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两种小分子化合物调节自噬及其相关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郑芳  
【摘要】:自噬作为一个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是近二十年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美国的Science杂志曾经将自噬的研究列为2005年科技领域的六大热门事件之一,足见科学界对自噬领域的重视。事实上,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参与到自噬领域的研究中,并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自噬,是一种在真核细胞中十分保守的“吃自己”的过程。它通过形成特殊的自噬体结构将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RNA、过量储存的糖原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如衰老、破损的细胞器等)包含其中,再与溶酶体结合并利用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这些内容物,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以及维持自身的内稳态平衡。自噬作为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生物学过程,对于细胞及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自噬在人类的多种疾病中扮演了重要的生理学病理学角色。通过调控自噬来辅助疾病的治疗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本篇论文中,我们介绍了两种小分子化合物在肿瘤细胞中诱导自噬的能力并研究了其相关生物学功能。 在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发现了小分子染料Hoechst33342可以在宫颈癌细胞HeLa中引起caspase非依赖型的细胞死亡现象。通过静态以及动态的检测方法,我们又进一步证实了Hoechst33342可以引起明显的自噬现象。有意思的是,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参与了这两个生物学过程。通过加入ROS的抑制剂,我们发现Hoechst33342引起的caspase非依赖型细胞死亡以及自噬都会随着ROS的抑制而受到相应的抑制。关于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也分析了Hoechst33342诱导的自噬与其引发的caspase非依赖型细胞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通过自噬抑制剂及沉默自噬相关基因的方法抑制自噬之后,促进了更多的细胞走向死亡。这说明Hoechst33342诱导的自噬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保护细胞存活的功能。这部分研究展示了Hoechst33342的一个未知的可诱导自噬发生的生物学效应,并且为ROS与自噬和caspase非依赖型死亡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进一步的论证。 在第二部分工作中,我们研究了一种传统的中药成分——丹皮酚。这种小分子化合物已经被证明具有许多药理学及生理学功能,比如镇静、催眠、解热、镇痛、抗炎、抗菌、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特别是在抗肿瘤方面,丹皮酚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发挥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丹皮酚也可以在HeLa细胞中引起明显的自噬体聚集现象。另外,我们用丹皮酚和化疗药物阿霉素对肿瘤细胞联合给药,发现丹皮酚可以促进HeLa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促进更多的细胞发生死亡。在对阿霉素有耐药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CF-Dox)中,也有相同的效应。而自噬的发生在丹皮酚的这种增敏效应中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抑制自噬会明显减弱丹皮酚的增敏效应。这些结果证明丹皮酚可以在HeLa细胞中引起细胞自噬体聚集现象,并且增强阿霉素对HeLa细胞及MCF-Dox细胞的杀伤作用。而丹皮酚对自噬的影响在其增敏作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为丹皮酚在抗肿瘤的治疗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朴仲贤,王万山,徐锡金,王启伟,霍霞,韩明虎,朴英杰;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神经元轴突自噬作用(英文)[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Zhou Z;邱文英;;自噬参与A型流感病毒的复制[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3期
3 朴英杰,小川和朗;小鼠胸腺巨噬细胞吞噬周期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的观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4 朱明月,周鹏;凋亡与自噬性死亡[J];热带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5 贾勇圣;刘彦明;王会珍;张丹参;;程序性细胞死亡与循环经济[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6 杨光明;高鹏;郑杰;;自噬——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执行者与管理者[J];医学综述;2010年14期
7 何才姑;钱长晖;黄玉梅;江澍;;自噬在大鼠坐骨神经横切后施万细胞去分化中的作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王威;陈景红;王新宁;李强;陈庆;蒋建伟;;葡萄籽原花青素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自噬性死亡[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1年02期
9 娄雅欣;陈丽娜;钟丽君;杨彬;彭嘉柔;;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初步分析HeLa细胞饥饿诱导的自噬相关蛋白[J];分析测试学报;2007年05期
10 姜茜;许彩民;;内质网应激与细胞死亡[J];生命的化学;2009年05期
11 金城;;调控巨噬细胞自噬水平可降低免疫细胞的凋亡率[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5期
12 彭心昭,陈英,乔东坊,张淑春,陈练波,朴英杰;长春新碱诱导的自噬性凋亡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相关性研究[J];解剖学研究;2000年01期
13 陈英,彭心昭,朴英杰;自噬基因APG5基因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遗传学报;2001年11期
14 朱京;谭晓荣;;活性氧与自噬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1年10期
15 廖素环;张民秀;施李鸣;黄伟坚;韦英益;;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农牧业疾病控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16 曾蓉;陈燕;崔国惠;;抑制自噬促进冬凌草甲素诱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涉及胞内ROS产生[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1年04期
17 王师尧;金巍娜;吴丹;;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JNCL)的发病机制[J];遗传;2009年08期
18 彭楠;苗俊英;张尚立;;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与细胞自噬[J];生命的化学;2011年05期
19 严俊;李晓姝;孙慧燕;王华;肖凤君;李庆芳;杨月峰;王立生;吴祖泽;;低氧条件下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增殖及自噬的调节作用及初步机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06期
20 刘昊霖;李承刚;孙阳;王洪亮;郭峰;刘晓琴;许海燕;王恒;蒋澄宇;;纳米材料造成急性肺损伤的分子病理机理[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雪;漆永梅;张迎梅;;镉、活性氧自由基与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李康生;代剑平;;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平;;骨骼肌自噬及运动对其影响机制研究进展[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胡占英;张靖溥;孟杰;佟军威;秦伟;;斑马鱼自噬途径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5 陈永;邹珅珅;谢志平;梁永恒;;酿酒酵母中的小G蛋白Ypt51对细胞自噬的影响[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自噬改变在锰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中的作用[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俊玲;洪铭岩;王焕;李冉;田艳霞;都灵杰;崔建忠;;大鼠弥漫性脑创伤后脑皮质神经元自噬的变化[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8 邹珅珅;陈永;刘玉涛;谢志平;梁永恒;;酿酒酵母中的Trs130参与细胞自噬的研究[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陈加祥;伍一军;;溶血磷脂酰胆碱促进人成神经瘤SH-SY5Y细胞自噬[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胡帅尔;杨杏芬;黄俊明;周静;沈汉明;;穿心莲内酯对自噬及顺铂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芳;两种小分子化合物调节自噬及其相关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曾蓉;饥饿诱导的自噬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特点及冬凌草甲素作用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谢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中的自噬[D];苏州大学;2011年
4 蔡增林;Dynein在α-synuclein自噬性清除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5 易聪;乙酰化在自噬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6 张艳林;自噬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7 徐海东;抗凋亡蛋白Bcl-2在自噬调控以及细胞生存中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张宏宇;CLIC4和14-3-3蛋白在饥饿诱导神经胶质瘤自噬中的作用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卢佩琳;新型小分子Rab7b在高三尖杉酯碱诱导K562细胞死亡及在自噬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吴雅春;自噬在结肠癌及胃癌细胞体外药物干预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芊茜;自噬在脂肪酸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陈哲;自噬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放射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晓延;肠道病毒71型诱导细胞自噬、凋亡及相互调控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冯文峰;血小板中自噬发生及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高灵素;自噬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存及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马源;家蚕Bme细胞自噬与凋亡关系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清凤;工频磁场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自噬的诱导作用[D];浙江大学;2011年
8 解艳艳;肿瘤细胞自噬与肿瘤细胞抗药性机理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朱娅琴;亮氨酸调节自噬的信号通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宗鼎;联合化疗药物对胆管癌细胞衰老、自噬、凋亡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永;水稻自噬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1年
2 记者白毅;介入细胞自噬过程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记者 胡德荣;肝癌患者自噬性缺陷表型与预后不良紧密相关[N];健康报;2008年
4 一帆;caspase—8缺陷导致免疫紊乱[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记者 白毅;北大揭示抑癌因子抗肿瘤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10年
6 恒子;控制IGF-1的相互作用有望治疗心力衰竭[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7 ;吴茱萸碱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S2细胞的两种死亡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记者 任海军;卵巢癌为何常常复活?生死命悬一基因[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任海军;美找到卵巢癌易复发原因[N];大众卫生报;2009年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富集造血祖细胞半胱天冬酶活性检测及意义[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