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全数字化束流位置测量系统工程样机的设计与制作

严晗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速模拟一数字变换(ADC)的技术进步,以及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全数字化束流位置测量系统(Digital Beam Position Monitor, DBPM)也成为束流诊断领域中发展起来的最新技术。全数字化处理方法中采用了高速数字化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简化了系统中模拟电路的比重,从而减小了模拟电路本身的非线性、噪声及各通道间不一致性带来的影响。同时,全数字处理方式,能够针对不同的系统和目标参数,灵活地构造其数字处理算法。 本论文介绍了的DBPM系统是针对上海光源位置测量需求设计出的全数字化束测工程样机系统。此系统基于全数字IQ解调技术,实现了逐圈模式下束流位置的测量’。 本文第一章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同步辐射加速器的产生和发展,及上海光源的结构和优越性,之后阐述了束流测量的意义及相关目标参数。 第二章介绍了用于束流位置测量的三种前端探测电极及常见的束流位置信号处理方法。结合束流测量系统由全模拟向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本章讨论了束流位置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并调研了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束流位置测量系统的结构和技术方法。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此束测系统输入信号特点和系统实现的硬件构架。从上海光源储存环BPM探头引出的束流感应信号为重复频率达499.654MHz的窄脉冲序列,且此信号进一步被一低频信号所调制,调制信号周期为693.964kHz,占空比为500:220;在用于机器研究时,信号动态范围达几十dB。DBPM系统由模拟调理模块和数字处理模块组成。在模拟调理模块部分,本章重点介绍了射频调理通道、相干和非相干时钟方案的设计方法;数字处理模块部分,则主要介绍了其硬件结构。 第四章首先介绍此DBPM系统的实时数字化束流处理算法。RF模拟电路输出的499.654MHz的信号直接通过高速高精度ADC进行欠采样,将信号频率搬移到中频,相当于实现第一次下变频。然后通过FPGA中的数字下变频(Digital Down Conversion, DDC)技术将其搬移到低频,并由此实时计算出束流的位置、流强等信息,所有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全部集成在单个FPGA中。通过集成单板机(Single Board Computer, SBC),此系统可以实时地通过百兆以太网口将数据送入远程计算机系统中;同时,还集成了千兆以太网、用于调试的串口等。此DBPM系统共完成了CO、SADC、STBT、BADC、BTBT、PM、FA、BFA此八种数据的处理及数据传输。 第五章介绍了此DBPM系统工程样机原型系统的电子学测试及加速器联合调试的结果,之后系统介绍了4套工程样机的电子学测试结果。 第六章介绍了基于波形展宽技术的逐束团位置测量方法研究。通过原理方法探索结合Matlab仿真,分析了波形展宽中滤波器参数选择对于最终测量误差的影响。 此DBPM系统从原型样机的设计、测试到与上海光源束流进行联合测试,根据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对系统构架和方法进行了改进,期间完成了多个版本的原型系统的设计与测试。在确认系统方案后,完成了4套工程样机系统的制作和实验室电子学测试,在-40dBm~10dB(?)n输入信号动态范围内,其逐圈(693.964kHz数据更新率)位置分辨率好于7um,满足了上海光源束测的应用要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建伟;束流位置探测器的一种标定方法及误差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王贵诚,洪军;超短脉冲束流位置检测器中电子学电路[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3 郭卫群;刘功发;宣科;李为民;鲍循;王季刚;李川;何多慧;;环境温度对合肥光源束流轨道稳定性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12期
4 谢宇彤,代志勇,韩青;电阻环束流探测器的标定[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1期
5 王筠华,刘祖平,孙葆根,王贵诚,方志高,张丹红;NSRL电子储存环束流位置监测系统的改造与闭轨测量[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6 孙葆根,何多慧,卢平,王筠华,李京韦,李为民,刘建宏,董晓莉,李凯红;合肥光源利用电阻分流法的基于束流准直系统的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6期
7 沈连婠,王筠华,王贵诚,何新,赵建宾,李晓光,姚建平,朱阳斌;束流位置监测系统的研制及其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中的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5期
8 马力,石平,叶恺容;改进后的BEPC储存环束流位置测量系统[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8年05期
9 杨永良;王筠华;刘祖平;陈园博;李为民;孙葆根;周泽然;孟鸣;;合肥光源横向反馈系统的改进与试验结果[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1期
10 王振宇;唐昌建;;离子通道中环形束流分布与场解的自洽理论[J];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11 岳军会;张磊;马力;曹建社;;BEPCII横向束流反馈系统的梳状滤波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2期
12 赵敬霞;曹建社;叶强;;条形电极束流能散探测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2期
13 赵敬霞;曹建社;裴士伦;叶强;赵晓岩;;多条形电极束流能散度探测器的张角优化[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8期
14 黄国庆;叶恺容;;加速器束流测量中的数字系统设计[J];中国物理C;2008年S1期
15 杨朝晖,赵红卫;GANIL的进展及展望[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2年02期
16 袁任贤,岳军会,曹建设,马力;BEPCⅡ BPM模拟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年06期
17 徐蓉;邹宇斌;高淑丽;郭之虞;彭士香;钱锋;赵捷;;电扫描型单缝单丝强流离子束发射度测量仪[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7期
18 王筠华,孙葆根,李京,刘祖平,李为民,刘建宏,卢平;升级的合肥光源闭轨测量系统及其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8期
19 徐铁铮,王华岑,谢宇彤,代志勇,章文卫;用钮扣电极测量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束流位置[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1期
20 曹涌,孙葆根,卢平,何多慧,王筠华,李吉浩,郑普,张春辉;合肥光源基于束流准直系统的控制软件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葆根;;加速器束流诊断技术及其新进展[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孙葆根;罗箐;王晓辉;;加速器束流诊断技术的新进展[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国庆;;加速器束流测量中的数字系统设计[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冷用斌;;上海光源束流诊断系统设计及研制进展[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徐韬光;周德民;曹建社;陈元柏;阮玉芳;徐美杭;赵豫斌;杨世明;陈昌;韩路祥;张华顺;安琪;;中国散裂电子源(CSNS)的束测系统[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曹建社;马力;麻惠州;郭志军;雷革;;Libera BPM在BEPCⅡ调束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宋明涛;盛丽娜;王志光;何源;高大庆;杨晓天;刘杰;苏弘;满开弟;;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国庆;叶恺容;;加速器束流测量中的数字系统设计[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曹树春;李中平;张子民;苏雅龙;王斌;杨春名;陈地红;景漪;袁平;;工业用电子加速器控制系统的研制[A];2008年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电子束离子束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电子束焊接学术交流会、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离子源学术交流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2008年全国高能束加工技术研讨会、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粒子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董成富;苏弘;马晓莉;李小刚;;专用多路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研制[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邹俊颖;HLS Ⅱ注入器束流位置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严晗;全数字化束流位置测量系统工程样机的设计与制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胡晓芳;ADS质子直线加速器束流位置和相位测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马天骥;HLS Ⅱ储存环束流位置测量系统的研制及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方佳;电子注入器中基于条带检测器的多束流参数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建新;基于BPM的束团长度测量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2 韩晨霞;快响应束流损失监控液闪探测器初样的研制[D];兰州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