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和处理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赵章琰  
【摘要】: 表面肌电(sEMG)信号是一种伴随肌肉活动的电生理信号。基于表面肌电的人体动作识别、表而肌电信号的分解是当前这个领域研究的两大热点。其中,前者旨在提供一种更自然、便捷、有效的人机交互方式,在假肢控制、移动设备操控、手语识别、运动电子产品、游戏娱乐产品、作战指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后者旨在从表而肌电信号中提取神经肌肉运动单位募集、发放信息和MUAP波形信息,研究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机理,并为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与插入式肌电信号(iEMG)相比,sEMG信号具有检测无创性的优点,因此应用范围更广。但由于是从皮肤表面检测信号且电极面积较大,同时受到肌肉、脂肪和皮肤组织的低通滤波效应影响,其信噪比较低,波形变异性较大,对其检测和处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大。目前在基于sEMG信号的动作识别与人机交互研究以及在sEMG信号分解研究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具有特定应用场合的sEMG电极:电极的噪声、阻抗和环境适应能力;抑制工频干扰的方法;适合人机交互的低噪声、低功耗、可穿戴sEMG信号采集系统;实时、高效率、可结构化的动作识别方法:连续手势动作的识别方法:有效获取sEMG时空信息的高密度、高性能、低噪声电极阵列的研制。本文即是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归纳如下: 1.高质量表面肌电检测电极的研制和性能分析。紧密围绕sEMG信号检测的应用场合,研制了具有便捷性和耐用性的各类干电极。其中线形电极结构简单、便捷耐用,印制电极外形灵活、佩戴舒适,弹簧探针电极接触良好、时空分辨力高。通过实验对各种自制电极的噪声进行了测定分析:研制矢量导纳测试装置,并利用该装置研究了各种电极阻抗的时变规律、频率响应以及压强、皮肤处理方式对阻抗的影响;改进放大电路的结构,有效的滤除了运动伪迹。这北方法和结果对sEMG信号检测工作具有普遍意义。 2.微弱表而肌电信号检测中的工频干扰及消除方法。提出了基于锁相环同步时钟的时域分组滤波法以抑制工频干扰,与传统的工频消除算法不同,这是一种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快速、有效、可结构化的特点。设计和研制了一种新颖的、具有双变压器结构的工频隔离电源,通过互补抵消的作用,巧妙地实现了使输入、输出达到低噪声、低共模干扰的目标。另外,采用金属板屏蔽、全电池供电隔离采集等方法,有效的实现了工频抑制。 3.多种不同应用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研制。针对不同应用场合,设计和研制了多种高信噪比、高共模抑制能力的sEMG信号采集系统,包括配置有源电极的sEMG采集系统、调频无线sEMG采集系统、2.4GHz无线数字传输sEMG与加速度采集系统和基于蓝牙的无线sEMG与加速度采集系统。采用多项技术和措施提高传感器和系统的性能,以减小其体积、重量和功耗,增强其便携性和可穿戴性,从而可为穿戴式计算机和移动手持设备提供若干种全新的交互方式。 4.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实时手势识别及FPGA实现。适应基于sEMG的人机交互设备微型化、芯片化的要求,采用一系列可靠、快速、结构化的方法进行实时手势识别,并将其应用于FPGA平台。其中,提出了三级缓存控制方法、基于循环队列的快速活动段检测方法:提取各通道绝对值均值与AR模型系数作为特征;采用加权欧式空间距离和LDC贝叶斯分类器进行分类。另外构建了实时手势识别平台并对手势识别的速度、准确率、多用户适应能力进行了实验分析。 5.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连续手势识别。提出一种基于短时能量特征的连续手势识别方法。这种方法根据测得信号的能量大小及其与标准动作模板的匹配程度进行识别,具有每一次采样随即识别一次的高速度,可以不依赖于活动段,获得连续的手势识别结果。 6.获取表面肌电时空信息的高密度电极研究。运用双差分电极进行手势sEMG信号研究,实验证实该电极具有较高的位置分辨能力和位置敏感程度。设计和研制了带有前级放大器的集成sEMG电极阵列传感器,这种集成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外界干扰,降低噪声。运用该传感器进行了肌纤维传导速度测定;采用自相关主峰宽度近似表达MUAP时限,用此方法评估了印制电极与弹簧探针电极的MUAP时限特性;以空间滤波方式提高了电极对MUAP的分辨能力。 本论文研究得到国家863项目“基于肌电传感器和加速计的手势交互设备研究”(2009AAO1Z32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线性变化力采集和多通道时空信息的表面肌电信号分解”(30870656)的资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燕,怀进鹏,王兆其;手势数据挖掘及挖掘结果的可视化[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张良国,吴江琴,高文,姚鸿勋;基于Hausdorff距离的手势识别[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年11期
3 王延江,袁保宗;多模态人机交互中基于笔输入的手势识别[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刘江华,陈佳品,程君实;用于人机交互的静态手势识别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2年06期
5 曾芬芳,王颖,黄国建,王善炯;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手势识别[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0年07期
6 王亚利,周又玲;基于弹性图匹配的静态手势识别[J];现代计算机;2004年12期
7 江冬梅;吴晓娟;;基于肤色和特征相似度映射手势识别算法[J];电子测量技术;2004年02期
8 葛元,郭兴伟,王林泉;傅立叶描述子在手势识别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年06期
9 李云;陈香;张旭;成娟;杨基海;;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对中国手语识别的探索与动作规范[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0年03期
10 曾芬芳,王建华,别小川,袁野;基于神经网络的手势识别[J];机器人;1999年01期
11 郭兴伟,葛元,王林泉;基于形状特征的字母手势的分类及识别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4年18期
12 江冬梅;王玉芳;;基于方向直方图矢量的手势识别[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年02期
13 李文昊;;基于SPCA563B芯片的图像识别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年08期
14 刘军;田国会;李荣宽;刘贤锴;;智能空间下基于手势识别的人机交互[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5 魏佳;;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动态手势识别技术研究[J];才智;2011年07期
16 张少丽;;基于视觉的傅立叶描述子手势识别方法[J];软件导刊;2008年06期
17 杨全;赵杨;;基于AdaBoost的手势识别[J];计算机与网络;2008年13期
18 任彧;顾成成;;基于HOG特征和SVM的手势识别[J];科技通报;2011年02期
19 刘江华,程君实,陈佳品;基于视觉的动态手势识别及其在仿人机器人交互中的应用[J];机器人;2002年03期
20 江立;阮秋琦;;基于神经网络的手势识别技术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超;冯志全;李扬;张明敏;张文杰;潘志庚;;基于手势识别的人机交互综述[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2 杨青;陈喆;;一种用于手势识别系统的指尖检侧方法[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文;夏晓;王晓东;;基于优化DTW算法的智能终端手势识别[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4 吴昀蓁;王祎;樊新;王立功;;基于单目视觉的手势识别跟踪算法研究与实现[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C];2011年
5 杨筱林;姚鸿勋;;一种新的手势建模方法及其在手势识别中的应用[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张凯;余新国;;基于Kinect开发用于幼儿教育的手势识别[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7 祝远新;徐光佑;黄浴;林学;俞志和;;一个基于表观的孤立手势识别系统[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施教芳;赵鹤鸣;;基于节点对BP网络的数据手套手势识别[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9 王新宇;孙冠;韩冬;张婷;;基于一种改进神经网络的数据手套手势识别[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耿磊;吴晓娟;彭彰;;基于方向直方图和神经网络的手势识别[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章琰;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和处理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周航;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手势识别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齐苏敏;序列图像中手势跟踪与识别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杨端端;手写虚拟汉字识别研究及其在多通道短信交互系统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
5 方贵盛;面向概念表达的计算机辅助草绘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冯志全;运动人手的三维跟踪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顾立忠;基于表观的手势识别及人机交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丁展;基于手绘的交互方式与三维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宋全军;人机接触交互中人体肘关节运动意图与力矩估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李庆玲;基于sEMG信号的外骨骼式机器人上肢康复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智能终端手势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杨青;手势识别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兴华;智能教室手势识别算法研究及交互原型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邬大鹏;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及人机交互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姜丽;复杂背景下基于表观模型的手势识别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陈帮民;手势追踪研究与手势识别应用平台实现[D];中山大学;2011年
7 杨明华;手势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8 邹燕平;基于单目视觉的手势识别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蒙兴宝;基于运动轨迹的手势识别研究及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10 黄璐;面向交互的手势识别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思思;TCL新型数字家电可进行手势识别[N];中国税务报;2007年
2 实习生 刘刚;机器人何时走入寻常百姓家?[N];科技日报;2009年
3 马田;明天移动生活——手机万能化[N];市场报;2006年
4 清水;用户界面走向下一代[N];计算机世界;2004年
5 记者蒋建科;我国加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N];人民日报;2002年
6 记者 赵伟 通讯员 郑原驰;彩色激光电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长春日报;2006年
7 记者 解小如;山东加快推广节能新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记者 白茂槐 通讯员 吴香玉;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启动[N];中国冶金报;2007年
9 马田;未来手机的能耐越来越大[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赵凡;重大地灾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