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研究

李海涛  
【摘要】:银行间货币市场是我国利率自由化进程中的重要建设部分,其作用在于消除社会体系中资金分布的不平衡现象,提高资金作为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成熟的银行间货币市场还能够为货币当局的宏观调控政策操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并且通过银行间货币市场中的各种利率价格对政策调控的反应及时反馈调控的有效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完全脱离行政管制,由市场主体自主议价决定,已经能够有效反应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的运行状况。但由于我国利率体系尚未完全市场化,商业银行作为银行间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机构,其投融资行为尚存在一定的软约束性,这造成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只能代表局部性均衡,不能代表整个社会体系资金供求均衡的状态。由于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体制不健全,导致其市场整体的利率走势仍然受制于金融市场中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使得基准利率地位无法确定存在多头利率基准的现象,从而使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管理和金融产品定价等业务因为没有统一的权威基准而无法有效开展。另一方面,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波动也会受到央行政策调控的显著影响,从而给市场主体的资产负债管理造成冲击。本文从银行间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动态行为出发,分析目前银行间货币市场各个利率体系的基准性以及央行在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下其决策行为的量化特征。 本文以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行为特征以及货币政策运行状态的量化分析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了偏t分布下的GARC H模型、基于变差理论的波动率计算模型、非平稳利率选择模型、非平稳因子分析法以及数据挖掘等量化分析方法,结合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实际情况和央行在宏观审慎下的货币政策的操作情况,对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的短期利率的基准性水平、价格走势和波动特征以及央行动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定期存贷款利率的调控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市场主体准确把握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短期利率走势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行为,为机构投资者的金融产品的定价、利率风险管理以及套期保值等业务操作提供参考基准,同时也为央行通过在银行间货币市场进行交易以引导和控制短期利率价格走势提供理论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程国洪;发展货币市场 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计划与市场;1996年08期
2 马千宇;;净回笼不改宽松局面 低利率保持稳定水平——货币市场回顾与展望[J];国际金融;2009年03期
3 魏征;WTO对我国银行利率形成机制的冲击及其对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陈向阳,廖进中;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干预机制探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5 王勇;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货币市场发展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谭雅玲;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及影响(下)[J];中国金融;1994年08期
7 张小兵,乐永强;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力影响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张超英;;资产证券化对货币市场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5年02期
9 陈可;;美日短期利率系统的比较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山岗;理论短波[J];特区经济;1995年05期
11 傅一书;我国融资中介机构亟待发展[J];财经科学;1996年02期
12 王献军;关于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13 顾晓春;加速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04期
14 张锐;信息:新经济时代的“鼠标”[J];统计与决策;2000年09期
15 李亮;浅析货币市场发展中各子市场的发展[J];北京经济了望;2000年S1期
16 江松伟;货币市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17 成思危;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J];经济界;2002年04期
18 丁君风,施国庆;货币信用与中国股票市场资金供给相关性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9 孙蔚;;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联性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06期
20 泽尔达;;货币市场应与资本市场均衡发展[J];中国金融家;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陈希敏;;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结机制问题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劳以强;;谈我国银行集团的组建问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3 田素华;;美国经济非均衡收敛与中国的对策[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4 章嘉琳;;美国利率、经济走势及对华经贸政策[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邱询昱;赵帆;;美联储中性货币政策特点及运行实效[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贾德奎;;透明度与政策有效性——基于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的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杜军;;费雪负债-通货紧缩理论在日本的政策实践[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谢国梁;;美国经济将维持良好增长势头[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安德鲁·蒂顿;莫妮卡·富恩特斯;;美国贸易出口缺口的情况分析[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炜;乐欢;;我国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的比较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涛;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曹煦;货币市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3 李晔;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利率动态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马庆魁;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于瑾;利率期限结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于延超;利率衍生证券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喻鑫;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杨新松;中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张丽娟;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茂彬;基于SVJD动态扩展模型的中国固定收益证券定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翠艳;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一凡;基于区制转移模型的短期利率动态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晶晶;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与借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陈燕;中国短期利率非线性动态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胡小妹;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及其联结[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全丽萍;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陈景雄;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刘斐;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联性分析[D];河南大学;2001年
9 李嘉;Shibor在我国货币市场中基准地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张志刚;论我国金融机构间同业市场的完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 王一萱 屈文洲;我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连通问题研究[N];证券时报;2005年
2 记者 王媛 编辑 杨刚;6月公开市场净投放概率大 货币市场资金面有望舒缓[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成思危;发展中国货币市场的战略思考[N];科技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郭茹;央票利率渐成货币市场基准利率[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记者 王青萍;纵论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N];中国信息报;2002年
6 江志流;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N];金融时报;2001年
7 淄博商行 于孝敏 张振平;中小金融机构如何涉足货币市场[N];海南特区科技报;2000年
8 田明玲 杨军;城市商行的必然选择[N];金融时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秦媛娜;IPO未动 机构提前融资备料[N];上海证券报;2009年
10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年内首次注资货币市场日 央行“加码”量化宽松政策[N];上海证券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