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氟化物和硼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摘要】:
本论文发展了基于液相和固相制备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旨在探索可用于稀土发光标记物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温和条件合成稀土硼化物场发射纳米材料,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制备出目标产物。对合成产物进行了性能测试,以期得到纳米材料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体内容如下:
(1)作者以水为溶剂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YF_3∶Ln~(3+)多种新颖的纳米结构。通过实验参数的选择,实现了对不同纳米结构的选择性控制合成,对纳米纺锤体的时间演化过程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从而提出了其可能的形成机理。研究了产物的发光性能,产物无需煅烧就具有很高的发光强度,性质稳定,因此可望用于发光标记物。
(2)作者利用溶剂热、水热和改进的St(?)ber方法,制备了球形双功能Fe_3O_4@NaYF_4∶Ln~(3+)@SiO_2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10 nm磁性Fe_3O_4纳米晶为内核,近红外发光层为NaYF_4∶Ln~(3+),二氧化硅包裹后的纳米复合物约180 nm,其中二氧化硅层约40 nm,层厚可控。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具有磁性识别和近红外发光特性,在生物检测和非侵入化验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3)利用低温高压釜固相反应500℃制备了立方相RB_6(R=La,Ce,Pr,Nd)纳米立方块,400℃时制备了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的形貌可以通过条件反应条件来控制。所得LaB_6纳米立方块的场发射性能和报道的LaB_6纳米线在同一数量级上,是报道的LaB_6纳米薄膜的10倍。总体上,纳米立方体的场发射性能优于其纳米颗粒,且CeB_6的性能优于LaB_6。
(4)将高压釜固相反应制备LaB_6的方法进一步拓展,500℃制备了立方相RB_6(R=Sm,Eu,Gd,Tb)纳米立方块、纳米棒。通过实验参数的改变实现了稀土硼化物一维纳米结构的控制合成。
|
|
|
|
1 |
齐慧玲;邓兆鹏;霍丽华;高山;赵辉;;一维链状铜配位聚合物[Cu(bpb)(PPh_3)_2]_n·nClO_4·nCH_2Cl_2·n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0年04期 |
2 |
陈尚贤,陈展翅;咔唑荧光的猝灭[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6年04期 |
3 |
钟红海,胡国辉,胡朝晖,钟溟;广州大气飘尘的PIXE分析初步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1987年03期 |
4 |
陈锦文,李学木;医用脱脂纱布荧光污点洗脱方法[J];上海纺织科技;1991年05期 |
5 |
宋晶,李志萍,尹佩玉,陆懋荪;甲基键合硅胶荧光反相薄层板的研制及其性能[J];色谱;1993年03期 |
6 |
刘德文,吴爱萍,王晶;(Ca,Na,Ce)P_2O_7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7 |
宋社娟,沈珠琴,田桂英,李清贞,张延安;荧光光谱法测定油气化探土壤样品中的烃[J];铀矿地质;1996年04期 |
8 |
罗宗铭;铍的荧光光度分析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7年05期 |
9 |
刘先曙;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可以用溶剂触发出荧光的晶体[J];科技导报;1997年12期 |
10 |
于卫;荧光筛选谷类[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97年06期 |
11 |
刘宝海;德国医院用荧光治癌症[J];家庭科技;1998年08期 |
12 |
王培杰,常雷,杨小成,方炎;有机溶剂中C_(60)荧光的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2年03期 |
13 |
刘志华;荧光印刷[J];网印工业;2004年01期 |
14 |
陆钧君,杨文忠,唐永明,俞斌,叶慧;荧光标记聚合物的性能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15 |
李涛,胡望霞,戚万存,向征东,黄锦汪,计亮年;[TPPFe(Ⅲ)]_2O的稳态荧光光谱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6 |
黄宏南,林宏琳;牛乳中天然褪黑素HPLC-PDA-FLD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10期 |
17 |
张连军;油田污水中酚类污染物的测定——荧光光度法[J];国外油田工程;2005年10期 |
18 |
陈俊男;三维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应用探讨[J];录井工程;2005年02期 |
19 |
惠岚峰;徐立新;刘薇;郭波涛;;棉浆过醋酸蒸漂一体化工艺的探讨[J];中华纸业;2006年02期 |
20 |
李东平;冯泳兰;陈志敏;邝代治;张春华;杨颖群;李薇;;2,4,6-三甲基苯甲酸和1,10-邻菲啰啉双核铽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