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
【摘要】:
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总的趋势是综合化和整体化,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就目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只是止于跨学科表象和经验的层面,更没有从跨学科的角度上,就如何提高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展开实质性的探讨和研究。
本论文以跨学科研究和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两个核心。对跨学科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系统阐述了学科、跨学科学科、跨学科学的含义和特征;对学科、跨学科学科的分类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国内外跨学科学的研究状况。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跨学科模式研究,即跨学科学科的结构模式和发生模式;并对跨学科模式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从计量学的角度对跨学科学科发生状况进行精密化描述。通过计量分析,从大体上反映出跨学科学科发生的整体状况与一般规律。
如何将学科、跨学科学科、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结合起来,是本文的关键。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当代新兴学科发展是以跨学科为主导;二、学科的发展与科研创新存在互动关系;三、从知识背景、研究领域、研究主体三个角度出发,论述了跨学科研究对科研创新的影响;四、跨学科研究对产生原创性成果的实证分析。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述,系统地探讨了跨学科研究对科研创新的影响。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从跨学科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角度上,提出跨学科研究和对科研创新的影响六个问题,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线路安排。第二章首先对学科、跨学科学科、跨学科学的含义进行了界定,阐述了跨学科学科的特征,国内外对学科和跨学科的分类模式,指出我国的学科分类存在问题,介绍了我国跨学科学的状况。第三章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从学科的层级结构和交叉发生域理论出发,论述了跨学科学科的结构模式;另一方面从研究客体、研究主体和学科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跨学科学科发生模式。在理论论述的基础上,以蛋白质组学为案例,进行了跨学科模式的实证研究。第四章以23本学科辞典为样本,以第二章的理论为前提,筛选出一定数量的自然科学跨学科学科、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学科和文理交叉学科;对自然科学跨学科学科、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学科的整体的跨学科状况,内部的跨学科状况和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状况进行了计量分析;文理交叉学科则是从相互转移的角度进行了计量研究。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这一章将学科、跨学科学科、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结合起来,系统地阐述了跨学科研究对科研创新的影响。第六章是在第五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促进跨学科科研创新的意义,并考察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促进跨学科科研创新的举措,分析了国外促进跨学科科研创新的经验,结合国内跨学科科研创新的现状,从课题管理、组织管理、成果管理、人才培养及其管理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跨学科科研创新的管理模式。最后一部分对全文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并指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纵观全文,主要有如下的创新点:1.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跨学科模式。2.对跨学科学科的发生状况进行计量分析。3.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科研创新能力建设。4.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学科科研创新的管理模式。
|
|
|
|
1 |
罗庆成,潘伟光,朱允卫;农业产业化的模式与对策选择[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8年02期 |
2 |
许显滨,矫江,耿立清;黑土农业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以双城市为例[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8年04期 |
3 |
汪传旭,刘大;我国航运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对策的探讨[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4 |
刘生;论现代权威型政府模式的构建[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
5 |
王湘,李凌鸥;论旅游业的投入产出问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6 |
于洪彦;略谈如何策划市场调查项目[J];税务与经济;2000年01期 |
7 |
田能瑾,解洪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及模式选择[J];造船技术;2000年02期 |
8 |
李晓燕,宋乃平;美日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及对我们的启示[J];东疆学刊;2000年03期 |
9 |
杨云彦,陈浩,陈金永;乡村工业嬗变与“自下而上”城镇化[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
10 |
沃田;论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
11 |
蔡雪君,崔红琴;关于外部劳务管理模式的思考[J];经济师;2001年12期 |
12 |
方卫华;科技园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9期 |
13 |
柳晓枫;浅谈目标管理[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
14 |
张宏妹;对会计委派制的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5 |
陈燕玲;论利率市场化后的贷款定价模式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
16 |
周德群,冯本超;基于特性分类的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
17 |
梁来存,李孟;关于我国金融监管的思考[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
18 |
王迎新
,杜春国;关于山东电力变压器制造企业经营与发展模式的探讨[J];山东电力技术;2002年05期 |
19 |
郭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的理性选择[J];税收与企业;2003年12期 |
20 |
彭建仿;开拓农村市场的营销学思考[J];乡镇经济;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