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多点地质统计的多孔介质重构方法及实现

张挺  
【摘要】: 随着渗流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许多不符合达西定律的渗流现象,也提出多种达西定律修正公式,但这些修正仍然采用基于宏观统计层面的假设,并不能反映非达西渗流的机理。多孔介质孔隙空间的几何特性和拓扑结构决定着多孔介质中流体的传输特性,因此,只有开展多孔介质中的孔隙空间及连通性研究才能揭示渗流的内在机理。 由于多孔介质的孔隙空间及连通性异常复杂,很难用几个明确参数进行描述,因此如果能够借助真实的多孔介质孔隙数据,从中提取和复制孔隙的结构特征,才能较好地重构出与真实情况相似的孔隙空间。该研究是进行渗流力学微观机理研究的关键。 本文首先采用扫描电镜及同步辐射装置分别获取真实多孔介质的二维和三维数据,以这些数据为训练图像,采用多点地质统计法进行多孔介质重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提出一种基于扫描电镜图像的二维多孔介质重构方法。该方法使用扫描电镜采集多孔介质二维数据,该二维数据作为训练图像。利用数据模板扫描训练图像,多孔介质的先验模型被明确而定量地引入到建模当中。先验模型包含了被研究的多孔介质中确信存在的样式,而训练图像则是该样式的定量化表达,可以说训练图像中的概率信息决定了最终的模拟结果。通过再现高阶统计量,多点地质统计法能够从训练图像中捕捉复杂的特征样式并把它们复制到重构图像中。比较二维变差函数在X和Y方向的变化趋势,可知重构的二维图像与真实的多孔介质二维图像结构特征相似。 2.采用二维图像进行多孔介质三维重构。如果从二维图像重构三维孔隙结构,需要考虑增加二维图像在Z方向的特征信息,因此提取训练图像的采样点作为条件数据,再利用多点地质统计法重构原始训练图像的下层图像,新得到的重构图像作为新的训练图像重构其下层图像,重构时也要提取采样点作为条件数据。重复该步骤若干次,得到一组二维孔隙图像。将这些图像依次叠加,可以得到多孔介质的三维结构。 3.开展两点和多点地质统计法的多孔介质重构对比研究。使用同步辐射装置获取多孔介质的体数据,以该体数据作为训练图像。利用多点地质统计法提取体数据的特征模式,然后将这些模式“复制”到重构区域。这些重构结果具有与真实体数据相似的结构特征。通过与两点地质统计法的比较发现,多点地质统计法的重构结果与真实情况更为接近。 4.在重构过程中使用servosystem控制目标图像概率。虽然多点地质统计法重构的多孔介质结构具有随机性,但是这些重构结果均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和孔隙度。 5.提出在多孔介质重构过程中使用多重数据模板的方法。在重构过程中,数据模板不能太小,否则无法获取训练图像中较大范围内的数据特征:而另一方面,较大的数据模板会包含较多节点,这样会大大增加计算机内存和CPU的负担,因此只能选择合适的数据模板尺寸。应用多重模板一方面可以反映更大尺度下的孔隙形态,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减小扫描模板的大小来减少CPU和内存的负担。实验证明多重模板的重构效果比较理想。 6.提出一种结合使用软硬数据的多孔介质重构方法。在许多领域里,由于受到客观条件或技术水平限制,所能得到的硬数据非常有限,但是可以获得相对比较丰富的软数据。与仅仅使用硬数据和无条件数据的情况相比,在多孔介质重构过程中加入软数据,可以提高重构精度,而CPU和内存负担不会大幅增加。 7.提出一种重构多孔介质连续型变量状态值的方法。针对多孔介质中例如孔隙度或渗透率等连续型变量,利用基于过滤器的filtersim进行重构。过滤器对训练图像进行降维处理,形成了“过滤器得分空间”,这可以提高重构效率。对过滤器获得的“过滤器得分空间”进行有效划分,从而对训练图像特征模式分类,形成了提取模式的“特征库”。比较“特征库”中的特征模式与当前数据事件,找到与数据事件最接近的特征模式,将其“粘贴”到待模拟节点位置,就完成了该节点的模拟。利用filtersim进行孔隙度模拟,取得了较好的重构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海;赵平辉;徐侃;陈义良;;多孔介质燃烧的二维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东明;解茂昭;赵治国;;多孔介质结构对燃烧室内流场和喷雾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12期
3 孟繁孔;李志信;;多孔介质振荡流格子-Boltzmann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4 东明;解茂昭;;基于孔隙尺度网络模型的多孔介质内湍流流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孟繁孔;李志信;;多孔介质振荡流格子-Boltzmann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8年11期
6 王唯威;淮秀兰;蔡军;;分形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LBM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2期
7 宋帅;尤云祥;魏岗;;孤立波与直墙式多孔介质结构相互作用数值分析[J];海洋工程;2007年04期
8 王关晴;程乐鸣;郑成航;骆仲泱;岑可法;;往复式热循环多孔介质燃烧系统压力波动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7年05期
9 李小川,施明恒,张东辉;非均匀多孔介质中导热过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潘剑锋;张会峰;李德桃;薛宏;;微TPV系统中多孔介质燃烧室的数值模拟[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1 孙梅玉;姬忠礼;;陶瓷过滤管管壁内气体流动的LBM并行模拟[J];化工学报;2010年06期
12 闫铁;李玮;毕雪亮;;基于分形方法的多孔介质有效应力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8期
13 位纯知;;多孔介质反应器中甲烷预混气体燃烧火焰传播特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10期
14 陈金娥;渗流无量纲运动方程的分析[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5 王关晴;程乐鸣;杨春;郑成航;骆仲泱;岑可法;;往复式热循环多孔介质燃烧系统冷态阻力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26期
16 卢德唐;张挺;杨佳庆;李道伦;孔祥言;;一种基于软硬数据的多孔介质重构方法[J];科学通报;2009年08期
17 刘红;解茂昭;刘宏升;刘戈;王淑春;;单液滴在多孔介质内碰壁过程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18 潘剑锋;张会峰;唐爱坤;李德桃;丁建宁;薛宏;;微热光电系统中多孔介质燃烧室性能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0年05期
19 李仁民;刘松玉;方磊;杜延军;;采用随机生长四参数生成法构造黏土微观结构[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10期
20 姜海;赵平辉;陈义良;刘明侯;;基于多孔介质燃烧的小型推进器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挺;基于多点地质统计的多孔介质重构方法及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张扬;多孔介质内汽液相变传递的非均匀性效应[D];清华大学;2008年
3 时骏祥;发散冷却基础问题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赵治国;燃油喷雾与多孔介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内燃机中应用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东明;大孔隙率多孔介质内湍流流动和质量弥散的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恩宇;气体燃料在渐变型多孔介质中的预混燃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帅;孤立波与浮式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粘性流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王唯威;分形多孔介质内导热与流动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