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双星和ClusterⅡ等对地球磁层的观测和分析研究
【摘要】:
磁层是地球空间环境中非常重要的区域,又是空间物理研究中十分活跃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以分析观测资料为主,同时通过一些数值模拟和反演,对当今磁层物理中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ClusterII四颗卫星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2001年8月19日2011-2030UT期间的电流片结构。这期间AE指数相对较小(40-130nT)。发现宁静期间存在双峰电流片,这期间没有明显的高速流,没有明显的电流片振荡。同时,进一步分析双峰电流片中的离子特性发现:质子数密度N_p在中性线(
|
|
|
|
1 |
沈超,刘振兴;磁暴和亚暴的理论预报模式[J];中国基础科学;2000年05期 |
2 |
刘长发,刘春节,杨友华,汪阳;南极中山站与北京地磁中心台1991年3月24日磁暴的变化特征[J];极地研究;1996年01期 |
3 |
谢伦,濮祖荫,周煦之,傅绥燕,宗秋刚;磁暴环电流形成过程[J];科学通报;2004年06期 |
4 |
刘绍亮,李立文;南向行星际磁场事件与磁暴关系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
5 |
张一方;磁暴非线性起源的四种孤子机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6 |
杨剑,傅绥燕,刘文龙,阮鹏,濮祖荫,P.Daly,王永福;等离子体片中能量离子的空间分布——Cluster/RAPID观测数据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
7 |
傅绥燕;史全岐;王赤;郑玲;郑昊;孙为杰;;等离子体片中高速流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科学通报;2011年07期 |
8 |
刘绍亮,郭建广,宗秋刚,B.Wilken,傅绥燕;1994年2月21日行星际激波引起的磁暴[J];空间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
9 |
高玉芬;强烈地磁扰动的危害[J];国际地震动态;2005年11期 |
10 |
高玉芬,张秀玲;行星际南向磁场事件与强磁暴[J];空间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
11 |
王亶文;2000年7月空间天气大事件对地磁场的影响[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
12 |
吴迎燕;徐文耀;陈耿雄;陈博;刘晓灿;;暴时环电流不对称性的地面磁场特征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04期 |
13 |
林云芳;曾小苹;;1986年2月6日磁暴和11日亚暴的一致性考察[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0年04期 |
14 |
谭子勋,黄信榆;1982年9月4日耀斑的电离层效应[J];空间科学学报;1985年03期 |
15 |
高玉芬,章公亮,周荣茂;1991年3月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磁扰动[J];空间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
16 |
路兴强;李克华;;磁层亚暴过程中高速流分布[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2期 |
17 |
马振国,刘振兴;磁层亚暴与磁层暴(Ⅰ):等效电网络模型及其相关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03期 |
18 |
李醒;电流片的形成[J];空间科学学报;1996年03期 |
19 |
王亶文,冯学尚;1998年5月空间天气大事件的地磁场响应[J];空间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
20 |
张继春,田剑华,濮祖荫;行星际电场与Dst指数[J];空间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