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谌家喜  
【摘要】: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医疗保健,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推进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是一种常规的医疗检查方式,在疾病诊治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体检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又尤以X射线成像的检查居多。在材料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带动下,X射线成像已经从原来的胶片成像走进了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Direct DigitalRadiography,DR)时代。在更快更好成像的同时,数字化X射线成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曝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X射线到电子信号的转化,成像系统的校正,以及X射线数字图像的处理。对DR系统成像方法进行研究,不仅能改善数字化X射线图像质量,提高医院影像科的疾病诊治水平,还可为其它医学成像模式的研究提供借鉴,更可为进一步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打下基础。由此可见,DR系统成像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论文从DR系统的图像形成过程出发,研究了相关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即高压发生器控制、图像采集和校正、图像后处理,目标是实现DR系统的优化控制,并获取更好的X射线数字图像。高压发生器是X射线球管的电力供给装置,在成像过程中需要和计算机系统有良好的配合,以控制曝光流程并配合曝光参数交换;X射线透射过人体后到达接收装置,根据成像原理和材料特性,图像采集和图像校正主要解决从X射线到计算机数字存储中的能量转换问题;图像后处理是在X射线数字图像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图像处理算法,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本文对DR系统成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1)通过对原有DR系统控制台接口电路的改造,用PC机串口和相应的软件实现了计算机与高压发生器之间的通信,操作者只需坐在PC机前就可以方便地控制高压发生器,不需要在多个控制台之间进行较为繁复的操作,既加快了摄片的流程,还节省了DR系统的硬件成本,并且为实现DR系统的参数自动化控制打开了新思路。 (2)在研究了DR系统图像采集中的信号控制问题后,设计了平板探测器状态控制和数据处理流程;提出了原始图像的隔行扫描及其区域交换算法,解决了如何将原始图像调整为正常的X射线图像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DR图像的采集、显示和存储程序。分别对水模和人体部位进行了X射线成像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解决了DR图像采集过程中的信号控制和图像处理的问题。获取的X射线数字图像真实有效,并已经被应用于医院的DR系统。 (3)结合DR系统成像原理及图像采集过程,从X射线到计算机数字图像过程中的能量转换角度,详细研究了由X射线光场不均匀性和平板探测器的像元响应不一致性带来的图像噪声,并针对各种影响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校正方法。最后,针对现场系统的X射线场不可测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整体校正理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现场操作算法。 (4)研究了多幅DR图像的拼接问题,提出了基于特征点的图像配准算法,并使用加权平均法对图像进行了融合,解决了DR图像拼接中亮度相差较大、相似特征点较多和位移较大以及处理时间较长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DR图像的拼接算法程序。分别对物体和动物鱼以及人体进行了X射线摄影,做了图像拼接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拼接效果。 (5)研究了X射线图像中的曝光区域特性,提出了X射线图像曝光区域自动检测出算法,并进一步对图像进行自动裁剪,减少了图像的存储空间,方便于医生的操作和诊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伸缩性图像增强算法,使得图像整体和细节都有较好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最后,采用优化的窗宽窗位算法来显示图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翠锋;;基于多尺度数学形态学边缘检测的图像配准的理论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张倩;朱虹;郑丽敏;王奇文;;几种相似性测度在小鼠序列图片中的应用对比[J];计算机应用;2011年S1期
3 王忆锋,张海联,李灿文,李茜;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配准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8年01期
4 丁一军,富钢,于桂荣;印制电路板视觉检测系统[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郑文龙,张涌,汤心溢,吴常泳;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实时识别方法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1年06期
6 严利民,储开颜,王朔中;数字水印检测中剪裁图像的配准[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周鹏,谭勇,徐守时;基于角点检测图像配准的一种新算法[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赵明昌,田捷,薛健,朱珣,何晖光,吕科;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开发包MITK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学报;2005年04期
9 胡怀中,李嘉,胡军;一种机器人触视觉图像配准方法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年06期
10 耿建玲;陈纯;陈耀武;黄轶伦;;基于小波多尺度分解的印鉴图像配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01期
11 赖睿;刘上乾;;基于积分投影的图像快速配准算法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6年01期
12 李韪韬;王惠南;;一种新的基于Legendre矩的fMRI图像配准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6年08期
13 曲天伟;解凯;;基于图像配准的潜在痕迹提取[J];信息技术;2006年04期
14 李玲玲;李印清;;图像配准中角点检测算法的研究与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5 张见威;韩国强;陈扬枝;;基于图像配准的产品外形缺陷自动检测与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06年06期
16 桂秋阳;邱志明;;大口径舰炮图像配准方式射击精度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S2期
17 杨烜;裴继红;谢维信;;图像插值方法对互信息局部极值的影响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10期
18 范冲;龚健雅;朱建军;;一种基于去混叠影像配准方法的POCS超分辨率序列图像重建[J];测绘学报;2006年04期
19 周朋;奚日辉;宋玲玲;吴小丹;;基于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实现[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6年11期
20 牛力丕;毛士艺;陈炜;;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图像配准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炳像;刘俊;;基于Fourier-Mellin变换的红外图像配准[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孟强;王艳阳;张蔚;付慧君;龚建舟;陆惠忠;;肺癌影像引导放疗不同图像配准方法比较[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翟胜军;姜晖;张鑫;;一种基于角点的图像配准方法[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继扬;邱智勇;陈忠;;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MR图像快速配准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李红波;倪国强;;图像配准中特征点匹配分析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杨红喆;刘连芳;;全景图拼接技术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闫利;郭勤;;高精度图像对准关键技术研究[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付宇光;唐焕文;唐一源;;一种优化算法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9 郭晓新;许志闻;卢奕南;庞云阶;;基于Fourier-Mellin不变量的图像配准方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桂秋阳;邱志明;;大口径舰炮图像配准方式射击精度仿真[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谌家喜;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图像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时永刚;广义距离度量和多模态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3 王彪;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低空突防与精确打击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赵振兵;电气设备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配准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周武;精密图像配准方法研究及在精密电子组装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宋智礼;图像配准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朱宪伟;基于结构特征的异源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徐玉华;二维光学和距离图像配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刘朝霞;航空遥感图像配准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高峰;图像配准中的几何特征不确定性建模及匹配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双光谱图像检测的图像配准融合技术[D];暨南大学;2005年
2 王海峰;深度图像配准技术的研究及在古遗址数字化展示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博书;基于平板成像器件的数字血管减影技术[D];中北大学;2008年
4 刘钰菲;InSAR图像配准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冯卫平;多波段多极化SAR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燕文;基于SIFT与小波变换的图像配准融合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叶耘恺;基于边缘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黄淑英;视网膜图像处理与分析中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吴毅良;一种基于SIFT和SUSAN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梅小明;基于遗传算法的遥感图像配准[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哥;自制高压发生器[N];电子报;2004年
2 福建 张柏兴;J1210型高压发生器电路剖析[N];电子报;2003年
3 梦剧;理解光圈与曝光控制的基本关系[N];中国摄影报;2011年
4 李雪墨;佳能透视用X射线平板探测器问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听语;平板探测器使X线成像简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江西 裴庆华;改进型1210-1高压发生器电路[N];电子报;2006年
7 山东 俄广林;XG-200X线机高压发生器放电故障检修[N];电子报;2009年
8 谢文艳刘洪洁;烈日下的紧急抢修[N];经理日报;2007年
9 吉林 金克华;岛津HD150B 700mA X线机故障检修三例[N];电子报;2008年
10 新疆 孟庆来;万东高频胃肠机特殊故障的检修[N];电子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