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碰撞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其性质研究

欧阳亮  
【摘要】:等离子体作为带电粒子的集合,由于其中存在复杂的集体作用和丰富的非线性现象,一般认为其状态具有较强的条件依赖性。这些性质较大的限制了等离子体应用的标准化和工程化。然而,当等离子体中电子—中性粒子的碰撞频率(ν_(en))与等离子体频率(ω_(pe))相当或更大时,以等离子体频率为特征频率的等离子体集体行为受到限制,等离子体从动力学行为上已经趋向于普通流体,此时的等离子体可以称为碰撞等离子体。由于碰撞等离子体在半导体、照明、材料加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尤其是因为它良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具有较强的国防技术应用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对碰撞等离子体基本性质的研究十分活跃。但目前大多数工作主要集中在碰撞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性质上,对碰撞等离子体产生的特殊性及等离子体在碰撞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尚缺少系统研究。 本论文工作主要着重于研究碰撞等离子体产生的物理过程中区别于无碰撞等离子体的一些特殊性质,以及碰撞条件下等离子体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论文介绍了碰撞等离子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性质和碰撞等离子体的应用,并着重介绍了碰撞条件下束流产生等离子体及射频耦合等离子体(ICP)的研究现状。 我们用基于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的EGS4软件对近大气压条件下电子束产生等离子体的密度、分布参数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将结果与基于流体模型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电子束产生等离子体的区域只与电子束的射程有关,并且在一定工作条件下这个射程与气压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反比关系。由于强碰撞条件下的等离子体局域性质,我们可以仅依据空间分辨的束电子能量分布给出等离子体密度的空间分布。尽管空间负电荷的堆积将会使得空间电场迅速增大,从而影响等离子体的行为。然而等离子体在宏观上仍表现出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对于中等气压下射频耦合放电的研究表明,在射频耦合等离子趋肤层以外的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士尧;等离子体诊断中的Abel逆变换[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7年02期
2 谭显祥;D.CCD视频技术、等离子体诊断和脉冲辐射摄影[J];光子学报;1989年03期
3 刘素萍,龚婧;星光装置透反射式线聚焦焦线的监测[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5年04期
4 朱晓东,詹如娟,周海洋,胡敏,温晓辉,周贵恩,李凡庆;热阴极直流放电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金刚石膜过程中等离子体环境的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99年01期
5 曾学军;李杰;王志坚;马晓宇;杨波;;燃烧型喷流等离子体发生器及其电子密度诊断实验研究(英文)[J];实验流体力学;2009年01期
6 黄建军,余建华,D.Teuner;射频放电阻抗测量用于等离子体诊断研究[J];物理学报;2001年12期
7 牛晓娟;吴铁山;赵光欣;谭小平;张立辉;;更大范围开设等离子体诊断实验的必要性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10年06期
8 史永基;汪国驹;;海军研究实验室的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实验和诊断[J];激光技术;1984年03期
9 D.M.Benenson ,H.S.Kwok ,朱清文 ,晏名文;关于等离子体诊断(续)[J];力学进展;1986年03期
10 李成明,徐重,田林海,王建明,苏永安,谢锡善,董建新;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等离子体诊断初探[J];应用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11 杨晓华,陈扬駸,蔡佩佩,王荣军,卢晶晶;速度调制光谱技术在等离子体诊断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12 孙奉娄;陆俊杰;;一种简单的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诊断方法[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0年01期
13 陆宏玖,陈国雄,徐学基;一种半解析的Abel转换方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14 程仲元,邹积岩,杨磊,张汉明;朗谬尔探针用于VAC等离子体诊断的初步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15 崔滨生,吴小文,俞雪华,袁定朴,匡龙海;用于等离子体诊断的毫米波散射系统[J];物理;1986年06期
16 高克林,王春林,詹如娟,彭定坤,孟广耀,刘金英,项志遴;微波等离子体CVD制备金刚石薄膜[J];人工晶体学报;1993年02期
17 蔡桂英,万雄,何兴道;自适应发射光谱体层析技术重建三维等离子体场[J];光学技术;2005年03期
18 李慧玉,施芸城,冯贤平,杨平;潘宁型放电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分析[J];物理实验;2005年07期
19 刘尔凯,戚立昌,杨佩春,玄真武,浦新,侯立;直流放电法生长金刚石膜时等离子体诊断[J];人工晶体学报;1991年Z1期
20 杨富荣,韩隆恒,岳斌;在强干扰和中分辨率条件下用氮分子第一负系(O,O)带测量转动温度[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松鹤;刘业楠;周斌;翁成翰;易忠;张超;;空间环境等离子体诊断仪器设计[A];第二十四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刘文耀;徐勇;杜永权;朱爱民;王友年;;光谱法对双频容性耦合CF_4/Ar等离子体诊断[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李国珍;李方芳;;测定等离子体中气体动力学温度的新方法——热辐射法[A];第九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周忠岳;张奎文;谢铭丰;齐飞;;真空紫外单光子电离质谱在等离子体诊断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5 王凯;郑坚;李正宏;;单丝Z-Pinch等离子体Thomson散射诊断系统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林士耀;许平;江勇;卢洪伟;钟国强;段艳敏;胡立群;万宝年;;X射线脉高分析技术在等离子体诊断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莫燕;张亚群;廖增强;刘振;;电子束辐照加工工艺的优化[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8 凌必利;史灵卫;赵君煜;高翔;;核聚变诊断的宽带小信号放大器的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庆;巴德纯;徐香坤;徐化冰;;PECVD镀膜机等离子体静电探针诊断[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10 邱孟通;王奎禄;王文生;王宝慧;魏福利;;一种X射线变像管能谱响应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亮;碰撞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其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虞一青;单、双频激发的容性耦合等离子体诊断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王琛;X射线激光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4 田阔;直流电弧等离子发生器射流脉动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1年
5 张芝涛;大气压窄间隙DBD等离子体源与应用基础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6 高丽;J-TEXT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诊断系统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耿志贤;基于上海EBIT装置的Ar等离子体光谱研究及其对聚变等离子体光谱伴线研究的意义[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永;重元素原子,离子禁戒跃迁研究及基于EBIT的等离子体分解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谭鑫;13.9nm光栅分束器及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谢维杰;光谱解析低温等离子体中O_2,N_2,CO_2的活性中间体及其环境化学行为[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鑫鑫;溅射法镀膜等离子体诊断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陆云松;低温等离子体朗缪探针诊断电路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袁方园;利用朗缪尔双探针诊断电弧离子镀等离子体参数[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悦;一种用于飞行器表面的辉光等离子体源辐射特性的初步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朱超;低压条件下低温等离子体边界层光辐射及流场特性的初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亚磊;基于计算机的高信噪比Langmuir探针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阿布都外力·艾尼瓦尔;中性粒子量子相位的非对易描述[D];新疆大学;2012年
8 王加扣;低温氢等离子体诊断[D];四川大学;2005年
9 崔利娟;一维尘埃晶格链中的能隙及杂质能级[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李嘉灵;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连续处理对PET纤维表面改性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瑞哲;上海光源植入奔腾的“心”[N];解放日报;2007年
2 刘霞;费米实验室发现一新中性粒子[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毛黎;美英联手实现电子束能量短距离激增[N];科技日报;2006年
4 记者 刘纯友;中科大教授俞昌旋当选中科院院士[N];安徽日报;2007年
5 沈科协;闽籍中科院院士新增3名[N];福建日报;2007年
6 张开逊;信息的产生与获得[N];大众科技报;2004年
7 晓 维;宇宙射线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N];大众科技报;2002年
8 汪伟通讯员 张国;650万元解析“疾病蛋白”[N];天津日报;2007年
9 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 姜学军 张秀芬;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发生偏转演示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10 余建斌 朱丽娟;新型探测器研制获突破[N];人民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