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聚合电解质与界面效应协同控制下碳酸盐的合成及生长机理研究

刘蕾  
【摘要】:本论文首先回顾了生物矿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碳酸盐矿物的仿生矿化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各种影响因素对碳酸盐矿物成核和生长过程的调控作用。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结合界面效应、混合溶剂效应与聚合电解质的协同控制作用,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碳酸钙和羟基氧化铁矿物的控制合成。通过改变矿化反应条件,合成了一系列具备新颖形貌、稳定晶型和复杂构造的无机、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并对其晶型选择、生长机理、形成过程和功能性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所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分别以聚合电解质聚丙烯酸(PAA)和醋酸纤维素(CA)静电纺丝纤维骨架作为晶体生长控制剂和沉积模板,通过调节溶液中PAA的浓度和矿化时间,在单根CA纤维表面上成功制备了由不同结构单元组成的碳酸钙均匀薄膜涂层。碳酸钙在CA纤维骨架上的沉积并未改变其结构形式,却在一定程度上使骨架的硬度得到提高。经过丙酮处理后,首次获得了由微管单元构成的网络状碳酸钙宏观块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PAA的限制生长与CA纤维的模板效应的协同控制在碳酸钙薄膜涂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延长矿化时间使首先形成的碳酸钙薄膜涂层作为二次衬底诱导更小的线状方解石介观晶体的生长。这一研究还进一步证实,无机矿物在有机基质上成核生长时,两者之间较高程度的晶格错配是可以被接受的。 2.将天然植物薄膜引入矿化体系,研究其与混合溶剂和聚合电解质的协同作用对碳酸钙晶体结晶行为的影响。分别以生葱鳞茎内膜和PAA作为离子交换膜和晶体生长修饰剂,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体系中通过双扩散方法进行碳酸钙矿化反应。通过调整植物薄膜的不同表面、PAA浓度、水-乙醇体积比和溶液的初始pH值,成功合成了多种碳酸钙晶体的新颖结构——超长带状、宏观花状、薄膜状、刺球状及梭形等。生葱鳞茎内膜同时作为离子交换膜和沉积界面,可以为具有不同形貌的碳酸钙晶体提供大量成核位点。此外,这种引入生物体系的新奇合成方法也可以扩展到其它无机、无机-有机复合材料控制合成过程。 3.研究了混合溶剂和聚合电解质的协同作用对碳酸钙结晶过程中热力学-动力学竞争平衡的影响。在PSS存在情况下,通过提高水-乙醇混合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实现了碳酸钙晶化过程由热力学控制向动力学控制的转变,并最终表现为目标晶体形貌和晶型的显著变化。成功制备出了一系列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方解石(C)介观晶体和霰石(V)复杂集合体,并捕获到了碳酸钙晶体晶型的转变过程:从纯方解石到方解石占主导的C/V混合物,最后到霰石为主的C/V混合物。因此,利用简单醇类平衡无机晶体结晶过程中热力学-动力学控制,可以对其形貌、晶型及结构组织方式等进行有效的调控。 4.将仿生矿化方法应用于合成碳酸盐以外的功能性无机材料。以聚合电解质PAA为晶体生长修饰剂,温和条件下在气液界面上成功制备了大面积的FeOOH阵列薄膜。随着PAA浓度的增加,FeOOH阵列薄膜组成单元的形貌大致经历一个“薄片-稻穗-分支纤维-完美纤维”变化过程。具有不同微结构的薄膜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疏水性。片状单元构成的薄膜的接触角可以高达163°,使其具备超疏水性。另外,不同的形貌还可以显著影响它对水溶液中Cd~(2+)离子的去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结构对Cd~(2+)离子去除能力最高,可以达到95 %以上(pH = 9.64)。因此,选择合适的前驱物离子,可以通过仿生矿化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出大量具有新颖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贺建,黄运华,张跃,顾有松,纪箴,周成;ZnO纳米电缆的制备、结构和生长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06期
2 于福家;王泽红;韩跃新;;超声波对纳米碳酸钙合成过程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3 施书哲,徐明,黄礼胜,刘云飞,卢都友,吕忆农;ZnO纳米线阵列的侧面生长机理[J];电子显微学报;2005年03期
4 欧军飞;周金芳;杨生荣;;陶瓷薄膜低温水溶液沉积评述[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5 胡寒梅;邓崇海;朱绍峰;孙梅;;八足状PbS树枝晶的水热合成及演变(英文)[J];人工晶体学报;2010年04期
6 苏革,杜金红,范月英,沈祖洪,康宁,成会明;用不同催化剂制备纳米炭纤维的生长机理[J];材料研究学报;2001年06期
7 李峰,戴贵平,白朔,苏革,贺连龙,成会明;气相沉积生长单壁纳米碳管束[J];材料研究学报;2001年05期
8 曹林,梁彦瑜,孔令斌,力虎林;纳米Co(OH)_2/HY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5期
9 马俊;刘华彦;梁锦;陈银飞;;两种重要形貌的碳酸钙的可控合成及生长机理探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0 董树荣,涂江平,张孝彬,王春生,刘茂森;纳米碳管的制备及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1998年05期
11 张旭东;莫来石晶须的生长机理研究[J];陶瓷学报;1998年02期
12 陈艺锋;唐谟堂;;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研究进展[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3 王洪彬;张玉军;张敏;;莫来石晶须研究进展[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4 吴丹;杨湘杰;;镁合金锡酸盐化学转化膜生长过程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8年11期
15 王旭;唐伟;王丽丽;孙坚;蔡晓良;;钛酸酯偶联剂NDZ-401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2期
16 廖光辉;陈冬华;郭玉忠;吕飞;陆威;王洪益;;火焰气相沉积法合成纳米颗粒生长机制及影响因素[J];南方金属;2009年02期
17 刘志宏;张淑英;刘智勇;李玉虎;王娟;;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粉体材料的原理及研究进展[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6期
18 张颖;;纳米WC-Co粉末烧结时的晶粒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J];硬质合金;2010年03期
19 赵铭姝,翟玉春;硼酸铝晶须的生长机理[J];化工冶金;1998年04期
20 王华彬,张学忠,韩杰才,杜善义;自蔓延高温合成氮化硅的生长机理[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娟;孙岚;赖跃坤;聂茶庚;林昌健;;TiO_2纳米线阵列生长机理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2 张泽;;硅、硼纳米线的显微结构及生长机理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吴昊宇;胥明;郑耿锋;;硫化镉纳米线的螺旋位错驱动的缺陷生长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杨武;郭昊;孙看军;裴奔;赵秀丽;于艳;张洁;刘建喜;;聚合电解质修饰表面的润湿性质[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兵;王洪哲;李蕴才;黄亚彬;杜祖亮;;一维钛酸钡纳米线的固相法制备及其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胡征;;碳基纳米管的生长机理、结构调控及功能化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柯丁宁;王立;戴珂;彭天右;;三氧化钨纳米棒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宗福建;李立君;崔晓东;马洪磊;马瑾;张锡健;计峰;肖洪地;;二氧化锡纳米线的生长机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9 胡征;王喜章;吴强;;碳基纳米管的生长机理、结构调控及其功能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谭天;刘毅;宋雪梅;王波;严辉;;热蒸发沉积法制备多足状ZnO及其生长机理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蕾;聚合电解质与界面效应协同控制下碳酸盐的合成及生长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杭弢;镍微纳米针锥阵列材料的电沉积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何承雨;一维纳米材料的生长机理、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沈小双;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自组装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张贵军;聚丙烯酸酯/纳米氧化锡锑复合乳液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透明隔热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陆洪彬;不锈钢表面高性能纳米防护涂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任浩;纳米及表面吸附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贾鑫;飞秒激光制备半导体表面纳米周期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玮;皮肤的纳米生物摩擦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张景红;人工影响天气纳米催化剂粉体的制备与成冰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华;低维纳米超结构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金全;盐辅助固相合成—维纳米材料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3 张竞;一维取向纳米ZnO阵列的制备及其在纳米发电机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杰;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ZnO纳米结构材料及其表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鹏;水热法制备纳米ZnO晶体及其发光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齐俊杰;水溶性刺激响应碳纳米角的制备与表征[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杨微;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8 杜洁;掺杂纳米碳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王艳明;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纳米氢氧化镍的合成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伟;聚合物/氢化钛制备纳米鳞片与复合涂膜防腐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成;纳米:神奇的未来材料[N];人民日报;2003年
2 李斌 沈路涛;纳米离我们并不遥远[N];安徽经济报;2000年
3 天津万科 张存利;“纳米”龙头:办威孚[N];天津工商报;2000年
4 科言;纳米是怎么回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5 记者 李琮;纳米热中竟出伪纳米[N];中国化工报;2000年
6 记者 李琮;纳米其实还没有真正热起来[N];中国化工报;2000年
7 林小春 姜岩;科学家呼吁走出“纳米热”的误区[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全国涂料工业信息中心 魏仁华;纳米将创涂料新辉煌[N];中国化工报;2004年
9 黎昌政;我国科学家首创纳米硫[N];中国矿业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贾书哲;拨开迷雾看纳米[N];中国质量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