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电解质与界面效应协同控制下碳酸盐的合成及生长机理研究
【摘要】:本论文首先回顾了生物矿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碳酸盐矿物的仿生矿化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各种影响因素对碳酸盐矿物成核和生长过程的调控作用。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结合界面效应、混合溶剂效应与聚合电解质的协同控制作用,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碳酸钙和羟基氧化铁矿物的控制合成。通过改变矿化反应条件,合成了一系列具备新颖形貌、稳定晶型和复杂构造的无机、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并对其晶型选择、生长机理、形成过程和功能性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所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分别以聚合电解质聚丙烯酸(PAA)和醋酸纤维素(CA)静电纺丝纤维骨架作为晶体生长控制剂和沉积模板,通过调节溶液中PAA的浓度和矿化时间,在单根CA纤维表面上成功制备了由不同结构单元组成的碳酸钙均匀薄膜涂层。碳酸钙在CA纤维骨架上的沉积并未改变其结构形式,却在一定程度上使骨架的硬度得到提高。经过丙酮处理后,首次获得了由微管单元构成的网络状碳酸钙宏观块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PAA的限制生长与CA纤维的模板效应的协同控制在碳酸钙薄膜涂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延长矿化时间使首先形成的碳酸钙薄膜涂层作为二次衬底诱导更小的线状方解石介观晶体的生长。这一研究还进一步证实,无机矿物在有机基质上成核生长时,两者之间较高程度的晶格错配是可以被接受的。
2.将天然植物薄膜引入矿化体系,研究其与混合溶剂和聚合电解质的协同作用对碳酸钙晶体结晶行为的影响。分别以生葱鳞茎内膜和PAA作为离子交换膜和晶体生长修饰剂,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体系中通过双扩散方法进行碳酸钙矿化反应。通过调整植物薄膜的不同表面、PAA浓度、水-乙醇体积比和溶液的初始pH值,成功合成了多种碳酸钙晶体的新颖结构——超长带状、宏观花状、薄膜状、刺球状及梭形等。生葱鳞茎内膜同时作为离子交换膜和沉积界面,可以为具有不同形貌的碳酸钙晶体提供大量成核位点。此外,这种引入生物体系的新奇合成方法也可以扩展到其它无机、无机-有机复合材料控制合成过程。
3.研究了混合溶剂和聚合电解质的协同作用对碳酸钙结晶过程中热力学-动力学竞争平衡的影响。在PSS存在情况下,通过提高水-乙醇混合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实现了碳酸钙晶化过程由热力学控制向动力学控制的转变,并最终表现为目标晶体形貌和晶型的显著变化。成功制备出了一系列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方解石(C)介观晶体和霰石(V)复杂集合体,并捕获到了碳酸钙晶体晶型的转变过程:从纯方解石到方解石占主导的C/V混合物,最后到霰石为主的C/V混合物。因此,利用简单醇类平衡无机晶体结晶过程中热力学-动力学控制,可以对其形貌、晶型及结构组织方式等进行有效的调控。
4.将仿生矿化方法应用于合成碳酸盐以外的功能性无机材料。以聚合电解质PAA为晶体生长修饰剂,温和条件下在气液界面上成功制备了大面积的FeOOH阵列薄膜。随着PAA浓度的增加,FeOOH阵列薄膜组成单元的形貌大致经历一个“薄片-稻穗-分支纤维-完美纤维”变化过程。具有不同微结构的薄膜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疏水性。片状单元构成的薄膜的接触角可以高达163°,使其具备超疏水性。另外,不同的形貌还可以显著影响它对水溶液中Cd~(2+)离子的去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结构对Cd~(2+)离子去除能力最高,可以达到95 %以上(pH = 9.64)。因此,选择合适的前驱物离子,可以通过仿生矿化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出大量具有新颖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
|
|
|
|
1 |
贺建,黄运华,张跃,顾有松,纪箴,周成;ZnO纳米电缆的制备、结构和生长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06期 |
2 |
于福家;王泽红;韩跃新;;超声波对纳米碳酸钙合成过程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
3 |
施书哲,徐明,黄礼胜,刘云飞,卢都友,吕忆农;ZnO纳米线阵列的侧面生长机理[J];电子显微学报;2005年03期 |
4 |
欧军飞;周金芳;杨生荣;;陶瓷薄膜低温水溶液沉积评述[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
5 |
胡寒梅;邓崇海;朱绍峰;孙梅;;八足状PbS树枝晶的水热合成及演变(英文)[J];人工晶体学报;2010年04期 |
6 |
苏革,杜金红,范月英,沈祖洪,康宁,成会明;用不同催化剂制备纳米炭纤维的生长机理[J];材料研究学报;2001年06期 |
7 |
李峰,戴贵平,白朔,苏革,贺连龙,成会明;气相沉积生长单壁纳米碳管束[J];材料研究学报;2001年05期 |
8 |
曹林,梁彦瑜,孔令斌,力虎林;纳米Co(OH)_2/HY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5期 |
9 |
马俊;刘华彦;梁锦;陈银飞;;两种重要形貌的碳酸钙的可控合成及生长机理探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
10 |
董树荣,涂江平,张孝彬,王春生,刘茂森;纳米碳管的制备及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1998年05期 |
11 |
张旭东;莫来石晶须的生长机理研究[J];陶瓷学报;1998年02期 |
12 |
陈艺锋;唐谟堂;;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研究进展[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3 |
王洪彬;张玉军;张敏;;莫来石晶须研究进展[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4 |
吴丹;杨湘杰;;镁合金锡酸盐化学转化膜生长过程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8年11期 |
15 |
王旭;唐伟;王丽丽;孙坚;蔡晓良;;钛酸酯偶联剂NDZ-401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2期 |
16 |
廖光辉;陈冬华;郭玉忠;吕飞;陆威;王洪益;;火焰气相沉积法合成纳米颗粒生长机制及影响因素[J];南方金属;2009年02期 |
17 |
刘志宏;张淑英;刘智勇;李玉虎;王娟;;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粉体材料的原理及研究进展[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6期 |
18 |
张颖;;纳米WC-Co粉末烧结时的晶粒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J];硬质合金;2010年03期 |
19 |
赵铭姝,翟玉春;硼酸铝晶须的生长机理[J];化工冶金;1998年04期 |
20 |
王华彬,张学忠,韩杰才,杜善义;自蔓延高温合成氮化硅的生长机理[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