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摘要】:
磁性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是当今纳米新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论文首次利用生物分子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绿色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得到了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还利用原位还原法、共混包埋法、悬浮聚合法等方法分别制备得到了双功能Fe3O4/Se一维纳米板束、Fe3O4/Se/PANI复合材料、双醛淀粉包覆的和聚苯乙烯-丙烯酸包覆的Fe3O4磁性高分子微球。并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葡萄糖为还原剂,葡萄糖酸(葡萄糖的氧化产物)为稳定剂和分散剂,通过绿色化学合成方法制得了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Fe3O4纳米颗粒为反尖晶石结构,平均粒径大小约为12.5 nm,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室温磁饱和强度达到60.5 emu/g,矫顽力和剩磁为零。这种制备方法非常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可能为绿色合成其他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合适的途径。
2.利用Fe3O4纳米颗粒能够吸附SeO32(Se(Ⅳ))离子,无需添加任何交联剂和分散剂,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得均一的新颖的稻草捆样的具有荧光和超顺磁性双重性质的Fe3O4/Se一维纳米板束。结果表明,Fe3O4/Se一维纳米板的长、宽和厚度分别为6-8μm、300-400 nm和50 nm;Fe3O4纳米颗粒在制备双功能纳米复合物过程中可能起到“种子”和催化剂的双重作用;Fe3O4/Se纳米复合物中t-Se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其禁带能隙和电子直接跃迁发生明显的蓝移;Fe3O4/Se一维纳米板束的形成机理可能涉及到Fe3O4/Se纳米球的形成、生长和聚集,以及一维纳米板的形成与自组装。我们所制得的稻草捆样的Fe3O4/Se纳米复合物还可能通过牺牲模板法制备其他具有特殊形貌的双功能纳米材料。例如:Fe3O4/Ag2Se, Fe3O4/Bi2Se3和Fe3O4/CdSe等。这种双功能材料在微电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在水热条件下利用SeO32-氧化苯胺,通过表面原位合成法制得兼具磁性和导电性能的纳米Fe3O4/Se/PANI复合材料。
3.由于淀粉在三氯化铁酸性溶液中可以水解得到还原性糖(葡萄糖),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又以淀粉和三氯化铁为原料,也成功地制备得到了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并通过共混包埋法,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将双醛淀粉包覆在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上,制备出了磁性双醛淀粉复合纳米颗粒,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对复合纳米颗粒固定蛋白能力进行了研究。磁性双醛淀粉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在50 nm-150 nm之间,平均粒径大小约为100 nm,醛基含量约为59.5%,双醛淀粉包裹率约为33.2%,室温饱和磁化强度为29.5 emu/g,没有剩磁和矫顽力,对蛋白的装载率和包封率分别为5.0%和54.4%。这也表明我们制备的产物在药物载体和靶向释药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4.以苯乙烯为硬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利用分散聚合法,以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为磁核,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为高分子壳层,制备得到了单分散、含有羧基的Fe3O4聚苯乙烯-丙烯酸[P(St-AA)]滋性高分子复合微球,并以姜黄素为模拟药物对磁性复合微球载药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制得的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形貌为球形,粒径分布在50 nm-120 nm之间,平均粒径大小约为100 nm;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中聚苯乙烯-丙烯酸的含量和Fe3O4磁性纳米微粒的含量分别约为74%和24.7%;对姜黄素的装载率和包封率分别为2.5%和44.4%;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室温饱和磁化强度为20.2emu/g,没有剩磁和矫顽力。
|
|
|
|
1 |
洪伟良,刘剑洪,田德余,罗仲宽;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中国塑料;2000年05期 |
2 |
舒中俊,漆宗能,王佛松;聚合物阻燃新途径——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殊阻燃性[J];高分子通报;2000年04期 |
3 |
李同年,周持兴;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年01期 |
4 |
王慧菊;1999年中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文摘[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02期 |
5 |
王德禧,李蕴能,李兰,孟丽萍;世界塑料新材料发展概况(2)——纳米复合材料[J];塑料;2000年02期 |
6 |
钟立;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J];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
7 |
F.Mazaleyrat
,L.K.Varga
,秦添艳;铁磁纳米复合材料[J];上海钢研;2002年03期 |
8 |
胡源,汪少锋,宋磊,陈祖耀,范维澄;聚合物/层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4期 |
9 |
刘书惠;《纳米复合材料》[J];稀有金属快报;2003年02期 |
10 |
李新贵,曾剑峰,黄美荣;新型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4年01期 |
11 |
刘立华;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2 |
陈小金,陈宪宏;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
13 |
刘玉东;童明伟;何钦波;;相变蓄冷纳米复合材料的熔解热研究[J];材料导报;2005年08期 |
14 |
陈大柱,何平笙,姚远;高抗冲聚苯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热稳定性及流变性能[J];高分子学报;2005年01期 |
15 |
刘国栋,张留成;聚苯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
16 |
牛余忠;曲荣君;孙昌梅;陈健;;树形大分子/金属配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进展[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6年03期 |
17 |
卢会敏;李小红;徐翔民;张治军;;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6年11期 |
18 |
赵燕;卿宁;孙宁;;聚氨酯/无机刚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进展[J];皮革化工;2006年06期 |
19 |
王强华;;先进的纤维增强纳米复合材料[J];玻璃钢;2006年04期 |
20 |
罗艳玲;田艳;吴石山;沈健;;EVA/MMT-ODA+AU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