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激光冷却原子阱方法检测痕量稀有气体同位素

程存峰  
【摘要】:放射性同位素痕量分析是地质断代、环境安全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重要分析手段。在分析技术和同位素种类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氪-81(半衰期23万年,同位素丰度1×10-12)主要由宇宙射线产生于大气层上部,对于5-100万年的水和冰样品的测年应用十分理想;氪-85(半衰期10.8年,同位素丰度2×10-11)是核裂变产物。这两种同位素都可以应用于对不同年代范围的地下水再生、转移和循环的研究。但是对于能否从少量的环境样品中检测出痕量的同位素原子,仍是技术上的一大挑战。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建立了一套原子阱痕量分析的实验装置,实现了对氪同位素单原子水平的囚禁和检测。通过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增加了原子束流强度,提高了原子囚禁的俘获速率。为改进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的定量检测能力,提出了基于激光共振猝灭方法的定标方法,并通过对天然氪样品中同位素丰度的检测进行了检验。同时,在本工作中,还发展了激光锁频和精密光谱测定技术,被应用于建立高精密的光腔衰荡光谱技术方法,并开展了H2分子高精密光谱学研究,获得了迄今最精密(4ppb)的H2分子电四极矩振转跃迁。 以下是本论文各章节的内容安排: 第一章介绍氪原子放射性同位素的痕量检测方法,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主要实验技术。 第二章介绍本实验室搭建的原子阱痕量分析装置,对原子冷却和囚禁装置的改进,在增强原子束流强度、提高原子俘获速率等方面的实验测试和结果。 第三章介绍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检测样品的实验方案,激光共振猝灭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测试结果。最后,对本实验方法以及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第四章介绍所发展的高精度、高灵敏的光腔衰荡光谱技术,以及对H2O和H2分子在795nm附近的高精密光谱测量工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青龙,沈毅,李真,吴国友;纳米级金红石相二氧化钛晶胞数原子数和晶面原子数的计算与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04期
2 孙永明;漆尧平;;纳米级方解石结构参数的表征[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年01期
3 张天若;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关于挑战题枝蔓烃[J];化学教育;1995年10期
4 王福荣;法定计量单位简介[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3年03期
5 李闯;曾宪波;闫坤坤;彭黎;彭平;;Cr原子数分数对β_0-Ti_(50)(Al_(50-x)Cr_x)稳定性和弹性性质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丽亚波娃;许印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想[J];化学通报;1953年06期
7 王仰之;新颖大型双金属原子基团已合成[J];化学世界;1988年01期
8 毛振伟,李凡庆,左健,卢江,谭舜,张庶元;GaAs衬底上Ga In_(1-x)P膜的电子探针X射线波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3年06期
9 胡建国,景昀,缪桂韶;硅烷含硫原子数对NR硫化胶性能的影响[J];特种橡胶制品;1999年04期
10 周纪田;;关于“克原子”和“克分子”概念的讲授——和李俊彬同志商榷[J];化学通报;1960年08期
11 高英奇,倪哲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Ⅰ.有关石墨炉原子吸收信号形状的理论[J];分析试验室;1983年06期
12 孙国耀,刘惠周,陈昌远;Si_6和Si_(10)微集团结构的X_α-SW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13 肖绪洋;程正富;;纳米铜团簇稳定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4 閻德环;原子核电四极矩与化学键[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63年00期
15 周象咸;双滤膜过滤气球法测矿井中的氡及其子体[J];云南冶金;1977年05期
16 贾忠江,于仲权,韩铠;流动相离子色谱中连多硫酸盐的容量因子与硫原子数的关系[J];色谱;1990年06期
17 ;含硫硅烷中硫原子数对天然橡胶硫化胶性能的影响[J];有机硅材料;1999年06期
18 刘霞,陈敬中,韩炜;纳米级蒙脱石晶胞参数计算与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3年05期
19 范爱国;;含少量Cu和Y的Mg合金[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3期
20 刘桂海;浅谈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铁英;龙兴贵;汪俊;侯氢;吴仲成;彭述明;罗顺忠;;金属Ti中He泡引起的缺陷行为[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2 王军民;王彦华;杨海菁;闫树斌;耿涛;张天才;彭堃墀;;磁光阱和偏振梯度冷却系统中冷原子数及等效温度的测量[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龙开明;刘雪梅;杨天丽;汤磊;刘钊;付中华;迮仁德;;钚材料生产时间测定技术研究[A];首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潘笃武;;原子的激光致冷和陷俘研究的历史[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曾亮;林宇;刘正东;;微激射器腔场量子相位的双稳演化特性[A];第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选[C];1998年
6 王深义;朱雷;王培南;李郁芬;;C_(60)团簇的激光脱附飞行时间质谱研究[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7 张蓬洲;;~(13)C-NMR和~1H-NMR波谱联合用电子计算机解析方法的研究(用于石油重质馏份的结构分析)[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8 谢勇辉;戴家瑜;林传富;;被动型氢原子钟的原子准直和选态研究[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杨以纲;;原子注入细胞损伤机理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10 陈萍;;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临床应用[A];第二届全国核素显像及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耿彪;一类混沌系统中原子隧穿的相干操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凤艳艳;几种稀土原子离子的能级自然辐射寿命测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彬;耦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腔系统的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王欣;氮原子簇合物及蓝移型氢键的量子化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李星;利用原子系综产生压缩及纠缠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戴木;亚单层薄膜形核生长动力学的计算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成西会;铜铝双金属团簇电子性质及铜金属团簇吸附自由基CH_2和CH_3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邬汝宽;多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相关课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于帅芹;铁基合金耐腐蚀性能的理论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包括;应用极小值跳跃方法对金团簇结构演化和性质以及硼笼缺陷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星茂;采用载流导线的偏磁场可控原子磁导引及其原子光学器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晓霞;原子与平板间的Casimir-Polder力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邝波;镧原子奇宇称能级寿命的时间分辨激光光谱测量[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新卫;收缩临界k连通图中的原子及阶较小的端片[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林山;低能Si与Si(001)2×1重构表面相互作用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贵州大学;2007年
6 刘小利;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类Casimir效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风筝;双阱中异核分子的形成及量子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7年
8 王飞飞;原子衰减对腔场—原子系综互作用系统的场透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彭霞;M_(13)@Au_(20)(M=Fe,Ti)的几何结构及其磁性的计算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庄琼云;金属小团簇磁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钢;德国拟重新定义标准公斤[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宁;德国硅晶体改写计量标准[N];北京科技报;2007年
3 华凌;不用“X光眼”也能“看穿”墙壁[N];科技日报;2006年
4 王艳红;宇宙大爆炸模型需要修正[N];中国矿业报;2000年
5 马祺俊;微晶包材——纳米技术的延伸[N];中国包装报;2005年
6 上海交通大学 姜淳;光子带隙光纤(下)[N];通信产业报;2007年
7 ;纳米材料 新世纪的黄金材料[N];中国电子报;2000年
8 柯南;改变世界的光[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纳米型饲料添加剂研制成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陈希荣;从战略的高度看纳米包装的产业化[N];中国包装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