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冷却原子阱方法检测痕量稀有气体同位素
【摘要】:放射性同位素痕量分析是地质断代、环境安全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重要分析手段。在分析技术和同位素种类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氪-81(半衰期23万年,同位素丰度1×10-12)主要由宇宙射线产生于大气层上部,对于5-100万年的水和冰样品的测年应用十分理想;氪-85(半衰期10.8年,同位素丰度2×10-11)是核裂变产物。这两种同位素都可以应用于对不同年代范围的地下水再生、转移和循环的研究。但是对于能否从少量的环境样品中检测出痕量的同位素原子,仍是技术上的一大挑战。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建立了一套原子阱痕量分析的实验装置,实现了对氪同位素单原子水平的囚禁和检测。通过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增加了原子束流强度,提高了原子囚禁的俘获速率。为改进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的定量检测能力,提出了基于激光共振猝灭方法的定标方法,并通过对天然氪样品中同位素丰度的检测进行了检验。同时,在本工作中,还发展了激光锁频和精密光谱测定技术,被应用于建立高精密的光腔衰荡光谱技术方法,并开展了H2分子高精密光谱学研究,获得了迄今最精密(4ppb)的H2分子电四极矩振转跃迁。
以下是本论文各章节的内容安排:
第一章介绍氪原子放射性同位素的痕量检测方法,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主要实验技术。
第二章介绍本实验室搭建的原子阱痕量分析装置,对原子冷却和囚禁装置的改进,在增强原子束流强度、提高原子俘获速率等方面的实验测试和结果。
第三章介绍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检测样品的实验方案,激光共振猝灭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测试结果。最后,对本实验方法以及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第四章介绍所发展的高精度、高灵敏的光腔衰荡光谱技术,以及对H2O和H2分子在795nm附近的高精密光谱测量工作。
|
|
|
|
1 |
张青龙,沈毅,李真,吴国友;纳米级金红石相二氧化钛晶胞数原子数和晶面原子数的计算与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04期 |
2 |
孙永明;漆尧平;;纳米级方解石结构参数的表征[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年01期 |
3 |
张天若;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关于挑战题枝蔓烃[J];化学教育;1995年10期 |
4 |
王福荣;法定计量单位简介[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3年03期 |
5 |
李闯;曾宪波;闫坤坤;彭黎;彭平;;Cr原子数分数对β_0-Ti_(50)(Al_(50-x)Cr_x)稳定性和弹性性质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6 |
丽亚波娃;许印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想[J];化学通报;1953年06期 |
7 |
王仰之;新颖大型双金属原子基团已合成[J];化学世界;1988年01期 |
8 |
毛振伟,李凡庆,左健,卢江,谭舜,张庶元;GaAs衬底上Ga In_(1-x)P膜的电子探针X射线波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3年06期 |
9 |
胡建国,景昀,缪桂韶;硅烷含硫原子数对NR硫化胶性能的影响[J];特种橡胶制品;1999年04期 |
10 |
周纪田;;关于“克原子”和“克分子”概念的讲授——和李俊彬同志商榷[J];化学通报;1960年08期 |
11 |
高英奇,倪哲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Ⅰ.有关石墨炉原子吸收信号形状的理论[J];分析试验室;1983年06期 |
12 |
孙国耀,刘惠周,陈昌远;Si_6和Si_(10)微集团结构的X_α-SW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13 |
肖绪洋;程正富;;纳米铜团簇稳定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4 |
閻德环;原子核电四极矩与化学键[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63年00期 |
15 |
周象咸;双滤膜过滤气球法测矿井中的氡及其子体[J];云南冶金;1977年05期 |
16 |
贾忠江,于仲权,韩铠;流动相离子色谱中连多硫酸盐的容量因子与硫原子数的关系[J];色谱;1990年06期 |
17 |
;含硫硅烷中硫原子数对天然橡胶硫化胶性能的影响[J];有机硅材料;1999年06期 |
18 |
刘霞,陈敬中,韩炜;纳米级蒙脱石晶胞参数计算与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3年05期 |
19 |
范爱国;;含少量Cu和Y的Mg合金[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3期 |
20 |
刘桂海;浅谈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