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分子开关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的研究
【摘要】:首先概述了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二噻吩基乙烯类化合物的性质及目前的研究的热点——无损读取体系。目前文献中涉及较多的无损读取手段有体系锁定在一个状态,检测体系旋光率、折射率、发射光谱以及红外吸收的变化等。但是迄今为止,能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光致变色化合物还是很少的,本项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二噻吩基环戊烯分子作为基本结构单元,对其进行官能团修饰,以期发现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新型光致变色化合物。
合成了由苯基取代的2,2’∶6’,2”—三联吡啶修饰的二噻吩基环戊烯烯衍生物。在溶液中研究了它们的光化学性质。两种化合物在紫外光(λ=365 nm)和可见光(λ>480 nm)的交替照射下可以发生可逆的光环化反应。伴随光致变色反应,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也发生了可逆的变化,化合物这种在开/关环状态的荧光差别可以作为潜在的无损读取手段。同时,我们还研究了金属离子Mn~(2+),Co~(2+),Ni~(2+),Cu~(2+),Zn~(2+),pb~(2+)的加入对化合物的光化学性质的影响。在研究络合物的荧光性质时,发现Zn~(2+)的加入可以使化合物的荧光发射谱发生明显红移,而其它离子只能使其荧光强度降低或发生淬灭。因此,该类化合物可以作为Zn~(2+)的荧光探针使用。
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我们合成了哑铃型富勒烯衍生物,以二噻吩基环戊烯作为电子给体和C_(60)分子通过四氢吡咯环共轭连接。通过理论计算优化得到了分子内两个发色团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分子的空间构象。在室温下,研究了它们的稳态UV/vis吸收光谱,发现在基态DTE给体和C_(60)受体之间存在着弱的电子转移作用。更进一步的荧光研究表明在化合物中,存在着由C_(60)单重激发态引起的分子内电子转移反应,并由此产生了一个短寿命的电荷分离离子对,即(C_(60)~(·-))-(DTE~(·+))。
合成了由二噻吩基环戊烯与环糊精6-位相连的化合物,并通过UV/vis光谱研究了其光致变色性质。当用254 nm光照射二聚体水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说明产生了关环的二聚体。然后以>460 nm可见光照射样品,关环二
|
|
|
|
1 |
王武林;赵鸿斌;宁静恒;胡羽;陆旭甲;;非水溶性卟啉NTPPH_2和ATPPH_2与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光谱学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
2 |
张红芬,潘景浩,常海波,郭玉晶;四-(4-磺基苯)卟啉与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电化学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5年10期 |
3 |
芦飞;潘景浩;孟莉新;吴小林;张红芬;郭玉晶;;用极谱法研究酸性大红GR与环糊精超分子体系[J];分析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
4 |
李小香;王君文;郭玉晶;孔令宏;潘景浩;;meso-四-(2-噻吩基)铜卟啉-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光谱学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6年10期 |
5 |
胡羽;赵鸿斌;宁静恒;宁满霞;徐勇军;仇诗军;廖俊旭;;烷氧基苯基卟啉与环糊精的超分子体系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21期 |
6 |
廖萍;何平;王玉;姜天玥;陈琪;石頔;严拯宇;;基于环糊精的纳米功能组装体的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09年03期 |
7 |
宋金萍;郭玉晶;叶小兰;潘景浩;;Meso-四(4-吡啶基)卟啉-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8 |
王丽华,汪青梅,肖伟洪;光致变色薄膜功能的制备与光色性质实验研究[J];江西化工;2004年02期 |
9 |
韩晶;余中;白力静;赵高扬;宗像惠;;一个新颖的光磁性二噻吩乙烯铜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致变色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9期 |
10 |
石明;牛丽红;佟庆笑;唐应武;张复实;;光致变色二芳烯掩膜及在近场光存储中的应用[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7年03期 |
11 |
邱文革;李宗锋;孟胜男;;环糊精与卟啉键合的新型超分子[J];化学世界;2007年02期 |
12 |
赵燕;刘光烨;;超分子化学与环糊精[J];塑料制造;2007年04期 |
13 |
李仲杰,谭永生,马引民,王晓信;几种取代螺吲哚啉萘并噁嗪的合成[J];应用化学;1992年04期 |
14 |
潘金星,刘云圻,朱道本,姚思德,林念芸;螺口恶嗪光致变色过程的动力学[J];化学通报;1996年08期 |
15 |
黄震年,赵伟利,樊美公;光存储用有机光致变色新材料──二芳杂环基乙烯化合物研究概况[J];化学通报;1996年12期 |
16 |
王孝镕;柠檬酸铁(Ⅲ)络合物的光致变色现象与柠檬酸的测定[J];分析化学;1997年02期 |
17 |
徐美芸;章永化;;基于环糊精的线形聚轮烷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5期 |
18 |
武彬彬,陈俊南,周名华;防复印材料研究述评[J];化工进展;1991年04期 |
19 |
孙涛;张华承;李月明;辛飞飞;孔丽;郝爱友;;基于环糊精和富勒烯偶联体系的新型分子机器[J];化学进展;2010年11期 |
20 |
苏英草;程贤甦;程传煊;;有机变色剂和含氯高聚物固溶体的光致变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