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硫族超导体超导电性研究
【摘要】:2008年LaFeAsO1-xFx中26K超导电性的发现很快引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一方面,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配对机制尚未明确,铁基高温超导体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另一方面,在磁性元素铁的化合物中竟然会出现高温超导电性,这一现象也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在铁基超导材料中,与铁砷族相比,铁硫族超导体结构相对简单、不含有毒元素砷,是研究铁基材料超导机制的一种理想载体。而且铁硫族超导体也有很多不同于铁砷族的独特性质。本论文以铁硫族超导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外加压力、元素掺杂、不同气氛退火等手段改变体系的微结构、磁性质,研究了超导电性、磁性及微结构之间的关联。本论文共分为六章:
前两章简单介绍了超导材料的发现历程以及铁硫族超导体的物理性质。
第三章,FeTe1-xSx单晶中压力效应对超导电性和磁性的影响。用原子半径较小的S替代FeTe中的Te会产生化学压,抑制磁有序,诱导出超导电性。但S固溶度低,超导电性较弱,能否在化学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外加压力来增强超导电性还不清楚。我们对FeTe1-xSx单晶做了加压实验,发现均匀样品中的超导电性随压力增加逐渐被抑制,这被归因于晶体结构在高压下发生相变所致。而非均匀样品的临界温度却被升高到21K(10kbar),这被归因于组分不均匀产生的应力在高压下避免了结构相变所致。研究表明:在铁硫族超导体中如果可以避免结构在高压下发生相变,那么临界温度将会被进一步提高。
第四章,FeRe1-xSx单晶中退火效应对超导电性和磁性的影响。该体系S固溶度低,超导电性较弱,常伴随着与磁性共存,我们对单晶样品做了不同气氛下的退火研究,实验发现体系超导电性不仅可以被空气中退火改善,而且还可以被真空、氩气中退火改善。组分分析及比热结果显示,空气中退火后氧进入到体系中,长程反铁磁序被部分抑制;而真空、氩气中退火对样品的组分没有影响,超导电性的改善与微结构有关。研究表明:该体系中可以通过退火方法抑制磁性、调节微结构来改善超导电性。
第五章,FeTe0.8Se0.2单晶中Fe位掺杂效应对超导电性和磁性的影响。铁硫族超导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e位替代上,Fe位替代相对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多晶样品中。我们制备了名义组分为M0.05Pe0.95TB0.8Se0.2(M=Ci、Mn、Co、 Ni、Cu、Zn)的单晶样品。实验发现离子半径较小的Cu2+、Co2+、Ni2+可以有效的进入到体系中,含量接近名义的5%,而Cr2+、Mn2+、Zn2+的固溶度却很低。磁化率和电阻率结果表明,Co、Ni、Cu替代Fe导致了自旋玻璃的形成,并抑制了超导电性。Cu、Ni掺杂全破坏了超导电性,而晶格常数最小的Co掺杂样品中超导电性仅被部分抑制。研究表明:体系的超导电性还可以通过微结构的改变而得到调整。
第六章,详细研究了Co、Cu两种元素在超导电性最优的FeTe0.6Se0.4中掺杂效应对超导电性和磁性的影响。实验发现,Cu掺杂比Co掺杂更强烈的抑制了超导电性,但Co掺杂却比Cu掺杂对磁性的影响更为明显。比热测量发现,Co掺杂的样品中存在肖特基异常比热,表明向体系中引入了顺磁性磁矩;而Cu掺杂的样品中没有发现肖特基异常比热,表明Cu掺杂是非磁性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该体系S±配对对称性的说法。
|
|
|
|
1 |
唐伟国;磁超导体[J];大学物理;1984年10期 |
2 |
罗棨光,王荣耀;元素超导电性的新判据[J];物理学报;1987年03期 |
3 |
顾君吉;周栓虎;聶圣哲;;超导电性的定量结—性能关联(QSPC)和预计——Ⅵ镧系Chevrel相化合物超导电性的QSPC[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4 |
韩谷昌,王玉贵;热处理条件及Gd替代对Nd_(1.85)Ce_(0.15)CuO_(4-y)超导电性的影响[J];低温物理学报;1993年03期 |
5 |
崔雅静;陈永亮;王法社;李璟;张勇;赵勇;;熔盐法制备Ba_(1-x)K_xBiO_3超导体及Ba_(0.6)K_(0.4)BiO_3的稳定性(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4期 |
6 |
徐龙道,陈宏;横向磁场中超导圆柱体的表面超导电性[J];低温物理学报;1986年04期 |
7 |
刘兵;;超导物理学的发展(1911—1957)[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6年01期 |
8 |
刘兵;;超导电性微观理论的发展(1935-1957)[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01期 |
9 |
崔长庚,何业冶,郭树权,李山林,陈烈,刘绵湘,陈立泉;稳定的Sr-La-Cu-O化合物在流体静压下的超导电性[J];低温物理学报;1987年03期 |
10 |
张涛;孙爱民;朱海滨;王顺青;黄国海;李彦炜;陈团结;;价层轨道平均能与掺杂二硼化镁体系超导电性的关系[J];低温与超导;2007年02期 |
11 |
薛运才;陈镇平;薛人中;刘德伟;李涛;;锶掺杂钡位对YBCO晶体结构和超导电性的影响[J];物理实验;2007年10期 |
12 |
张涛;孙爱民;王顺青;黄国海;;价电子能量/能级拓扑指数与MgB_2体系超导电性的关系[J];低温与超导;2007年05期 |
13 |
薛运才;薛文忠;李涛;陈镇平;;YBa_(2-x)Ca_xCu_3O_(7-δ)晶体结构和超导电性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14 |
薛运才;陈镇平;薛人中;李涛;刘德伟;;锶镁掺杂钡位对Y-123超导性能和晶体结构的影响比较[J];低温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
15 |
申小海;乔海军;;金属小粒子的超导电性[J];甘肃科技;2008年11期 |
16 |
朱军;王忠明;;例谈超导体的特性及其应用——纪念超导现象发现100周年[J];物理教学探讨;2010年11期 |
17 |
杨碚芳,蔡维理,韩念慈,吴梅清,陈金松,乐德芬,张裕恒;Y_(3-x)Ba_xCu_2O_(7-y)体系的物相与超导电性[J];低温物理学报;1987年03期 |
18 |
赵勇,诸葛向彬,何业冶;Zn取代Cu抑制YBa_2Cu_3O_(7-y)超导电性的机理研究[J];物理学报;1993年06期 |
19 |
何小兵;;昂内斯和超导电性的发现[J];物理教师;2005年12期 |
20 |
任之;刘松;曹光旱;;Na_(0.15)(H_3O)_(0.2)CoO_2·wH_2O的超导电性[J];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