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幔条件下Si和Mg在MgsiO_3钙钛矿单晶中扩散的实验研究
【摘要】:MgSiO_3钙钛矿是地球内部下地幔中最丰富,最重要的矿物。它的蠕变决定着下地幔的流变性质。实验测量元素在MgSiO_3钙钛矿中的扩散系数是理解这些性质最直观最可靠的物理量。由于下地幔的高温高压条件,所以到目前为止MgSiO_3钙钛矿中元素扩散系数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对Si和Mg的扩散研究还存有很大争议。本文利用安装在日本冈山大学地球物质科学研究所的川井型(Kawai-type)多砧高压实验装置,在25GPa和1400-1800oC的条件下,首次同时测得了Si和Mg在MgSiO_3钙钛矿单晶中的晶格扩散系数(体积扩散系数)。结果显示Si和Mg在MgSiO_3钙钛矿中具有相似的扩散系数并且是各向同性的,从而证实了Mg也是MgSiO_3钙钛矿中扩散速率最慢的元素。与大多数其他硅酸盐矿物中Si是扩散速率最慢的元素的情况不同,这一结果表明下地幔的流变性质不仅仅由Si扩散速率控制,而很可能是由Si和Mg的扩散速率共同控制。并结合前人在其他钙钛矿类材料中的扩散研究,给出了Si和Mg在MgSiO_3钙钛矿中的扩散模型。另外,我们在下地幔条件下首次合成了一种烧绿石结构新相MgZrSi_2O_7 ,烧绿石型结构的矿物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在材料领域有很广泛的研究,该相可能在极端条件下具有稳定性而在材料领域有潜在应用。本文的主要工作有:
1.MgSiO_3钙钛矿单晶的合成:由于高温高压的条件,合成大颗粒钙钛矿单晶是非常困难,实验失败率非常高。但是高质量单晶是研究单晶中扩散系数的基础。我们利用川井型多砧高压装置和本实验室Shatskiy等人的技术经过多次实验在25 GPa和1500 oC条件下合成一批MgSiO_3钙钛矿单晶,并经过了微区X射线衍射分析的确认。
2. Si和Mg在MgSiO_3钙钛矿单晶定向和扩散实验利用旋进式X射线照相机选取高质量的MgSiO_3钙钛矿单晶并沿着a,c轴定向,接着经过切割、剖光得到光滑的、与a, c轴垂直的面,利用激光沉淀仪器在晶面进行富含29Si和25Mg同位素镀层。然后利用川井型多砧高压装置在25GPa和1400-1800oC的温度下进行Si和Mg的扩散实验,利用次级离子质谱仪(SIMS)测量扩散数据,并通过拟合扩散数据得到Mg和Si的扩散系数。结果显示Mg和Si在MgSiO_3钙钛矿中具有相同的扩散系数。这是首次在实验中得到该结果。对进一步认识下地幔蠕变机制和理论模拟研究下地幔流变性质打下了很好的实验基础。
3.下地幔条件下MgZrSi_2O_7烧绿石新相的合成和标定在25 GPa和15000C的下地幔条件下合成了一个烧绿石新相MgZrSi_2O_7 ,并对该相进行了参数标定。粉晶X射线衍射仪和Rietveld方法的精修的结果显示合成的新相为烧绿石结构(空间群Fd-3m,立方晶系), a轴长为a = 9.2883(1) A,结构参数x = 0.4295(4)。EPMA分析的结果确认了新相的组成为MgZrSi_2O_7。与其他A3+2 B3+2O7型烧绿石材料不同的是A~3+位置上的阳离子被不同的离子(Mg~2+和Zr~4+)离子以1:1的比例占据。A、B半径比值高达2.22,说明新烧绿石相可能在极端条件下保持结构稳定性,在材料中有潜在的应用。4.Si和Mg在MgSiO_3钙钛矿单晶中的扩散模型
由于Mg在MgSiO_3钙钛矿中扩散情况与其他矿物不同,并不是比Si快几个量级,而是扩散速率与Si相似。我们从钙钛矿的结构特点出发,首次给出了下地幔条件下Si和Mg在MgSiO_3钙钛矿中的扩散模型。在这个扩散模型中,不同原子在钙钛矿中的扩散是相互联系的,Mg的扩散需要Si和O相连的空位形成的低阻碍。由于要保持系统电荷平衡和缺陷结构的重复,在每个循环中Si和Mg都跃迁了一次,可以解释Si和Mg具有相似扩散系数的结果。而O至少需要跃迁两次,由于O空位是大量存在的,O还可能有其他的跃迁,因此O在钙钛矿中的扩散系数远远高于Si和Mg。该模型解释了下地幔条件下Si和Mg在MgSiO_3钙钛矿扩散相似的实验结果,说明这一模型在高温高压条件钙钛矿结构中同样适用。
|
|
|
|
1 |
黄金海,王英珍,肖锡治,张健,鄢明华;检测鸡慢性呼吸道病抗体ELISA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年02期 |
2 |
石旺舟;;过渡金属掺杂BaTiO_3的磁性研究进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3 |
申泽骧;非线性光学晶体的高压拉曼散射研究(英文)[J];高压物理学报;2000年02期 |
4 |
刘粤惠,陈旭明;SrTiO_3基钙钛矿结构X射线衍射谱特征[J];矿物岩石;2003年04期 |
5 |
廖家轩,杨传仁,张继华,陈宏伟,符春林,唐章东,冷文建;射频磁控溅射Ba_(0.6)Sr_(0.4)TiO_3薄膜表层结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6 |
陆兵;王贵;张世亮;麻永林;李保卫;费广涛;;(La_(0.52)Gd_(0.15))Sr_(0.33)MnO_3多晶颗粒的磁热效应(英文)[J];功能材料;2006年02期 |
7 |
丁栋舟;任国浩;;LuAlO_3∶Ce闪烁晶体的研究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2期 |
8 |
祝时坚;戴明星;周千学;刘长征;;WO_3掺杂的La_(2/3)Sr_(1/3)MnO_3电输运与磁电阻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1期 |
9 |
付强;楚玉彪;常海波;;水热方法合成钙钛矿型LaCrO_3复合氧化物及光催化性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0 |
岳彩霞;李爱君;侯登录;;SrRuO_3样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
11 |
刘育芳;廖运文;毛丽君;李伟;张林慧;姜宁;;(1-x)Bi_(0.5)(Na_(0.8)K_(0.2))_(0.5)TiO_3-x(Bi_(0.1)La_(0.9))FeO_3无铅压电陶瓷的微结构与电学性能的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2 |
连贵君,李美亚,康晋峰,郭建东,孙云峰,熊光成;钙钛矿结构氧化物薄膜的外延生长[J];物理学报;1999年10期 |
13 |
唐涛,曹庆琪,谷坤明,张世远,都有为;La_(1-x)Ag_xMnO_3多晶非均匀颗粒系统的巨磁电阻效应[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4 |
冯明,赵书华,李娜,刘梅,李海波;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_3纳米晶的制备及表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5 |
马春兰;;钙钛矿结构材料SrHfO_3的电子结构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6 |
朱维婷;任清褒;马松华;焦正宽;;CaCu_3Ti_4O_(12)外延薄膜的巨介电常数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17 |
张晓霞;刘红艳;贾艳华;王淑娟;肖莲萍;刘允涛;孔文君;;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LaMn_(0.9)Mg_(0.1)O_3的磁熵效应[J];吉林地质;2007年01期 |
18 |
董抒华;刘俊成;许珂敬;;基于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LaFe_(1-x)Zr_xO_3纳米晶的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6期 |
19 |
单文娟;杨佳丽;杨利花;;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氧化碳黑的活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9期 |
20 |
丁士华,周佑谟,姚熹;异价离子替位对PZN-PT系铁电陶瓷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