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酶和团簇等复杂构型空间的路径优化

冯燕  
【摘要】:计算化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对生物和化学体系进行理论计算和模拟,可以非常明确和直观地研究各种体系的稳定结构和反应机理。计算化学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催化和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 生命科学已经成为一门实验、计算、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生物体内,每秒钟要进行成万上亿次的生物化学反应。如此繁多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能在生物体内有条不紊的进行,取决于两大条件的保障:能源保障:ATP和生物催化剂保障:酶。其中酶是保证生物化学反应有序进行的因素,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高效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它能显著地催化各种生化反应过程,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酶反应机理的研究主要是探讨酶作用高效率的原因以及酶反应的重要中间步骤,是当代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来,三维酶结构的解析技术和基因工程,如点突变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得人们对酶的结构有了原子水平的了解,据此推测出酶的催化原理,并对酶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不过,如何区分不同的酶反应机理,哪些氨基酸残基对催化反应有贡献,酶的结构与其催化功能是如何相关的,过渡态、中间物的结构如何,酶催化的反应路径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还不是实验所能完全能解决的。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成为解释,补充实验数据的强有力的手段。特别对于酶反应的计算机模拟,它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对反应的细节进行实时俘获。 本论文第一部分的工作利用了QM/MM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克氏锥虫唾液酸转移酶的催化机理。首先利用NEB的方法获得了反应的最低能量路径和过渡态。平衡后的天然态酶TcTs与底物α-(2,3)-唾液酸-乳糖复合物的结构表明:与其它保持型的糖苷水解酶一样,氨基酸残基Asp59,Tyr342和Glu230与底物的相对位置以及关键原子间距离符合他们作为酸碱催化剂的要求。关键的原子间距离沿最低能量路径的变化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Glu230靠近Tyr342,它们之间的氢键距离变短,Tyr342将质子转移给Glu230,增强了Tyr342酚氧负离子的碱性,更有利于Tyr342亲核进攻糖苷键。同时,Asp59作为酸,提供质子给糖苷键断裂后的离去基团。过程中,伴随着唾液酸的单糖糖环从扭曲的船式构象向松弛的椅式构象的转变,从而更有利于稳定生成的共价唾液酸-酶中间产物。第二步,唾液酸从共价中间产物转移到β-半乳糖基受体分子则是上一反应的逆反应。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推测的乒乓双置换酸碱催化的机理一致,是对实验结论的有力支持。 第二部分的工作是对模型势——Morse势的多维势能面的探索,讨论了势函数作用程对团簇构型的影响。团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一直是一个异常活跃的领域。对于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索和解释气相到凝聚相过渡的本质以及金属催化,燃烧过程,晶体生长、成核和凝固、相变、溶胶、薄膜形成和溅射,宇宙起源的本质等,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开发超导材料、高效率催化剂等。由于团簇的尺寸效应,由团簇制造和发展的特殊性能的新材料具有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本文中通过动态格点搜索算法,搜索到了Morse团簇(161≤N≤240)的可能的全局最小结构(ρ0≥3.0),得到了这个尺寸范围内不同的势函数作用程下的幻数结构。从0K温度下的“相图”可以看出全局最优结构随团簇尺寸N和作用程ρ0的变化情况:随粒子间相互作用程的减小,全局最优结构从无序结构演变到二十面体结构,再到应力较小的十面体,最后是无应力的密堆积的结构。在中等相互作用程时,Mackay二十面体要比anti-Mackay二十面体更稳定。与N≤160的团簇最优结构相比,这个范围内的尺寸效应对结构的影响则变得很小。Morse团簇的全局最优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结构数据库,在判定其他原子或分子团簇的全局最优结构时可以作为参考数据库,同时借此可以了解多维势能面的一般特征。这些结构数据库将会对从事气相团簇研究实验工作者和从事团簇全局优化的课题组有重要的帮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志刚;陈耀桦;文玉华;朱梓忠;;(C_(60))_N团簇稳定结构的遗传算法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2 刘振永;任世伟;孙敬伟;;14粒子Gupta团簇的3次融化现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李来才,吕申壮;NH_3·(H_2O)体系中氢键的理论计算[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4 李光,温元凯;部分柔性的核酸双螺旋构象的模型化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1991年01期
5 陈如栋;若干有机分子构象的前线轨道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6 郑仲承;;DNA结构的多态性[J];生命的化学;1993年03期
7 梁宏,宋仲容,周永洽,申泮文;血清白蛋白的构象研究Ⅳ.pH诱导HSA构象变化的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4年06期
8 林东海,沈联芳,缪希茄,毛希安,叶朝辉;蛋白质溶液构象的核磁共振计算方法研究[J];波谱学杂志;1995年02期
9 唐时幸;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与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1995年04期
10 刘春蕴,尹玉英,程纪原;测定条件对旋光方向的影响[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01期
11 叶世勇,沈良骏;一种链分子构象完全计算方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12 仉红刚;蛋白质芯片的制备技术研究[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年04期
13 左春英,丁言镁,王建华;微波的生物非热效应的机理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4 毛双,周宏伟,李来才;N_2H_4异构化和构象变化的量子化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5 王山杉;李琳;李冰;;磁场对酶学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年10期
16 许向华;商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Ni_n团簇的基态结构和性质[J];潍坊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7 姜海荣;宋丽军;肖建;江英;张静;陈计峦;;超临界二氧化碳条件下LOX酶分子的特性及其构象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8 韩小静;王音;林正喆;张文献;庄军;宁西京;;团簇异构体生长概率的理论预测[J];物理学报;2010年05期
19 王克栋;关君;朱川川;刘玉芳;;从头计算研究CH_3C(O)OSSOC(O)CH_3的构型和能量[J];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20 王建英;;生物大分子振动和构象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羽翔;张庆利;都鲁超;汪力;;纳米颗粒尺寸效应对羧基在TiO_2纳米晶体表面键合形态的影响[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成正华;向晖;;某工程转换层梁斜裂缝机理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3 陈少华;王自强;;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尺寸效应[A];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与力学论文集[C];2001年
4 胡宗球;祝心德;丁瑜;吴宇;胡学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构象及成键特性的理论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蔚然;张洁;宛新华;梁德海;周其凤;;两亲性刚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和界面上的自组装[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6 刘家福;林东海;;大鼠L-PGDS结构和生物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任志勇;曾希果;张国宝;杨小震;马德柱;余守志;;含羧基聚氨酯多给体多受体氢键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强;杨庆;;尺寸效应对岩体破坏的影响[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强;杨庆;;尺寸效应对岩体破坏的影响[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洪;杜林方;;几种盐类对光系统Ⅱ33 kD锰稳定蛋白溶液构象的影响[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燕;酶和团簇等复杂构型空间的路径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晓青;Ti-Zr基团簇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温俊青;Ⅷ簇元素基混合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磁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李贵发;针对液态金属结构遗传性的铝团簇演变特性的计算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赛琳伟;基于遗传算法的团簇结构全局搜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宋秀丹;含贵金属的水合团簇结构与振动频率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玲;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He在金属中的行为以及金属团簇结构、生长动力学过程[D];复旦大学;2005年
8 马德明;砷化镓材料的团簇及其光电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9 姚长宏;铝团簇微观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郑伟;微体积成形工艺的数值建模及尺寸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艳;支撑钴团簇熔化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新疆大学;2010年
2 陈楚;分子动力学模拟金属团簇的预熔化[D];新疆大学;2006年
3 赵荟艳;铁钴镍团簇的氮掺杂效应和金团簇结构演化的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伟超;碱金属含氮化合物二元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高从花;镍合金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6 苗德壮;二元碳合金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D];山东大学;2010年
7 邱宇;分子动力学结合不同势研究Ir团簇熔化性质[D];新疆大学;2008年
8 陈永静;社会情感优化算法在团簇结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代小红;Co_(n-x)Mn_x(n=0-9,x=0-9)团簇的结构演化和电磁性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陈莉莉;掺杂铝团簇吸附氧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命不只两比特[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本报驻京记者 江世亮;迎接生物数学时代的到来[N];文汇报;2002年
3 白毅;抗Hp药物设计重要靶点晶体结构被解析[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记者 梁韶辉;河北金环钢构客场大捷[N];河北日报;2006年
5 福建中医学院 李西海梁文娜;中药复方研究的虚拟空间[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郑青;生物信息学唱主角[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记者 梁韶辉;河北金环钢构两连胜[N];河北日报;2006年
8 赵玉英;什么是“胶原酶”[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王孝建 郝海涛 本报记者 李媛媛;与“毒”较量的女防护专家[N];中国国防报;2011年
10 余海若;征服癌症的艰辛历程[N];大众科技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