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历史建模研究

张栋  
【摘要】:选择生活质量、资源、资本、劳动和社会力五个参数,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模型。模型中不同符号的配比,对应着经济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揭示出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全资源发展模型为基础,围绕经济活动的开展,演绎研究了资源与社会形态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社会形态发展时序的规律及其本质原因。 通过经济社会形态的时间分段实证研究,揭示:在农业经济社会中,与再生资源相关的天文学和地学得到优先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与非再生资源相关的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得以勃兴;进入工业经济社会后,物理学和化学明显地成为自然科学的研究主力。对模型进行演绎的结果表明:实证研究揭示的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受控于人类对改善生活质量的若干种方式的选择。 自然科学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充当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不是从20世纪开始的。通过对模型的演绎和对数千年自然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史的考察和推导发现: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自然科学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始终是先导性的。 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经济社会进步的不同时期,却表现为迅速进展和相对衰退的交替,这也是事实。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推导和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考察和演绎,不但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也揭示出科学能否推动经济活动新方式的出现,直接地影响到科学知识的进展或衰退。 模型还揭示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诞生与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制度较早的完善有关。中国农业社会过早地建立了较高的社会力,致使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为了促进经济活动的新方式的出现,必须下调社会力数值,然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社会力数值必须提高,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得中国长期徘徊在农业社会,因而没有产生发展近代科学的经济需求,近代科学的诞生更是不可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楚霖;在经济最优增长中各代人平等享用非再生资源的可能性[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1989年01期
2 王育宝;;非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自身价值折耗测算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7年01期
3 张自尧;;西部非再生资源开发中的价值净损失与可持续发展[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曹建海;;警惕资源价格改革成为牟取暴利的借口[J];中国投资;2006年06期
5 王万山;;非再生自然资源跨代使用的制度安排研究[J];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6 徐学军;;人口“黑洞”的冲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年Z1期
7 ;可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J];经济视角;2002年02期
8 倪树高;我省自然资源知多少[J];今日浙江;2003年07期
9 姜伟 ,石恒德 ,甘平;关于振兴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1987年04期
10 吴精华;;论我国的自然生态资源扩大再生产问题[J];生态经济;1987年05期
11 彭以祺;;一九九三年部分国际空间遥感会议[J];遥感信息;1993年01期
12 国忠金;马晓燕;张卫;;资源、环境约束下内生创新性经济增长模型[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年12期
13 奇放;;名词解释[J];资源开发与市场;1988年03期
14 А.А.ГОРЛОВ;王勋弟;;利用海洋能为人类服务[J];世界科学;1989年11期
15 赵景柱;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理论分析[J];生态学杂志;1995年03期
16 陈晓峰,吴晶;非再生资源的消费率模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7 钮竹安;;生物资源的化学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84年01期
18 曾呈奎;;海洋资源开发与新技术革命[J];海洋开发与管理;1984年01期
19 张文驹;;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经济学而努力[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989年10期
20 陈之荣;;人类圈[J];科技智囊;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忆邵;;对西部大开发中土地问题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张麟;;非再生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靳小钊;;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与中国中西部能源开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张占耕;徐燕芳;;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发展低碳农业[A];华东地区农学会、山东农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10年
5 周德群;吴永勤;;论我国煤炭资源储采比与可持续利用问题[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6 鲁鑫;殷波;马民涛;;低碳经济与北京可持续发展[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邓明鲁;张辉;李建平;周绍安;李春兴;王野;;长春市梅花鹿及其产品产业化研究[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三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杨梅;陈玉;单兰波;夏琼;;安徽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分析[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潘曙明;;急诊资源的配置与优化[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吴佩茹;林俊全;;游憩活动对特殊地质、地形景点冲击之研究——以台湾东北角海岸国家风景区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栋;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历史建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刘景平;科学技术、经济活动和社会形态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毕占天;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高保全;资源型地区政府生态责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驰;WTO框架下稀有资源限制出口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丹;当代画家何时开采自己的作品资源?[N];美术报;2010年
2 范谦 周坤 特约记者 黄冈;让节约之风吹遍军营[N];战士报;2009年
3 李仲生;浅谈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记者 姜玲霞;加快企业转型步伐 推进煤炭产业升级[N];长治日报;2008年
5 孙红;美国的有机农业[N];科技日报;2002年
6 杨成长;中国经济新信号:消费率将快速提高[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陈国源;中华名砚:价值有待认知[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西部矿业公司董事长 毛小兵;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几个问题[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9 王艳明;我对重庆发展的建议[N];重庆日报;2008年
10 柳杨;县域经济竞争主要靠什么?[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