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电磁三维数值模拟的多重网格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地球电磁勘探方法在能源及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水文工程地质勘察以及地壳上地幔深部研究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地质勘探目标日益复杂,三维精细结构探测成为迫切需求,导致复杂地下结构的地球物理三维数值模拟在计算效率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就目前地球电磁三维数值模拟的有限差分、有限元法而言,大规模非均匀网格、大的电性差异以及复杂的电性结构等因素,使得最后形成的大型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条件数很差,严重影响着现有迭代解法的收敛速度(如不完全Cholesky共轭梯度法,即ICCG法)。多重网格(MG)方法为近年来计算数学领域发展的新的高效算法,在数学上被证明是求解线性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的最优解法,其收敛速度与网格节点数无关。但由于诸多困难,在地球电磁三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尚极少见。
论文首先针对地球物理中常见的Poisson方程及Helmholtz方程进行了几何多重网格法数值模拟,并与目前应用于电磁三维数值模拟中较好的ICCG迭代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重网格算法收敛速度均与网格节点数或网格尺度无关;而ICCG法的收敛速度则随网格节点数增加迅速减慢。几何多重网格法的计算速度比ICCG法要快数倍,证明了多重网格法三维数值模拟的高效性。
然而以上几何多重网格(GMG)法应用于直流电阻率三维数值模拟遇到很大困难。点源直流电阻率法的数值模拟是一个开域的问题,三维正演中的网格高度非均匀,同时大的电性差异(不连续电性界面)、点电源的奇异性等问题都使得几何多重网格法无法获得其固有的高效性。Zhebel(2006)在其数学系博士论文中改进了传统的几何多重网格法,应用基于矩阵的多重网格法求解带电性差异的直流电阻率三维正演问题,但收效甚微。
代数多重网格(AMG)法近10年发展非常快,在计算流体力学领域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在非均匀网格和物性系数不连续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其固有的收敛性。论文对直流电阻率三维数值模拟的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求解,针对大规模非均匀网格、大的电性差异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实现了电阻率三维数值模拟的代数多重网格算法,并与ICCG法进行系统的比较。大量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AMG算法收敛速度与网格节点数、计算区域、网格精细度、电性差异及模型尺寸等因素基本无关,迭代收敛次数均在7至8次左右,其计算时间随网格节点数增加基本呈较低的线性增长;ICCG法收敛曲线则呈振荡型,受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迭代收敛次数从数百次变化至数千次,计算时间随网格节点数增加呈非线性快速增长。一般大规模网格情况下,单个点源的三维数值模拟,AMG法的计算速度约为ICCG法的3至4倍;对多个点源进行求解时,如21个点电源,AMG方法的计算速度约为ICCG法的9倍,优势将更加明显。
在电阻率三维正演的代数多重网格快速算法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巷道超前探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中。近年来,国内煤矿屡次发生透水矿难,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直流电阻率巷道超前探测面临着迫切的生产需求,然而由于可利用的观测空间有限、巷道掘进面前方异常信号弱以及巷道空腔和旁侧异常体的影响等诸多问题,目前仍是国际上的研究难点。本文在大量地下巷道模型的电阻率三维数值模拟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巷道掘进面前方异常体真实位置与观测得到的视电阻率曲线极值点位置之间的关系,首次给出了定量估计巷道掘进面前方异常体真实位置的预测模型。文中还分析了异常体尺度对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的影响,据此,可以参照理论预测模型,定性推断前方异常体的大小。同时,对巷道旁侧异常体的影响及定位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对巷道超前探测的生产实践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多相介质的有效电导率研究在测井资料定量解释中非常重要,也是建立壳幔深部电导率模型的基础。本文应用电阻率三维数值模拟代数多重网格快速算法,发展了一种新的多相介质有效电导率反演计算方法,在两相介质电导率差异变化很宽(达108)的情况下,大量模型的有效电导率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ElecFEM3D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上述巷道超前探测和多相介质有效电导率计算的应用研究中,均涉及大规模三维网格、大电性差异的大量模型的电阻率三维数值模拟,工作量巨大。因此,电阻率三维数值模拟代数多重网格快速算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文最后研究了大型复系数矩阵的代数多重网格算法并探索其在大地电磁三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代数多重网格(AMG)算法在解大型复数方程组时可以获得了多重网格算法的最优效率,但应用于大地电磁三维数值模拟还需要对AMG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
|
|
|
1 |
谢伟,陈材侃,程尔升;用于曲线坐标生成的多重网格与有限分析法[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
2 |
刘之行,封卫兵;三维区域上的多重网格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12期 |
3 |
卫加宁,王伟沧,皮新明,章社生;一类虚拟边界预条件多重网格并行算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1年01期 |
4 |
葛永斌,吴文权,田振夫;二维波动方程的加权平均隐格式及多重网格算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5 |
欧阳洁;求解跨音速势流的自适应并行多重网格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5年04期 |
6 |
葛永斌,吴文权,卢曦;解二维扩散方程的高精度多重网格方法[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S1期 |
7 |
刘星,卞恩荣,童谷生;非结构网格上二维欧拉方程的多重网格解[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8 |
葛永斌,吴文权,卢曦;求解二维扩散方程的加权平均隐式多重网格方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9 |
田小波,吴庆举,曾融生;弹性波场数值模拟的隐式差分多重网格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1期 |
10 |
冯树常,彭爱和;一个在球面半规则网格上的求解Helmholtz方程的多重网格法[J];气象科技;1994年02期 |
11 |
徐正权;多重网格区域分裂分布式计算[J];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996年01期 |
12 |
纪欢;王宁宁;;二维抛物方程初边值问题的拟多重网格预处理迭代法[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
13 |
李桦,王承尧,王磊;用多重网格TVD方法求解三维高超音速粘性流场[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4 |
石钟慈,许学军;Wilson非协调元的V循环多重网格法[J];中国科学A辑;1999年10期 |
15 |
石钟慈,许学军;非对称不定问题的非协调多重网格法[J];计算数学;1999年04期 |
16 |
刘学强,伍贻兆,夏健;多重网格法在非结构网格中的应用[J];计算物理;2002年04期 |
17 |
曾晓清,吴雄华,王云飞;有限体积法与多重网格法用于提高激波捕捉质量及加速收敛[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1995年01期 |
18 |
曾晓清,吴雄华,王云飞;多重网格法与有限体积法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19 |
黎明,张政;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中的多重网格块修正算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20 |
葛永斌,吴文权,卢曦;基于二维泊松方程六阶紧致格式的多重网格方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