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应急预案管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石彪  
【摘要】: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事先制定应急预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和一些重点行业都已经编制形成了特定领域针对特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但是从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完善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不利于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弊端:如针对单一事件制定的应急预案无法应对复杂突发事件并发或次生情形下的需求;文本型的预案包含的信息繁杂、可操作性差;对预案和工序的启动或关闭等问题缺乏指导建议;对预案的完善缺乏针对性措施等。因此,相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复杂性、重时效和强调动态应对的显著特征,仅仅依靠人工进行编制和完善的应急预案显然无法满足应急处置的实际需求,而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政府和一些重点行业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其在应急管理的信息采集、信息传递和信息加工等方面正逐渐做出尝试,并具备了一定的积累。本文围绕应急预案管理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在对研究问题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应急预案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角度,提出了事前如何生成应急预案、事中如何调整预案以及事后如何完善预案的研究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本文从不同行业和领域对应急处置中资源约束条件的考虑出发,在第三章研究了无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应急处置流程重构问题,在第四章研究了有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应急预案重构问题:针对第二个问题,本文在第五章分别从预案和工序两个层面构建了调整执行状态的模型和方法,从而为应对预案执行过程中的需求变化提供了依据;针对第三个问题,本文在第六章构建了基于预案执行演练信息的风险传导分析方法,为发现和完善预案中的薄弱环节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结论如下: (1)由于突发事件发展演变的复杂性,应急管理面对的常常是多种突发事件短时间间隔爆发的复杂局面,传统的依靠人工编制的、针对单一灾种的应急预案已经无法满足突发事件现实应急管理的需要,在多个单灾种预案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在线重构的形式快速生成应对多灾种突发事件的新应急预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多个预案同时启动时可能出现的措施重复与工作逻辑关系不清晰等问题,而传统文本型的预案如何表达为便于计算机识别和运算的形式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第三章在采用了基于有向图和邻接矩阵的数字化应急处置流程表达和存储方式,通过分析多类突发事件并发或次生时的应急处置流程重构的主要问题和难点,设计了应急处置流程重构算法,最后通过一个航空公司两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进行重构的示例对算法的实现做了说明。重构结果表明,应急处置流程重构可以为无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多类突发事件并发或引发次生突发事件时提供实时、高效的应急决策辅助。 (2)从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使用情况来看,目前的大多数预案仍然是通过对特定类型突发事件的应对经验进行总结得出的应急处置工作流程,这为应急管理者提供了基本的决策支持,但由于在生产领域的应急处置中,应急资源存在限制和约束的情形非常普遍,而缺乏资源约束的预案在实际操作层将面临重重障碍。由于突发事件发展演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当突发事件爆发后,相对突发的、不确定的需求,应急资源在一定时间窗口内的种类和数量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在突发事件爆发初期,需要根据事件的特点及所能获取的来自事件和资源状态的信息,在通过重构生成新的应急处置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预案重构过程中具体工序层面的资源调度和安排问题。本文第四章在第三章引入预案的网络计划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工序加入所用资源种类、数量以及完成时间的约束,在考虑资源总量限制的约束下,从提升应急管理的处置效率和处置效果出发,研究了多类突发事件并发或次生时,通过计算机在线重构方式生成应急预案资源调度方案的方法。在对制定应急预案资源调度方案的步骤、目标和考虑因素做出说明的基础上,针对并行和互斥两类典型的情景合并问题分别构建了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通过一个航空公司的应急预案重构的示例对重构的实现过程做了阐述,为提升应急管理者的应急处置效率提供了支持。 (3)应急预案是为了满足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出现的应对需求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具有明确的处置目标和适用条件。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演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面临实时变化的应急处置需求,处于执行过程中的整体预案或其中的部分工序可能不再适用,及时地关闭这些不再适用的预案或工序对提升整体应急处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第五章从预案和工序两个层面对应急预案的执行状态优化问题分别加以研究,解决了特定时刻的预案或工序的执行状态选择问题,为根据突发事件的实时信息调整应急预案和工序的执行状态提供决策辅助。 (4)应急预案的完善除了需要从完备性、有效性等方面对预案内容进行整体评价改善之外,还需要在微观操作层面提供针对具体工序的评价改善方案。在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流程中,尤其是在资源准备阶段的工作流程中,存在大量以信息上传下达和信息加工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工序,这些工序之间的信息传递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案执行的最终效果,而不同工序输出特定类型错误信息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序在流程网络中的相对薄弱程度。从风险分析的角度对预案的历史执行和演练信息加以分析,描述和比较存在密切关联的多个工序输出错误信息的水平,将对从工序层面有针对性地完善预案提供帮助。本文第六章在定义预案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出错风险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错误信息流量平衡的风险评估模型,在风险传导的定量描述和测度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平华;;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J];桂海论丛;2007年01期
2 邓常春;浅析印度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约束[J];南亚研究季刊;2003年01期
3 朱殊洋;资源约束下的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岭南学刊;2005年02期
4 吕正春;荀福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6期
5 陈泽伟;司维;;“转变”化解环境资源约束[J];瞭望;2010年11期
6 张志勇;论我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张澜涛;;国际能源态势与我国能源安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赵杨;赵丽芬;孔祥纬;;北京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约束研究[J];探索;2011年01期
9 朱昱;王正元;宋建社;李瑾;;装备维修任务调度策略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3期
10 ;《应急预案》如何突出“问责机制”[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5年04期
11 ;应急管理立法为何迫在眉睫?[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6年01期
12 ;解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J];法治与社会;2006年04期
13 栾盈菊;;对政府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的思考——以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例[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4 ;观点集萃[J];中国民政;2009年05期
15 沈惠章;;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中《保卫学》警务实训设计[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16 翟丹妮;;数字化预案系统的功能分析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年Z1期
17 于礼福;;强化全员应急安全教育,有效应对各类案件发生[J];才智;2010年09期
18 林毓铭;;应急联运系统建设与应急保障体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9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启动《青海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二级响应的紧急通知[J];青海政报;2010年13期
20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通知[J];山西政报;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济;;基层应急预案编制中几个问题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2 黄擘;史晨辉;盛文辉;何博;陈继峰;曹安军;刘春新;;应急预案要建立在高能量肢体创伤修复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A];第十七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OS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佟瑞鹏;冯志斌;;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情况及建议[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万伟;蔡晨;;在两资源约束项目环境中的关键链管理[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常玮;宋彩玲;赵鹏武;周梅;;我国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现状及其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7 新形势下的森林防火问题探讨论文集[C];2009年
6 赵丽琴;袁煌;谭章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7 周云;张超;郭永恒;褚洪民;;中国(大陆)防震减灾十年回顾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云;张超;郭永恒;褚洪民;;中国(大陆)防震减灾十年回顾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郭金燕;张彤;王萍;;北京市城市水源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梅静;郭祥萍;吕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效果及探讨[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彪;应急预案管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邓光君;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张伦方;中国区域农村工业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应瑛;不确定资源约束下项目调度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李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资源约束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童霞;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转型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崔万安;广义优先关系网络关键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段文博;资源约束下的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维存;蚁群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杨斌;资源约束下的节约型社会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华;资源约束、行业扩张与产业外移[D];汕头大学;2005年
2 宋海翔;基于资源约束PETRI网的建模和资源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杨利宏;基于遗传算法的资源约束型项目调度问题的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周健明;资源约束对北京现代制造业影响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5 闫永林;资源约束下的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王兆理;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潘学连;耐克森公司新厂区生产纲领决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强;多重资源约束下的作业车间优化调度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9 杨璟;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10 姜冠成;分批排序问题和资源约束排序问题[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丁全利;第二届中国矿产勘查论坛举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尹婕;住房保障应首保基本住房需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记者 王芬兰;苏州经济如何完美“转身”?[N];苏州日报;2009年
4 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讨论中的“假问题”[N];北京日报;2007年
5 刘铮;缓解资源约束要让价格起作用[N];中国环境报;2005年
6 记者 吴岗;资源约束将成为“十一五”经济发展主要矛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7 记者 陈玉强 郭影;节约型社会:政府和市场两手抓[N];中国石油报;2005年
8 刘世锦(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别国“做不到、养不起”的事情并不丢人[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吴强华;从资源约束看“破窗理论”谬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10 金三林;走出去:缓解贸易摩擦和资源约束的必由之路[N];中国税务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