黄晓华;杨成;陈明清;;多响应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与光学性质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7 王云涛;曲江兰;谢镭;李星国;;Mg_2Ni氢化物薄膜的光学性质和电化学阻抗谱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新能源与能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肖波;兰芳;曹聪蕊;江波;;有机-无机分子复合二氧化硅减反膜的结构与光学性质研究[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马国宏;郭立俊;钱士雄;王荣秋;;PPV/C_(60)组合薄膜的制备和光学性质研究[A];第四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9年
10 江国柱;;如何正确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A];第四届西部十二省(区)市物理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须萍;金属/电介质颗粒复合体系的光学性质[D];苏州大学;2004年
2 张玉波;铜基多元半导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董华锋;BiFeO_3的铁电,压电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高尚;纳米尺度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椭偏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郝爱民;Hg系硫化物的高压电学和光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朱爱玲;Pr和Zn/Al掺杂钛酸盐的缺陷、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中南大学;2012年
7 支壮志;嵌入式氧化物制备和物理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白丽娜;掺杂ZnO和In_2O_3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王彦玲;几种多硫二硫烯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探索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张青;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秋云;二氧化铀光学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董艳锋;多孔铝镶嵌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鹏;吡啶盐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冯振豹;Ⅱ-Ⅵ族硫属化合物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聊城大学;2009年
5 冯桂英;硼掺杂对β-SiC光学性质的影响[D];燕山大学;2010年
6 高鸽;氧化锌基纳米材料光学性质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7 徐俞;TiO_2和BiFeO_3薄膜光学及光催化性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陈贤贵;磁性掺杂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光学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吉平;颗粒复合介质的光学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10 张晓荷;含卟啉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及光学性质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