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系统中的绝热布居传输
【摘要】:
在对微观体系的研究中,比如和原子、分子相关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光学、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原子物理、原子光学、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量子相干叠加态是最基本的物理资源,是微观体系各种奇怪现象区别于经典宏观世界现象的最本质因素。而把微观体系制备在我们需要的特定的量子相干叠加态中,无论对我们研究相干叠加态的各种性质还是把它的某些性质转化成可以应用的技术,比如电磁感应透明(EIT),无反转激光,反射系数增强,绝热布居传输技术,激光冷却技术,原子干涉仪,受激拉曼绝热通道技术(STIRAP),部分受激拉曼绝热通道技术(Fractional STIRAP)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微观体系中的相干叠加态描述的是微观系统可以同时以一定概率地处于几个状态,表现为在不同的能级结构上都同时存在小于1的布居数。制备不同的相干叠加态实际上就是利用外部驱动力量改变微观体系不同能级的布居数,也就是布居传输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布居传输方法已经从最开始的利用非相干光源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利用相干光源-激光,从开始的非绝热的量子态制备方法发展到后来的效率几乎100%的绝热制备方法。微观体系也越来越容易地被外部驱动场精确调控到特定的相干叠加状态。我们知道原子具有一个个分裂的能级,如果一束激光的频率与原子某两个分裂能级的跃迁频率共振的时候,原子就会吸收激光发生跃迁。但是如果原子处于某种特定的相干叠加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满足共振跃迁条件,原子却不会发生跃迁,对入射光完全没有响应,那么这时候原子就处于某个暗态。
第一章将会系统地介绍布居传输方法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非相干的光学泵浦过程,直到目前广为运用的利用系统暗态的受激拉曼绝热通道技术,布居传输的效率越来越高,可以调控的程度越来越高。不同的研究领域有很多不同的布居传输方法,我们这里只介绍一些很常用的原子、分子领域的方法。
第二章介绍一种新的暗态-谐振暗态。在一个典型的三能级原子系统中,运用一定的外部激光场,迫使原子向这个稳定的周期性的相干叠加状态演化。在满足绝热演化条件之后,无论系统开始处于什么状态,最后总能被外部激光场强行演化到谐振暗态之中。利用谐振暗态可以进行变相的受激拉曼绝热通道布居传输,同样因为没有高能级的布居而不会出现自发辐射所带来的损失。
第三章介绍了利用一种扩展的受激拉曼绝热通道技术用于制备N分量的量子相干叠加态。在绝热近似条件满足后,系统的明态和暗态之间退耦合。如果开始系统处于某一个暗态,那么只需考虑由暗态作为基矢展开的暗态子空间中不同暗态之间的非绝热耦合即可。不同于以往任何制备相干叠加态方法,我们采用逆向思维把需要制备的相干叠加态作为系统演化的起点,逐步运用激光场把这个叠加态不断演化到系统的某一个单态。这个演化过程是时间上可逆的,完全相反的激光场序列下出现完全相反的布居传输过程。所以在实际实验中,完全相反的激光场序列将会把系统从这个单态逆向逐步演化到需要制备的相干叠加状态。原则上,利用这种布居传输方法可以制备N任意大的相干叠加态。同样因为没有高能级激发态的布居出现,整个传输过程不会有自发辐射损失。
|
|
|
|
1 |
李鲠颖,王东生,邬学文;固态NMR中的宽带布居数反转[J];波谱学杂志;1988年03期 |
2 |
吴中祥;布居数反转的非平衡流模拟计算——对流动激光器性能的研究[J];力学进展;1986年02期 |
3 |
周艳微,叶存云,林强,王育竹;基于绝热快速通道控制原子布居数及其相干性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
4 |
曲照军;柳盛典;杨传路;马晓光;;边界振动的微腔中的二能级原子[J];物理学报;2006年07期 |
5 |
黄仙山;刘海莲;;光子晶体中外驱动场作用下单原子动力学性质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6 |
胡皆汉,姚世杰,郭和夫;分子筛中~(113)Cd的固体NMR研究[J];科学通报;1989年05期 |
7 |
王涛,陈清明,毛代胜;磁约束放电CO激光模型[J];物理学报;2000年12期 |
8 |
吴艳;赵永明;周艳薇;;激光诱导原子布居数转移的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9 |
李高翔,彭金生;与双光子场作用的三能级原子中粒子布居数的崩塌与回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10 |
曲照军,柳盛典,杨传路;两模微腔中四能级原子粒子布居数随时间的演化[J];大学物理;2004年10期 |
11 |
掌蕴东,范保华,袁萍,马祖光;红宝石晶体中慢光现象的实验观测[J];光学学报;2004年12期 |
12 |
王薇;张杰;赵刚;;普朗克谱分布的辐射场对束缚电子布居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
13 |
罗学立,张志飞,冯芒,方细明,高克林,朱熙文;超冷离子扩展Jaynes-Cummings模型的动力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1999年02期 |
14 |
曲照军,柳盛典,杨传路;两模微波激射器中三能级原子布居数随时间的演化[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
15 |
王涛,陈清明;磁约束放电CO激光模型的研究[J];中国激光;2000年12期 |
16 |
刘世炳,冯郁;混态J—C模型中原子能级布居数反转的演化[J];量子电子学报;1992年S1期 |
17 |
陆全康;离子相对论性回旋辐射[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18 |
宋兆涛;赵辉;陈天池;邓小兵;;OⅡ空位BaZrO_3晶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9 |
黄仙山,羊亚平;各向异性光子晶体中Λ型原子动力学性质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9期 |
20 |
宋兆涛;孟亭;单筱攸;赵辉;;OⅠ空位BaZrO_3晶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