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D法制备ZnO薄膜的发光特性研究及碱金属钛酸盐纳米线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本论文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CVD法制备ZnO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研究,二是一维碱金属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物性研究。
ZnO作为一种直接带隙宽禁带半导体(室温下,E_g~3.36eV),之所以在学术界有如此火爆的研究态势皆因ZnO有无与伦比的光电应用前景。ZnO的激子结合能为60 meV,远大于室温热电离能(26meV),因而ZnO内部的激子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存在,这一点对于研发低阈值激光器至关重要。ZnO具有GaN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例如大的激子结合能,大尺寸高质量的ZnO体单晶衬底材料的人工制备,低的外延生长温度,低成本的晶体薄膜生长技术等。经历几十年的研究后,一些ZnO的基本性质仍然是不清楚的,例如对于未掺杂的ZnO为什么表现出n型半导体的特性,有些人认为是氧空位(V_0)和锌添隙(Zn_i),而有人却认为是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氢(H)杂质的引入所致。对于在ZnO发光光谱中众所周知的黄绿光的发射,一些人认为其发光机制与单离化的氧空位有关,而有人却认为是其它因素所致。总之,争论一直在持续,统一的观点还未形成。对于低温下的ZnO发光光谱,紫外各个发光峰的指认与来源确认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涉及到ZnO化学计量比偏移导致的各种固有缺陷,以及由于掺杂引入的杂质缺陷,另外还有在氧化锌生长中引入的环境中的杂质等。对于ZnO方面的内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
1) 搭建了三套低成本的CVD装置,它们分别是简单CVD装置,单一源化学气相淀积装置,ZnO薄膜的水汽外延装置。
2) 通过水与锌粉的反应在P型Si(100)衬底上淀积出高质量的具有良好C轴择优取向的ZnO薄膜。薄膜的厚度0.8μm,颗粒平均尺寸0.5μm,在颗粒表面所产生的能带弯曲效应可以忽略,粗略认为薄膜中的氧空位均是以单电离(V_0~·)的状态存在。由于薄膜中含有大量的单电离的氧空位,在室温下薄膜具有很高的光致发光亮度。ZnO薄膜其可见光的发光强度已远远超出由化学气相输运制备的ZnO体单晶,甚至在明亮的室内背景下,依然可以看到耀眼的可见光发射。紫外峰的发光强度要比其绿光峰弱很多,但已可以与化学气相输运制备的ZnO体单晶相比拟。详细研究了低温下的PL谱。利用Haynes定则计算出与3.358eV发光峰相对应的
|
|
|
|
1 |
杨决宽,陈云飞,颜景平;超晶格纳米线热传导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中国科学E辑;2003年05期 |
2 |
赵永生;姚建年;;有机小分子纳米线光波导及激光器研究新进展[J];科学通报;2008年14期 |
3 |
陈克新;苗鸿雁;;“多段异质纳米线与纳米管组成的分支结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10年01期 |
4 |
;本期导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5 |
;哈佛大学研发出世界最小激光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4期 |
6 |
于立新,宋宏伟,刘钟馨,杨林梅,吕少哲,郑著宏;LaPO_4∶Ce~(3+)/Tb~(3+)纳米线的合成和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5年03期 |
7 |
石端文;何良明;;Ag纳米线过热的热力学模型(英文)[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8 |
罗晓刚;马文会;刘大春;杨斌;戴永年;;碳热还原制备碳化硅纳米线(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
9 |
康振辉,王恩波,袁梅,兰阳,段丽颖,胡长文;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线的制备表征及独特性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0 |
胡利勤;林志贤;郭太良;姚亮;王晶晶;杨春建;张永爱;郑可炉;;取向和非取向In2O3纳米线的场发射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11期 |
11 |
邢茹;赵建军;浩斯巴雅尔;鲁毅;;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2 |
何志球;陈旭东;李光吉;章明秋;;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线的制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3 |
徐波;潘必才;;碳纳米管中α-Ga和β-Ga纳米线相对稳定性的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10期 |
14 |
汪玲;牛明改;吴志伟;杨术明;;单晶Se纳米线的制备及表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5 |
邢国忠;王丹丹;沈子建;吴涛;;过渡金属掺杂氧化锌纳米线磁性研究(英文)[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6 |
田惠忱;刘丽;文玉华;;[110]Au纳米线在加温过程中结构与热稳定性的原子级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
17 |
刘昊;闫循领;王文红;;银纳米线的制备及梳直[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8 |
雷达;曾乐勇;夏玉学;陈松;梁静秋;王维彪;;一种背栅极冷阴极器件中纳米线表面电场的分析[J];电子器件;2007年06期 |
19 |
文玉华;邵桂芳;朱梓忠;;金属纳米线应力分布特征的原子级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
20 |
贾建伟;;表面化学修饰对氧化锌纳米线电子性质的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