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_2MO_(4+δ)(M=Cu,Ni)掺杂体系低频内耗研究
【摘要】:
自从以La_2CuO4+δ为母体的超导体系发现以来,额外氧在K_2NiF4结构中的行为就受到了广大科学家的关注。La_2CuO4+δ体系在相分离温度之下会发生相分离现象,分离为富氧相和贫氧相,其中富氧相具有金属导电性,低温下具有超导电性,贫氧相在奈尔温度以下为反铁磁有序。体系的结构以及性质受到额外氧的有序方式和性质的影响,比如额外氧的有序无序分布、相分离或者团簇结构以及价态等等。
La2NiO4+δ体系跟La2CuO4+δ结构相同,但是可以容纳更多的额外氧,为研究额外氧的性质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参照体系。随着额外氧的增多,La_2NiO4+δ体系表现出了非常丰富的物理图象,比如相分离现象、额外氧一维有序到三维有序的转变、极化子有序现象、磁有序结构公度到非公度转变现象等等,这些现象同样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而与La_2NiO4+δ同构的Pr2NiO4+δ可以容纳比La2NiO4+δ还要多的额外氧,正交-四方的相转变出现在700K附近温区,也与额外氧大小有关,该转变温度依赖于δ值,并且处在高温四方相的额外氧是无序的,而低温正交相中的额外氧处于有序状态。对K2NiF4结构额外氧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因而研究La2MO4+δ(M=Cu,Ni)掺杂体系额外氧在低温下是否有序以及多大程度上有序以及它们对体系性质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内耗作为一种检测机械能损耗的实验手段对固体材料中存在的缺陷及其组态变化异常敏感,能够给出体系中缺陷运动的动态信息。本论文主要内容就是利用内耗手段来研究La2MO4+δ(M=Cu,Ni)掺杂体系中额外氧的状态和性质。第一章简要介绍了K2NiF4结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和额外氧的存在状态,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介绍了滞弹性理论;内耗的测量原理;内耗的唯象理论,包括标准滞弹性固体的概念和性质;内耗的微观理论,内耗仪工作原理和本论文用到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包括碘滴定以及内耗等。
第三章研究了La2Cu1-xMxO4+δ(M=Zn,Li,Ni)体系低频内耗,分析认为在250K温区观察到的弛豫型内耗峰是由氧对形式的额外氧跳跃弛豫引起的。对La2Cu1-xMxO4+δ(M=Zn,Ni)体系,当掺杂量到一定值时,会由于额外氧的增加而出现额外氧从一维有序到三维有序的转变。对La2Cu1-xLixO4+δ体系,并没有发现证据显示额外氧三维有序,但在低温发现了另外一个内耗峰。
第四章研究了La2-xMxNixO4+δ(Pr, Nd, Sr)体系低频内耗峰现象。分析认为La2-xPrxNixO4+δ体系额外氧跳跃存在一个玻璃化冻结过程。对内耗测量过程中的内耗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Pr含量的增加,额外氧出现三维有序化,对气氛处理的Pr2NiO4+δ的内耗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四方结构La2-xPrxNixO4+δ体系中,只存在一维有序额外氧对弛豫引起的一个内耗峰,而正交结构中,除了这个峰以外,还存在一个低温侧内耗峰。在Nd2NiO4+δ体系中,我们同样发现了这两个弛豫内耗峰,还发现了一个一级相变内耗峰。
第五章研究了La2-xMxCuO4+δ(M=Nd, Pr, Sr)体系内耗峰现象。实验发现了La1.9Nd0.1CuO4+δ体系的结构相变内耗峰,而在四方相的该体系中都没有发现弛豫内耗峰。
|
|
|
|
1 |
李祖钢,杨南如,冯宏旭,何北衡;电化学增氧La_2CuO_(4+δ)(0<δ<0.12)的研究Ⅱ.化学相分离[J];低温物理学报;1996年06期 |
2 |
陈霞,郭胜利;铊系超导体的额外氧缺陷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1998年02期 |
3 |
李阳,曹国辉,王耘波,马庆珠,熊小涛,马如璋,陈宁,郭应焕,许祝安,张晓俊,王劲松,焦正宽,彭获田,周思海;铁掺杂Tl-1223超导相的额外氧缺陷研究[J];物理学报;1996年09期 |
4 |
文亦汀,王力田,杜家驹;强迫振动变频扭摆内耗仪的研制和应用[J];物理;1986年02期 |
5 |
李祖钢,杨南如,冯宏旭,何北衡;电化学增氧La_2CuO_(4+δ)(0<δ<0.12)的研究Ⅲ.氧掺杂效率与超导电性[J];低温物理学报;1996年06期 |
6 |
孙蔚;王强;王清周;韩福生;;淬火温度对铜铝锰形状记忆合金两个内耗峰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6年09期 |
7 |
戴勇,孔庆平,倪群慧,周芷仙;真空蠕变内耗仪的研制和应用[J];物理;1987年05期 |
8 |
刘卫;张艳敏;吴修胜;张华力;陈初升;;GdBaCo_2O_(5+δ)体系的滞弹性内耗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11期 |
9 |
陈志军;吴修胜;杨春利;高海英;刘卫;;La_2Cu_(1-x)Zn_xO_(4+δ)低频内耗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
10 |
胡林生;Bi_2Sr_2CaCu_2Oy超导体无公度调制结构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1 |
陈志军;杨春利;吴修胜;刘卫;;La_2Cu_(1-x)Li_xO_(4+δ)体系低频内耗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12 |
张裕恒;Bi系氧化物超导体的微结构与超导电性的关系[J];低温物理学报;1994年03期 |
13 |
李阳,曹国辉,段瑞飞,车广灿,赵忠贤,J.A.LarreaJ.,E.M.Baggio-Saitovitch;新概念下的Sn掺杂(La_(1-x)Sr_x)_2Cu_(1-x)Sn_xO_4超导体的Mssbauer谱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99年08期 |
14 |
葛庭燧;扭摆的故事──简单的仪器与重要的成果[J];物理;1992年01期 |
15 |
魏健宁;宋士华;胡孔刚;谢卫军;马明亮;李根梅;韩福生;;宏观石墨颗粒增强的锌铝共析合金复合材料阻尼行为的研究[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年11期 |
16 |
冯宏旭,何北衡,李祖钢,杨南如;电化学增氧La_2CuO_(4+δ)(0<δ<0.12)的研究Ⅰ.稳定性与热处理效应[J];低温物理学报;1996年06期 |
17 |
张华力,刘卫,李栋才,吴修胜,陈初升;La_2NiO_(4+δ)体系相分离现象的低频内耗研究[J];物理学报;2004年11期 |
18 |
潘国强;X射线衍射研究Bi_2Sr_(2-y)M_yCuO_(6+δ)(M=La,Pr)[J];低温物理学报;1995年04期 |
19 |
李阳,曹国辉,马庆珠,熊小涛,马如璋,陈宁,王耘波,郭应焕,张晓俊,王劲松,焦正宽,彭获田,周思海;铊系超导体中铁掺杂诱导的氧缺陷研究[J];中国科学E辑;1996年01期 |
20 |
许存义,毛志强,左健,喻伟杰,朱警生,张裕恒;缺Sr的Bi-2201相材料的微结构研究[J];物理学报;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